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园探幽

汉丰

<p class="ql-block">  文 汉丰</p><p class="ql-block"> 图 选自网络,部分自拍</p> <p class="ql-block">  一座园子像一篇文章,有遣词造句,有立意,有中心思想。一座园子也像一个人,有教育背景、社会背景、有他的品格和内涵。一座园子,尤其是一座名园,从它的设计到建设,再到管理,有它丰富的自然内涵和人文内涵,认识和了解它,需要亲临观赏并细细品味。2021年1月,英姐偕琍姐、正应、妻和我,慕名踏入上海五大名园之一的青浦曲水园,一探其幽。</p> <p class="ql-block">  曲水园呈三角形,西邻青浦城隍庙,东、南皆滨护城河,原是城隍庙的一个组成部分,近30亩地。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跨过南护城河桥,正对曲水园大门,一座歇山顶黛瓦建筑的门梁下悬着黑底金字“曲水园”牌匾。未入园内,先见南面长廊,沿河而建,起伏蜿蜒。廊门一体,紧凑得体。这曲水园原来叫灵园,嘉庆三年(1798),江苏提学使刘云房借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取名曲水园。先见水,且曲水,肯定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了,又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大有曲水通幽,藏文纳贤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门后就见一秀美的灰色砖雕仪门,门楣上书“古邑灵迹”,不明白门旁为什么置一对明代风格石狮子。原来这里才是曲水园的大门,而现在的大门是后来朝南移动了。仪门的背面上书“一文园址”。太平天国时期曲水园被毁,城内居民每人每年捐一文钱重修,所以又有“一文园”的说法。当时青浦城内不知有多少人,捐了多少钱,才把曲水园重建起来,据说是捐了26年,才重修完工。我觉得用“一文园”更好,因为它自此获得了新生,更能反映青浦人民的执着追求和慷慨精神。</p> <p class="ql-block">  曲水园统筹布景,浑然一体,但为记叙方便,可把曲水园分为中园、东园、西园和石鼓文书艺苑四部分。</p><p class="ql-block"> 进了仪门,迎面就是中园的凝和堂。在中国古代,通常居于中轴线上中间位置的“堂”,是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是正房的称谓,也是主人活动和接待客人的中心。有堂就有室,室是主人休息的地方,居于堂后,有“前堂后室”之说,堂前有厢房,左右相拥。堂外有回廊、照壁等建筑呼应。而眼前的凝和堂前,没有回廊,没有照壁,堂后无室,堂前无厢房。堂内高悬上海当代隶书大家方传鑫书写的“凝和堂”金字牌匾,秦汉味十足。下挂一幅“春晖”中国画,为一孔雀牡丹图。落款为“鉄禅 写于海上 时年九十”,鉄禅即著名画家吴昌硕。两边的条幅为:“前杰连珠曲水留诗韵,时贤合璧芳园遗墨香”。堂前的一幅楹联是“凝重端庄礼士尊贤顺民意 和谐诚朴崇文尚义正世风”,点明凝和堂的内涵。清代风格的红木家具显得厚重,相衬相容。当代沪上顶级书画家的作品和楹联让“凝和堂”“和”气生辉,一掩狭小。凝和堂右边是“花神堂”,呈横向一字排开,秀丽轻盈。</p> <p class="ql-block">  穿过凝和堂就是荷花池,只见池中还有些荷花残叶,池水清澈。恍对飞来、涌翠亭、迎曦亭、小濠梁、环池而建,喜雨桥穿池而过,相互对景。</p><p class="ql-block"> 荷花池之北,就是小飞来假山。小飞来位于园子的中央制高点,是整个园子的枢纽。山下的山洞曲折通幽,登上小飞来假山,山上有三角形佛谷亭,巅峰处建有九峰一览阁。登阁远眺,与山下景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景观。曲水园景色本可俯瞰眼底,但树高枝密,只能眺望南面一些景色。人们不待见假货,但对假山并不感冒。小飞来假山体现了曲水园的设计建造者的多重用意。一则用小飞来隔景、掩景。园林设计造景最忌一览无余,尤其是在狭小区域更是如此。用小飞来升高空间,就起到了分隔景区,达到了掩景的目的。二则用小飞来造景。小飞来用石块、泥土累高了空间,抬升了观景者的视野,改变了观景者的视角,达到了景色变换的目的。三则是对景的需要。小飞来的山石林木、亭阁楼台本身就是一处美景。它的中心制高点的位置与中园南部和北部、东园和西园等诸景点组成多幅对景。最为明显的就是山南的荷花池与山北的睡莲池,一山挑两池。映衬了小飞来的主空间地位,增添了园内景色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从小飞来北面下来,即到竹榭,别致典雅,是池前左右曲廊回环的一个部分。眼前一泓池水是睡莲池,它与荷花池结成姐妹池,南北相对,九曲桥横卧池中,淸籁山房滨于池的北边,南对凝和堂,形成前堂后房之势。</p> <p class="ql-block">  东园以花草树木为胜。南部就是牡丹园,虽是隆冬,不见牡丹盛开,但回环曲折的花圃基地,似乎牡丹韵味犹存。接景廊处有一瓶型框门,上书“虫二”,揣摩半天,不知其意,好在有知者游客指点迷津,告知是蕴含“风月无边”的意思。繁体的风字和月字去掉外框,就是“虫二”。牡丹亭含情脉脉,愿留探园者一坐。东园以放生池为中心,放生池体现了设计建造者的佛家情怀,可惜现代已经没有多少人放生了。走到六角水月亭,一看宣传牌才知它是从朱家角的水月庵移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使我方然醒悟,“虫二”门还有暗对水月亭的意思。这里的牡丹花、牡丹亭、水月亭、悠悠护城河水,就是花前月下、情意绵长的氛围,只等情投意合者的来到。那百年紫藤、两百多年的银杏、榉树就是他们的爱情见证啊。古代文人含而不露,一个“虫二”门,一个牡丹园,一座水月亭把这种含蓄的爱情观表达得淋漓至尽。</p> <p class="ql-block">  听橹阁濒临东护城河,只是护城河里不行船了,自然也就听不到摇撸的声音了。机云亭是一个连体亭子,为纪念陆机、陆云而建。用连体暗示陆机、陆云为兄弟俩。陆机、陆云是东吴大将陆逊的孙子,官三代人物,东吴后期和西晋的高官和文学家,青浦人氏。由于官场险恶,这两位江南才子被冤杀。现代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了,如果是爱好书法的人,一定知道《平复帖》,这是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为陆机所书。可家乡人民任然立亭鸣冤,怀念他们的才情。继续向北,至衍圣亭,厅内供有孔子行教图,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反映了孔子在中国的历史地位。穿过沿护城河而建的绿波长廊,就至咏真斋,已是东园的尽头了,本来,游人可以在这里吃点素食,稍稍小憩。而隆冬季节游人稀少,未见素食经营,但设计者要满足多层面游人需求的意思算是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 西园以建筑为胜。一条潺潺流水长渠把中园与西园分隔开来,在水渠的西边一溜建筑沿着水渠而建。当头的是两面临水的“舟居非水”旱舫。使人不禁想起颐和园的石舫,它们二者是不是有些联系?有没有?谁影响谁?都说不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们的建设时期是处于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高阶段。沿着长渠前行,跨过一石桥,通向有觉堂,它与东园的凝和堂、花神堂横向并排,呈三堂并立之势。有觉堂是园内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也是上海市内仅存的两座无梁殿之一,有一漂亮的藻井,四周有回廊环抱,长窗落地,从堂中可朝四个方向赏景,所以称“四面厅”,体现着设计者框景的构思。这里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景色。但小楼、修竹、假山、流溪,堂堂靠水,亭亭临池也是一番不错的景致。不过,现在的有觉堂附近都是建筑,视野遭到阻挡,东西两侧已无可眺看之景了。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名胜,不论怎么保护,已回不到从前了。后面的迎仙阁使我想到,在这小小的园内,不仅佛教占有地位,道家也占有一席,儒道释三家平分秋色。一座倚墙而建的夕阳红半楼,使人想到南宋诗人鲁交的“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诗句。</p> <p class="ql-block">  石鼓文书艺苑位于睡莲池的西边,西大门的入口处。步入石鼓文书艺苑大门,中央是一座八角形的“石鼓亭”,有十个高不过七八十厘米石鼓仿制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大的杉树林下,上面刻着石鼓文诗文,每件石鼓的基座上都附有原文。石鼓文为秦代石刻文字,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左侧是古色古香的长廊,墙上嵌有研究石鼓文的84块石碑,碑文用各种书体书写,草书、行书、楷书、行草书、章草书、金文字不一。长廊又称为“清泉廊”,因近处有一清泉,泉旁有一两三步就能跨过的小桥,小桥上书“清泉”二字,极不好辨认。碑廊的尽头是轻灵的“写意亭”。意指游过曲水亭应该有个大概地了解了,同时“写意”也是上海话“惬意”的谐音,意即开心愉快的意思,算是对游园心情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  曲水园有24景,景景出彩,精巧幽静,曲水环绕,步移景换,典雅古朴,驻足徘徊。园内假山荷池、楼台亭阁、奇花异草、古树名木,与丰厚的人文文化相得益彰。游园必绕池,园小而玲珑。短暂一游,欣赏它的精妙,体会它内涵,既是对曲水园的设计建造者的尊重,也是是与他们的交流。欣赏一座园子,如同读一篇好文章,读一首好诗;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好东西慢慢品,好园子多来几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完稿</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