<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流转中,我再次踏上了嘉峪关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土地。秋日的微风轻拂,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嘉峪雄关,如一位沉默的巨人,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无数的风云变幻。当我再次站在它的脚下,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往昔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p><p class="ql-block"> 1.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始建: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在嘉岭山西麓置关设防,筑土城。此后不断进行修缮和扩建,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p><p class="ql-block">- 重要发展阶段:弘治八年(1495年),肃州兵备道副使李端澄奉命筑嘉峪关关楼;正德元年(1506年)奉命再筑关城东、西二楼及官厅、夷厂、仓库等附属建筑;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銮到西北视察防务,对其进行修葺,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p><p class="ql-block">- 后期变迁:清乾隆以前仍沿明制,乾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嘉峪关失去军事防御职能,但官置仍旧,成为税卡。清末至中华民国初,仍设有游击。</p><p class="ql-block">2.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处在河西走廊南北山系拱合处的咽喉要地,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塞,也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3. 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 规模宏大: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p><p class="ql-block">- 结构精巧:城墙高大坚固,城楼、角楼、敌楼等建筑布局严谨,设计巧妙。例如,关城的光化楼、柔远楼等楼阁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屋檐微微向上反曲,屋角反翘,既美观又能避免雨水冲毁台基。</p><p class="ql-block">- 防御体系完备:有坚固的城墙、深深的城壕、严密的瓮城等防御设施,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4. 相关历史典故与传说:</p><p class="ql-block">- 定城砖:相传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官发觉后想借此克扣工钱,易开占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p><p class="ql-block">- 击石燕鸣:传说嘉峪关内有一块神奇的石头,用石头敲击城墙,会发出燕鸣般的声音。据说这是因为古代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内,雌燕不幸被出关的将士射死,雄燕则撞墙而死,从此这里的石头敲击便会发出燕鸣之声。</p><p class="ql-block">5. 文物与景区景点:</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气势雄伟,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东坡,是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加强嘉峪关关城的防御而修筑。该长城修筑于陡峭的山脊上,从远处看犹如凌空倒挂,有“西部八达岭”或“小八达岭”之称。</p><p class="ql-block">- 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p><p class="ql-block">- 魏晋墓群: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大漠,有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墓群内的壁画真实地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黑山石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20公里的黑山一带,石刻一般出现在起伏的悬崖陡壁上和较平的崖面上,以平凿的方法浅琢在发亮的黑色岩石上,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6. 现代意义:</p><p class="ql-block">- 1961年,嘉峪关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今,嘉峪关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对于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建筑艺术、丝绸之路文化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嘉峪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坐落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之上。这座雄伟的关隘,始建于明朝,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秋日的嘉峪关,别有一番韵味。金黄的树叶与古老的城墙相互映衬,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嘉峪关气势恢宏。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城楼,无不彰显着它的威严。关城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壁垒森严,固若金汤。登上城楼,极目远眺,茫茫戈壁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壮阔与人类的渺小。</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一座文化瑰宝。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定城砖的传说便是其中之一。相传,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地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官一听,不敢再追究。这个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嘉峪关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嘉峪关的城墙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你可以想象着当年的将士们在这里守卫边疆,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嘉峪关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来到这里,领略它的雄伟与壮丽。它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嘉峪关,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关隘,将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走出嘉峪关城回首嘉峪关的城楼,我的这次重游也即将画上句号。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心中满是感慨。嘉峪关,它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关隘,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家国的担当永远不会褪色。离开嘉峪关,那雄伟的身影却始终印在脑海,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勇敢地面对挑战,传承历史的火炬,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