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石家庄的历史长河中,九门清真南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唐朝,那时的九门,还是一个因军事战略而兴起的边陲小镇。</p><p class="ql-block"> 公元756年的春天,大将军郭子仪奉皇命率军,在九门狐子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役结束后,他不仅打通了九门至丝绸之路的通道,还间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原来,在战役中,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和商客在此地留居,他们带来了异域的信仰和文化,使得伊斯兰教在九门村生根发芽。随后,村民们建起了一座简陋的清真寺,这便是九门清真南寺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然而,关于九门清真南寺的确切始建年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寺内原柏树的种植年代来推测,它大约建于唐末宋初。这座古老的清真寺,见证了九门回民社区的逐渐壮大。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一批回民,更是让这里的回民人口急剧增加。</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九门清真南寺也经历了多次的重修和扩建。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以及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都留下了人们为它修缮的痕迹。这些修缮不仅巩固了清真寺的结构,也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九门清真南寺原占地950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殿宇式建筑。它的琉璃瓦盖顶一卷一脊,前檐后殿,气势恢宏。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圈门中殿,后为六角窟殿,可容纳上千人同时礼拜。寺内丰碑匾额精致,参天古柏椿树茂密挺立,被誉为“京南之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在1966年的“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古柏碑匾被毁,原址已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但民族的信仰和文化是永远不会消逝的。三十年后,九门的回民们再次集结,共同呼吁恢复和移建南寺。经过省市乡各级政府的同意,他们开始了艰难的募捐和重建工作。底春生暨诸乡老四方奔募,最终筹集了捌拾余万元的资金。在原寺址东移,机场路西侧,新寺于九门村东南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 新寺占地4600平方米,大殿600多平方米,宣礼楼高达30米,大门六角亭楼巍峨壮观,南北讲堂覆堰琉璃瓦,于1998年夏竣工。新寺既保留了阿拉伯风格及内涵,又融入了怀念原古寺建筑之特点。虽然它已没有原寺之貌,但那份雄伟壮观的气势,依然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如今,九门清真南寺不仅是回民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石家庄地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民族的记忆,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