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国培至,启智扬帆正当时——“国培计划(2024)”郏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纪实之五

董俊伟

<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时节,“国培计划(2024)”郏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研修项目纪实之五,见证老师们的成长与蜕变,感受知识的魅力与启迪。启智扬帆正当时,让我们继续开启这场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研修之旅。</p> <p class="ql-block">  课前主持人姚梦路老师邀请田华华老师分享学习心得。</p> 一、上午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耿红卫《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 <p class="ql-block">  耿红卫,中共党员,河南宁陵人。他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学术带头人。耿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有深入的研究和见解。对新课标的实施总结了成绩、发现了问题、探索了新方向。</p> <p class="ql-block">  一、解读方面:</p><p class="ql-block"> 1.背景阐释:耿红卫教授指出新课标修订是为了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未来社会人才培养新要求。这是基于对教育大环境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新课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2.素养转变分析:以中学课程中吟诵朗诵实践等为例,讲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向“语文核心素养——实践”方向的转变,解释了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引入是适应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让大家明白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意义。</p><p class="ql-block"> 3、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将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为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师生理解其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和实施方法,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提供了理论指导。</p> <p class="ql-block">  二、实施策略方面:</p><p class="ql-block"> 1.教学目标:强调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p><p class="ql-block"> 2.教学内容:认为教师应讲授合理的教学内容,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p><p class="ql-block"> 3.教学方式:提倡选择贴切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情境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4.教学细节与评价:关注教学的细节问题,如课堂提问、板书设计、教学语言等,同时开展完善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p> <p class="ql-block">  耿红卫教授的《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实事求是,对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理解和实施新课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二、下午  跨学科学习:文物鉴赏与语文学习(河南博物院考察)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始建于 1927 年,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以“金字塔”为原型,冠部为方斗状,中心有透明圆孔,四周镶嵌四神图案,既富有现代气息,又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馆内藏品丰富,达 17 万余件。从古老的贾湖骨笛到精美的妇好鸮尊,庄重的云纹铜禁到绚丽的四神云气图壁画,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中原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这里不仅是文物的宝库,更是展示河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 </p><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参观我们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文物鉴赏与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一、词汇积累:</p><p class="ql-block"> 1.古汉语词汇学习:文物的名称、用途、制作工艺等相关介绍中涉及大量的古汉语词汇。比如“鼎”“尊”“簋”等器物名称,通过了解这些文物,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古汉语中特定字词的含义,丰富词汇储备。像“节约”一词,原本是马车上的一个配件名称,因形状似竹节而得名,后来才演变为节省、俭约的意思。对这类词汇的探究,能加深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2.成语、俗语的理解:许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衍生出了众多成语、俗语。例如,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对古代的乐器和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鉴赏文物时了解这些相关的语言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成语、俗语。</p> <p class="ql-block">  二、写作素材与灵感:</p><p class="ql-block"> 1.丰富写作素材: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丰富多样,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贾湖骨笛,它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以贾湖骨笛为主题,可以写关于古代音乐、科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文章,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p><p class="ql-block"> 2.激发写作灵感:文物的精美工艺、独特造型、传奇故事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写作带来灵感。例如,看到云纹铜禁那繁复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可能会引发对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赞叹和对古代艺术审美的思考,从而在写作中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古代的场景和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三、阅读理解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 1.增强文本理解能力:文物的介绍文字、铭文、题跋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阅读这些文字,需要理解古代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这与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阅读、古代文献阅读等有着相通之处。通过对文物相关文本的解读,可以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阅读理解水平。例如,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通过对甲骨卜辞的阅读和分析,能够了解古代的占卜文化以及文言文句式结构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2.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鉴赏文物时,需要对文物的特点、价值、历史背景等进行分析和概括。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文章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文物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梳理逻辑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p> <p class="ql-block">  四、审美与表达能力培养:</p><p class="ql-block"> 1.审美能力提升:文物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鉴赏文物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描写,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例如,宋代瓷器釉色丰富,以自然、含蓄为美,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粉青等各有千秋,欣赏这些瓷器能够培养对色彩和质感的审美感知。</p><p class="ql-block"> 2.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在文物鉴赏的过程中,需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文物的特点和感受。这种表达能力的锻炼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写作和口语表达非常有帮助。通过不断地描述文物,能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金秋的国培之旅,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郏县语文骨干教师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这前四天充实的研修时光里,老师们汲取知识的养分,绽放智慧的光芒,但教育的征程永无止境。期待明天更美好的相遇!</p> 统筹:李朝华 审核:马利滑 编辑:董俊伟

语文

文物

新课标

教学

学习

理解

素养

鉴赏

研修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