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藏地孤旅》村郎著,4星。</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旅行记录。</p><p class="ql-block"> 从2003年开始,作者数度沿着不宥常规的线路,独自穿越高海拔的生命禁区,走遍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藏区,记录下了一个旅行者深入藏地的一个个足迹和每时每刻的独特感受。</p><p class="ql-block">他以为世间万物皆有相处之道,与人相处与动物相处与环境相处,最后无非就是与自己相处。看了无数风景,真正打动他的始终是人。所以不同于常规以风景为主的游记,这本更多的是作者记录行走中遇见的人和事。他的旅途没有艳遇,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留下的是长久的遐想和回忆。在星空下,在无人的荒野,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旅途中遇见的一切,从容坦诚地书写形形色色的人:普通的藏民、卡车司机、客栈老板娘、僧人甚至性工作者,白描的手法不夸大不粉饰。村郎用漫不经心的腔调留下意味深长的文字,不矫情不作伪。他对可笑的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不假辞色,对真正朴实的藏民报以友好和感激,对活佛发自内心地敬重和虔诚,对孩子们真实地喜爱和帮助,以及对待艰苦环境时的淡然洒脱,都很好的诠释了生活的本质就是生动地活着。</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书里质朴可亲的藏民们,正是他们赋予藏区与众不同的气质——淳朴、自然、知命。看游记,是以别人的感受为蓝本揣想阅读者自身的感受,琢磨作者的文字是否和自己合拍,是否讲到了心里。这本不错。</p><p class="ql-block">文中有一些比较大胆的负面的观点,我不确定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过激的言论,不好评说。</p><p class="ql-block">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年,他所走过的地方应该又多了很多变化吧,一切向好而生。</p><p class="ql-block">吸引我目光的是藏区这片土地以及之上孤独也自由的状态,大地辽阔行者无疆,期待未来有一天我也能踏上这段旅程。</p> <p class="ql-block">(十二)《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敦煌研究院主编,4星。</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对敦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参观了莫高窟,被石窟以及《又见敦煌》狠狠地震撼了,由此陆续看了一些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慢慢有了了解,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了。得知敦煌研究院出了书,马上下单,千里迢迢海运过来,书到手后还珍惜地包了书皮。连续几天看完,总体不错。</p><p class="ql-block">敦煌,盛大辉煌之意,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完整保存了45000平方米壁画,历经10个朝代持续1000年的不间断开凿,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这本书是由敦煌研究院倾力打造,以壁画为主线,以北凉至元代10个历史时期为章节,用妙趣横生的100讲内容穿插介绍塑像、建筑、历史遗迹、文献图片等相关内容,算是敦煌的一本通识读本,限于篇幅,有点走马观花。好在语言简明易懂,像是一位亲切的导游将厚重的历史和瑰丽的文化娓娓道来,讲解得生动有趣,顺带还复习了一点历史。一百多幅高清照片更是直观展现了壁画和塑像的美,对照着文字读图别有趣味,是可以反复翻看的书。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描述的塑像或壁画没有实物照片,要自己去网上搜,效果打了点折扣。</p><p class="ql-block">对敦煌的赞美无须多言(此处省略五百字),相信再去敦煌我会从容很多收获更多。</p><p class="ql-block">“你是我低头看见的大陆无边/你是我抬头看见的星辰万点/你是我的一瞬间/你是我的一千年。”</p> <p class="ql-block">(十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摄制组,5星。</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纪录片是在2020年初,全十集一气呵成,无怪乎是最好的人文历史纪录片。来博茨以后,做家务的同时或午夜未眠总会在喜马电台继续收听,常听常新。编导们“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p><p class="ql-block">从张骞凿空西域开始,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如大幕徐徐展开,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狭长通道,走过一代又一代的行者,他们不惧前路艰险,穿越荒野戈壁漫漫黄沙,带来了商路的通畅文明的进程,虽然他们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时间长河中,可留下的文化和艺术瑰宝仍熠熠生辉,也因此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从未断代。沧海桑田青山依旧,今天我们的故事通过这条黄金通道仍将继续,纵横驰骋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p><p class="ql-block">很庆幸有这样优秀的纪录片,用文字和影像重温那段金戈铁马风云激荡的岁月,展现河西走廊的气质和魅力,其实也是我们民族的气质和魅力。非常值得一观。</p> <p class="ql-block">(十四)《悉达多》赫尔曼·黑塞著,姜乙译,4星。</p><p class="ql-block">《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在60年代的美国形成黑塞热潮,据说那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林怀民的《流浪者之歌》也由此改编。粗看一遍,文字浅显易懂,可深究下去,好像又似懂非懂,借助书评再温习一遍,才大抵明了。看这本书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语文的阅读理解。</p><p class="ql-block">没看之前,我以为是讲述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成佛觉悟的传记,非也。《悉达多》的副标题为“一首印度的诗”,黑塞以印度社会和宗教为背景,写主人公悉达多的上下求索之旅,写他漫长一生的思考与追寻,从高贵的婆罗门之子到沙门,晚年才终于真正觉悟。作者把佛陀拆分成两个人:作为隐喻,主人公悉达多是个追寻梦想自问内心的人,他可以是任何对人生有困惑的人;而乔达摩是最终大智慧大圆满的证悟者佛陀。如书中所说,知识可以传授,智慧不能,智慧的拥有须靠体悟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意会不可言传。悉达多最后的觉悟并非佛教的教义,他映证的是自己的道,生命的河流永无止境,万物与我为一,接受所有的喜乐悲欢,不怨怼不强求。这本寓言性质的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生活在俗世中的我们,要想获得内心的宁静圆满终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活在当下,不再执着于过去,坦然面对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幸福的本质、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目标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勇气。</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黑塞本身也是诗人,所以他的文字也如行云流水般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哪怕当作单纯的散文来读也很动人:“他看见太阳从林木茂密的群山上升起,又在远方的棕榈海滩后落下。他看见夜空中星罗棋布,弯月如一叶小舟在蓝天中游弋。他看见树木、星斗、动物、白云、彩虹、岩石、野草、鲜花、小溪与河流,看见清晨的灌木丛中露珠闪烁,远方的高山泛着淡蓝色和灰白色的光,听见百鸟啼鸣,蜜蜂嘤嘤嗡嗡,清风飒飒吹过稻田。”</p> <p class="ql-block">(十五)《岁月的针脚》(日)小川糸著,2星。</p><p class="ql-block">在看过上面几本要用脑的书以后,我特意选了这本轻松读物缓解一下 ,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翻完。看后挺失望,与推荐完全不符。实在是平平无奇的书,记录的多是平淡生活中的碎碎念,写日常止于日常,无味无趣,仅是私人日记而已。我以为作家的思维不能只在故事的浅层停留,而应有更高立意的表达,才算对读者有引领借鉴意义。这本书太轻薄,文笔也一般,作为成熟的书籍出版不太够格。作者离优秀的作家还是有距离,比李娟、迟子建、刘亮程差得太多,好在政治正确且三观挺正。</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笔记大都简短,是因为我觉得稍加提点,方便日后记得当时阅读时的观感即可,写太多了累。今年书读得少了很多,要改正,还是要多读书和学习,让头脑清明些。</p> <p class="ql-block">附注:配图出自VIVA旅行家公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