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 秋水长天(董瑞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 部分来自影像素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回望人生来路的年龄,梦里常忆岁月芳华。虽是梦幻,但却温馨慰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生命里,闪光的芳华是身穿65式军装的青春岁月。红帽徽红领章的光芒伴随我,从17岁的年华走过了15个春秋冬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5式军装,惯称草绿色军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军服,也是废除军衔制后第一种军服。服役长达20余年的65式军装,作为军人形象和军容仪表,在国内外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承载着中国人民和几代军人对于20世纪60至80年代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校门走向军旅,穿上了红帽徽红领章的草绿色军装。那个年代,穿上军装可称得上是一种无比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这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口号,使军装演变为那个年代政治正确的形象昭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军人在社会上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草绿色军装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审美时尚。很多人不能到手真正的军装,就买来草绿色布料仿作。更有甚至,八十年代初期,社会上曾一度兴起过“抢军帽”风潮,军人外出受到威胁,部队干部探家曾有一段时间允许佩戴手枪。各地因抢军帽被刑事处罚直至判刑的也不乏鲜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人心中凝结着极其深厚的草绿色军装情结,一直延续到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这次阅兵新的军装首度亮相:大沿帽、毛料服,女军人毛料裙,成为三军阅兵场上的亮丽风景线,随后于1985年列装部队。算起来,最后一批穿过65式军装的战友们,也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历史,那闪闪的红星、鲜红的领章形象,尽管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但梦里重回军旅,依稀闪烁着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草绿色军装代表着几代军人的军容形象,让人引以为豪,而红领章红帽徽年代,军人的艰苦奋斗与奉献牺牲精神,则更令人感慨万端,永生不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参军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兵,是有志青年的首选理想,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而能当上女兵,更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征入伍,像选种子一样好中选优。除了身体合格,还必须是贫下中农家庭出身,并且经过严格的政审,最后才能穿上那身神圣的草绿色军装。每到征兵季节,就如同开启了一场盛大的节日。适龄青年翘首以盼,踊跃报名,但若是家庭出身不好如富农,表现有污点的青年,连报名一关都过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冬季,我在部队被派往东北某省接兵。在公社的镇里,一家兄弟两人,弟弟要去当兵,因哥哥有前科,报名没被通过。弟弟认为哥哥影响了前程,哥俩个争吵赌气走向极端。在这个冬天的黑夜里,两个人隐入夜幕,用一根绳索,在学校草场外的一个树杈上,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实在令人唏嘘不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上草绿色军装,可绝不是为了满足一份虚荣。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是一座大熔炉,青春军旅,抱定的是保家卫国,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八岁的华年,在今天看来还仍是孩子,而在那时,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一夜之间就成为了钢铁长城中一名有担当的勇敢男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向军旅,走向风雨。在火热的军营,青春在直线加方块的旋律中百炼成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军人培养意志品质的日常功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军人,战士入伍第一年,每月只有6元钱的津贴费,以后每年每月递增1元,到超期服役的第四年每月10元。女兵比男兵每月只多1元钱。干部提干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52元。那个年代,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普遍较低,刚参加工作的工人工资每月在16到18元左右,6元津贴费,对于没有吃穿负担特别是农村入伍的战士来说,也是能办很多事情的一笔收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伍到部队,第一次发津贴费,连队就号召养成定期存钱的好习惯。新兵的我们,都各自拿出几元存到司务长那里。连队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绝大部分是农村兵,家庭生活都不富裕。节俭的习惯,尤以四川兵最为典型。连队有几名四川老兵,他们入伍第一年,每月只花一元钱用于购买邮票或牙膏香皂,到年底就存款六十元寄给家中父母,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部队的教育,也让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把每月几元的津贴费,尽量节省一部分存下来,攒到春节前夕寄回家给父母,就成为报得三春晖的莫大快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人津贴费不高,集体生活标准也不高。我参军时,连队伙食费每人每天四毛五分钱,一个步兵连队整编一百几十号人,都是正能吃饭的血气方钢的小伙子,光靠这点钱怎么保证一日三餐呢?自己养猪种菜,搞好农副业生产,弥补伙食费不足,就成为连队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营区院外,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菜地,那是干部战士心中最美的田园图画。北方的仲春,桃花盛开后,布谷声起,种菜开畦。不日,一片绿意初萌,再后,菜蔬长高飘香。水灵灵的菠菜、小白菜、精神神的小葱、爬上架枝的豆角秧、开始挂果的小拳头样的紫茄子,丰盛了连队餐桌,干部战士喜笑颜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收冬藏,白露一过,便开始储备冬菜。满地窖的大白菜、土豆、胡萝卜,足够连队吃到第二年春天。腌制各种泡菜、酸菜,大缸小缸整齐地排列着。“伙食搞好了,顶半个指导员”,我曾经有过连队指导员任职带兵的经历,深知这其中的道理。当年连队的那方菜地,至今都是我心中的绿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战军部队,执行任务多变。兵马一动,后勤随行,农副业生产便带上了行军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有生活意义的是,猪随人走。连队养猪,养得好的连队有一二十头猪,二三百斤甚至更重的肥猪很平常。一两个月杀一头猪,八一、春节必不可少。部队离开营区流动执行任务,就要带上列入宰杀对象的“计划猪”,装在用粗铁丝网自制的、小于集装箱样式的“猪笼子”,随军而行,成为部队调动开进的有趣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一年初春,我从机关下连队当指导员的第二年,部队几百里外执行国防施工任务,一辆大解放专门运输两个猪笼子。中途行进到公路旁的一处村庄时,其中一个笼子里的猪不知怎么撞开了笼门,一头“勇敢”的猪随之跳跃而下,向村庄跑去,进入了一家的羊圈便不再出来。司机毫无办法,为了赶上车队随行,便暂时寄放在这户热情的百姓家里,直到几日后专门联系运输的车辆,才把这头淘气猪接回连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秉持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在物质水平尚不够发达的那个年代,军营里的生活始终充满着如诗如画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穿上军装,我身高一米七零,到了部队几年间,我又长高十公分到了一米八零,是部队的锻炼摔打,更是军营的炊烟强壮了我的骨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军旅芳华,可不只是影视作品文工团员小众的浪漫与风雅。作战的野战部队,芳华的底色是阳刚之气、血性雄风,是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气势,是铁马冰河入梦、沙场秋点兵的雷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65式军装的人都知道,大陆军时代,当兵入伍到部队,从老百姓转变为合格军人,必须经历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涅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步兵五大技术的队列训练,从新兵连初训后分到连队精雕细刻,老兵告诉新兵,“要练得你拽着猫尾巴上床!”我们看到国庆阅兵方队整齐划一的威武英姿,野战军连队训练同出一辙。那每一个分解动作,每日要经过几百次的重复而定型。我担任连队指导员时,连队是军里确定的先训练,班队列训练,曾给军首长做汇报演练而受到表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刺杀,军教片曾拍摄过解放军某部千名战士刺杀方队表演,那队形展开与聚拢的艺术,阵势的威严,动作的统一,不亚于现今大型运动会的表演。只不过部队训练透出的美感可不是表演,那是所有野战部队打胜仗的真本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弹,35米即为及格。当年,我所在连队里一位老兵战友,投实弹常常测不到成绩,由于投掷太远,运行时间超过引爆时间空中爆炸而不能落地。有一年实弹投掷,每人只有一次投掷机会,连长又给他加了一次,两次均是空中开花。全师大比武,他以手榴弹训练弹投掷70多米的成绩,夺得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练兵为战事,精兵尚武,打造虎狼之师。长城安稳,家国安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战法,绝技强兵。我所在团的沈阳军区命名的“硬骨头七连”,当年对抗赛射击,曾经打遍军区无敌手。仅就一个快的动作,卧倒在出发地线的一组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射手,一声令枪,迅速跃起,犹如猎豹奔腾,冲向五十米射击地线。在距离射击靶位五六米远的地段,便是一个卧倒前冲,人在地面划出一股烟尘,随之掏弹夹、上膛枪响,百米之外的人头钢靶应声跌落,魔幻般的对抗便在几秒钟内见出分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时任政治机关组织干事的我,前去总结七连的典型材料,团党代会即将召开,未进教导队而作为苦练精兵典型的机枪射手赵林,经研究破例提拔排长,在党代会上做典型发言。我与射击队的他们座谈,看见每个人的腿上、手上、胳膊上,擦伤累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旅芳华,更是在不畏艰险、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冲锋陷阵中闪烁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伍当战士期间,我所在的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在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山上,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半年时间,一钎一锤打通百米连防御坑道,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我当指导员期间,1985年盘锦抗洪,我们全连干部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苦战两天两夜完成小柳河堵截任务,连队荣记集体三等功,我个人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执行特殊任务,往往面临生死考验。那一年,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友邻连队先后有4名战士因意外献出了年青的生命。谁没有生命的可贵,谁没有爹娘的挂牵,而当兵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置生死于度外,都源于保家卫国的神圣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梦经年,再回首已是白发霜秋,夕阳向晚,看来路不负芳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穿起65式军装的岁月,军旅生涯铸造了心性品格。正直做人,扎实做事,耕耘奋斗,坚毅前行,打牢了我的人生根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旅生涯练就了军政素质。读书学习、广泛涉猎的习惯,调研总结、勤于写作的能力,熟悉党务、带兵连队的历练,以及胸怀长远、拓宽眼界的视野,丰厚了作为政工干部的本领。在军里组织司政后机关军政考核中,我曾获所在部队军政考核项目双第一的好成绩,其中手枪射击五发子弹打出48环。被评为全师“优秀政治教员”。八十年代初期取得大专学历,成为当时所在部队干部有学历三人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旅生涯奠定了地方工作根基。脱下军装,二次创业,转业地方党委部门,让我实现了角色转换与工作变化的无缝衔接。部队的工作磨练,给了我德能配位的底气,履职尽责续写新篇章。全国和省级十多项社科类、新闻和文学类成果奖,五本文学和纪实专著出版,长期担任党校客座教授,提升了我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境界。在工作的舞台施展本事,充实了我的后半程人生履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有敬畏,常怀感恩,便更忆人生起步阶段部队的培养。时光流逝,梦里芳华,红帽徽红领章的岁月仍然在记忆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