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长汀

高海鸥

<p class="ql-block">秋行🍁日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 福建长汀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读过一本书《西行漫记》。其中的内容只记得大概,但是有一句话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新西兰记者路易·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长汀,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汀州住宿在古城外。县城不太大,清晨,沿着汀江徒步进城,秋日里江水很温顺,碧绿的江水缓缓的穿城而流。一座石桥把长汀的城里城外连接在一起。走过石桥,穿过厚厚的城门,此时的长汀,烟火气息正浓……</p><p class="ql-block"> 主城门下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轰鸣着交织在一起。这个城市的主力军,他们忙着上班或者去上学。城里的出来,城外的进去,都是忙忙碌碌……</p><p class="ql-block"> 走在两侧辅城门里的都是年龄大的老人,手里拎着竹篮子、袋子、也有挑着扁担的,他们是去赶集。副城门洞的两侧各放着一排长木凳,凳子很干净。老人们走累了就坐下歇一会拉着家常,小城气息古朴。</p><p class="ql-block"> 集市在城外的河边上,我跟着挑着扁担的人走,她是卖菜的。青菜都是自家种的,放在竹篓里,猪肉红白相间很新鲜,卖豆腐和豆制品的很多,长汀的豆腐很有名,豆腐在这里有一万种做法。卖鱼的把鱼给收拾好,切成段。买半只鸡的从中间剁开,卖中草药的是长汀的一个特色,一捆捆,一团团的草根和树皮……</p><p class="ql-block"> 闽西河边的房子都是吊脚楼,有一排正在修缮。卧龙书院在城里,穿过宽宽厚厚的古城门,就像穿越到古汀州。街道两边房屋都是木板楼黛瓦,门脸是用石头砌成,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闽西和徽州人的观念差不多,门脸是一家人的脸面。随便走上几步就会看到家庙和公祠,公祠大门都已经打开,家庙里边有几位老年人坐在那里喝茶。</p><p class="ql-block"> 店头街很有名。兴起于宋代,汀江上码头往来繁忙,这里就成了一条从古到今的商业街。店头街的牌匾是纪晓岚题字。纪晓岚在乾隆年间,到福建汀州巡考,将汀州试院中的双柏记入《阅微草堂笔记》,“福建汀州试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唐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长汀就是这样,你走着,走着,寻寻觅觅,不经意就会在转角之处一眼见千年。长汀,历史久远。</p><p class="ql-block"> 已经走了好一会了,有人指路,卧龙书院就在三元阁的附近。三元阁是长汀的地理标识,它和汀州试院都在小城中轴线上。清粼粼立在广场上,初见会给人一种感觉,三元阁从哪里来?它从唐代走来,他的浑身上下拓印着所有经历过朝代的痕迹。1200年了,它与汀州人朝夕相处到如今。</p><p class="ql-block"> 卧龙书院在长汀南大街。书院用古色古香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汀州书院,建于南宋时期。朱熹、王阳明曾经来此讲学。如今整修重建。成龙先生特赠送一古屋,将古徽州建筑置于书院,以此弘扬华夏文化。惶惶建筑精美绝伦,取名:龙学馆。我独自走进卧龙书院的讲坛,霎时会感到自己很渺小。这是神圣的殿堂,到这里需要聆听……</p><p class="ql-block"> 大夫第是长汀小城的又一处见证历史的文物。大夫第是古代宦官人家的住宅,从宋代到民国每一个时代都在不断的扩大与修缮。与环境清幽,古韵悠长的卧龙书院相比,这里就显得热闹一些。汀州大夫第素有福建第一雕花楼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走累了坐下来,慢慢的欣赏这精美建筑里的每一处雕刻,一扇木窗开启,看见汀州河缓缓的流着,长汀小城的历史和文化就像这长汀河一样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高海鸥</p><p class="ql-block">摄 影:高海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