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 干惊天动地事‍ ‍—观红色军旅文化,感精神之力量

吴远征

<p class="ql-block"><b>  今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期间会同退休老同志在探亲访友游历大好河山的同时,有幸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馆”与“马兰红山军博园”感受红色军旅文化的震撼。</b></p> <p class="ql-block"><b>一、三五九旅屯墾戍邊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  军旅文化的第一站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阿拉尔“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馆”。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伟业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馆”建设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2009年9月26日建成。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展陈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包括8个展厅,1个多功能厅1个小会议厅和电子图书室等。</p><p class="ql-block"> 该馆建筑外观造型寓意深刻,四座三角尖塔状的外形,犹如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发芽时破土而出,彰显三五九旅精神顽强的生命力;又似巍峨高耸的天山,喻示师市各项事业如天山永存、根深蒂固。沿着碧波粼粼的水体中远看,更有千帆竞发的景象;又似四个倒置的犁铧,记述屯垦戍边人铸剑为犁、创建和平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夜景</b></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个历史的脚印,军垦博物馆通道的地面镶嵌着“古代西域军戍屯田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两面的墻壁上雕刻着张骞等古代开通西域通道的先辈们戍边的传记、词诗和地图。</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大门正对面是王震将军的铜像,铜像后面是三五九旅进军新疆屯垦戍边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b>进入第一展厅是三五九旅成长史。</b></p><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抗日战争时隶属于贺龙元帅领导下的120师。此师战功卓著,将星璀璨。</p> <p class="ql-block"><b>英雄部队 功勋卓著</b></p> <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军队。他“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伟业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b>白雪罩祁连 凯歌进新疆</b></p><p class="ql-block">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战士唱着这首战歌,由酒泉出发向新疆大进军,仅用6个月便把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p> <p class="ql-block">  进疆后首先开展了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建党、建政工作。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披荆斩棘,开荒种地。他们战胜重重困难,“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  进疆后,他们铸剑为犁,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中,战风沙,斗严寒,叩醒荒原,在戈壁荒漠上开垦出万顷良田。</p> <p class="ql-block"><b>曾经的荣耀与辉煌。</b></p> <p class="ql-block"><b>号角再次吹响,新时代的传承与展望。</b></p> <p class="ql-block"><b>一带一路与欧亚大陆桥。</b></p> <p class="ql-block"><b>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b></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英雄铁军, 从湘赣根据地的战火走来, 从二万五手里长征中走来,从延安宝塔山下走来, 从南泥湾的稻香里走来,转战南北,威震晋绥,屯垦陕北, 驱逐倭寇,进军西北,解放新疆 . ... 。新中国的史册上, 铭刻着这支部队艰苦卓绝的铁马征程 。连天烽火塑造了这支部队的军旅品格, 家国危难培育了这支部队的钢铁意志, 屯垦戍边是这支部队的恒久使命, 保家卫国是这支部队的终极理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开启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b>二、艰苦奋斗 干惊天动地事 无私奉献 做隐姓埋名人</b></p> <p class="ql-block">  马兰红山军博园。今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焉耆度过,马兰就在焉耆盆地。当1964年中国迈入世界大国剧乐部的首次巨响在罗布泊响起之时我们走向街头进行聆听,次日通过广播得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随后看过中国三次原子弹试暴,一次氢弹试爆的电影,使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但这一切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进入马兰军博园,路上的第一条标语是:“马兰 一个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表达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要挺起脊梁就必须有人担当重任、付出巨大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  马兰做为中国“两弹一星”诞生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两弹”元勋程开甲等8位院士和29位科技将军,“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是他们的座右铭和精神所在。在苏联撤走技术专家后,攻坚克难,进行技术突破,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通过他们的负重前行和不懈努力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p> <p class="ql-block"><b>将军桥</b></p> <p class="ql-block">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马兰休闲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墙。《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b>马兰公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b></p> <p class="ql-block"><b>毛泽东主席对两弹一星的指示</b></p> <p class="ql-block">中国跨入世界大国剧乐部第一声巨响模拟效应场。</p> <p class="ql-block"><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实爆影像。</b></p> <p class="ql-block">第一颗氢弹空爆影像</p> <p class="ql-block"><b>马兰休闲广场</b></p> <p class="ql-block"><b>新时代的马兰军史长廊。</b></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征程。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使中华民族真正的站立起来,屹立与世界的东方。</p> <p class="ql-block"><b>第七支行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认真做好为国防建设的服务工作。</b></p> <p class="ql-block"><b>三、后记</b></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观红色文化经典印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点滴之中</span>感精神之力量和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 “艰苦奋斗,做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和不懈努力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