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24ql56" target="_blank">墨石公园的"至暗时刻"——阿西的川西之行(第七天)</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ay9,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p><p class="ql-block">昨晚住在翁达小镇,一个据说是格萨尔藏寨的小镇,客栈老板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藏族妇女,好客,善良,但客栈条件委实太一般,将就一晚,为了不想住到海拔更高的色达县城。</p><p class="ql-block">色达,既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又是一个众人陌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之前我曾两次甘南一次川西都与之擦肩而过,色达由此便成为了我的一个心结。</p><p class="ql-block">也因此,这次再走川西便将色达定义为必去之地,是有备而来。</p><p class="ql-block">从翁达出发,不必进县城,直接导航到喇荣五明佛学院,距色达县城二十多公里的洛若镇。</p><p class="ql-block">三年疫情期间喇荣五明佛学院对外关闭,如今虽然开放,但限制了许多禁地,而且想要进去委实不容易。</p><p class="ql-block">要提前一天去色达县城金马草原旅游集散中心预约第二天的大巴车票,每天限流3200人,假如人多的话可能要预约到第三天才能进沟。</p><p class="ql-block">从县城到五明佛学院每天有两个班次的大巴车,买到车票的游客只允许在里面呆上一个小时,然后再乘坐原班车返回到色达县城。</p><p class="ql-block">原先还有一个线上预约车票的通道,但因系统升级需要,已于2024年6月6日开始暂停小程序预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来二去的,对旅行者来说时间成本太大。</p><p class="ql-block">我们打算到了洛若再见机行事,据说有当地藏民带人从后山进沟的。</p><p class="ql-block">出发时间比较早,一路上车子不多,有许多藏猕猴出没于公路,成群结队的,怎么哄它也不走,更有一些大胆的猴子会向过往的车子作揖行礼讨要食物,看来是惯犯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喇荣沟,没等车子停稳,便有藏民小哥上前搭讪,问要不要进沟,可以带我们进去。</p><p class="ql-block">他是吃准了我们没买到进沟的车票过来碰运气的。</p><p class="ql-block">一番讨价还价,100元/人谈妥(正规大巴车票有两种:30元的和48元的)。</p><p class="ql-block">先生以前去过,这回就不进去了,我早已做好了独自一人进沟的心理建设,也做好了从后山乘坐摩托车上山的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有关于色达(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到过色达,但又没去过色达,我去的是色达的喇荣五明佛学院,我没到色达县城,但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喇荣五明佛学院早已成了色达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我称他们为摩托小哥,他们是一个群体。</p><p class="ql-block">刚才跟我们搭讪的小哥就是其中之一,谈好价钱后他打电话联系司机,一台suv的主人,载着我和另外四位游客(他们是一伙的,挤在后座),后备箱里还钻进了刚才那位小哥,车子驶离停车场后很快便来到了佛学院的后山,这里的铁丝网被撕开了很大的口子,我们从这里下车,跨过一小段沟沟壑壑,坐上了等候在那里的摩托车:搭讪小哥和另外一人。我们一共五个人,被要求两人、三人合乘一车,我坚决不同意,这个风险太大了。</p><p class="ql-block">于是说好了回头再来接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着这个时间段我随处走走看看,慢慢的往山上走着。</p><p class="ql-block">当时另外还有两个摩托小哥,非常年轻,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吧,很显然他俩不是我们团队的,也不便多问,只是随便闲聊了几句。</p><p class="ql-block">很纯朴很善良,一再强调不能给他们拍照,如果拍了的话要删掉。</p><p class="ql-block">我尊重他们,不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另外一位藏族小哥下山来接我。</p><p class="ql-block">我死死抓住小哥的藏袍,以免在崎岖不平而又陡峭弯曲的山路上被颠下车。</p><p class="ql-block">其实不能算山路,只是走的车多了便有了一条印迹。</p><p class="ql-block">虽说我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道路的艰辛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更意外的是,到了半山腰,还要载一个小姐姐一起上山,就是刚才那四个人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我死死的抓住小哥的藏袍,小姐姐紧紧的抱住我,摩托车一路颠簸,走大S线蛇行向上,我身后的小姐姐一路惊呼,一路大叫。</p><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山顶经幡处,这里是佛学院的至高点。</p><p class="ql-block">我用微信支付了100块钱,此次交易便结束。</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分享的第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对于摩托小哥来说:色达,是生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佛学院的中心点坛城,但一路下山倒也不必费多大力气,还多看了一处风景。</p><p class="ql-block">要不是山路艰险,我还真有点庆幸这样的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若是坐大巴车到终点站坛城,绝大多数人是断不能到达经幡处的,要知道那是4000米左右的海拔,每往上走一步都会气喘吁吁,每往上走一步都会有更大的高反风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色达红房子,尽管梦里已见过无数回,但亲临现场还是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格外配合,耀眼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远处的雪山,近处的山峰,映衬着漫山遍野的鲜红的小房子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由于逆光,照片的色彩有些失真,现场目光所及感受极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高原已经一周时间,身体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因此得以让我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观景台:这里是仅次于经幡处的第二高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认识了一对夫妻,也是我要分享给大家的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对来自香格里拉的中年夫妻,从云南自驾而来,一路上见寺庙就进去朝拜。</p><p class="ql-block">为了来色达,女士专门买了衣服裙子和围巾帽子,说是为了与色达相衬,手上的珠串应该是原来就有的吧。</p><p class="ql-block">见我一个人独行,主动帮我拍照,让我借用她的帽子、围巾和珠串,还指点我说双手合十的时候大拇指要往掌心里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离开观景台,一起往坛城走去。</p><p class="ql-block">她告诉我,她和丈夫都是藏族,凭藏族身份证可以随时进出佛学院而无需预约不必受限。</p><p class="ql-block">她告诉我,她今年47岁了,趁着还能走动要把所有想去的寺庙都去走一遍,尤其是色达,以了却一生的心愿。</p><p class="ql-block">听着她的述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色达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呢?</p><p class="ql-block">色达,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里,是耶路撒冷,是梵蒂冈,是麦加……</p><p class="ql-block">对于她和他来说:色达,是信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坛城分手,他们要去寺庙祭拜,我要去看看传说中的坛城。</p><p class="ql-block">坛城是五明佛学院的中心,高大,威武,金碧辉煌,没人能忽视它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坛城一共有三层,最下方是一圈转经筒,有许多人顺时针方向转经;</p><p class="ql-block">第二层也有许多人围着转圈,有游客,也有僧人和觉姆(女修行者),还看到一位僧人手里拿着一本书边看边走,还走的飞快;</p><p class="ql-block">最高层是供奉密宗塑像的,通常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我在第二层跟着人群转了一圈,然后停下脚步靠着围栏发呆。</p><p class="ql-block">有这么多的人前来转经,到底是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游客们大多是为了诗和远方,为了不一样的风景,也许是为了增加见闻,也许是为了猎奇。</p><p class="ql-block">修行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早课晚课,转经诵经,他们是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答案还是那个:色达,是信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坛城后,我在旁边的公路上闲逛,遇到了一对藏族母女,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p><p class="ql-block">妈妈走在前面,小女孩跟在后面,看样子是要去坛城转经。</p><p class="ql-block">女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对她而言,那台阶似乎太高了,但女孩不哭不闹,奋力向上爬着,那场景深深打动了我。</p><p class="ql-block">以女孩的年纪,她应该还不懂得什么叫信仰,也不知道信仰是什么,但在她的心里一定装着信仰,那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刻骨铭心,是身边的父母亲人以及祖祖辈辈的传承,也许当她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就接受着"六字箴言"的熏陶,不,不是也许,是必然。</p><p class="ql-block">对于小女孩而言:色达,是传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一片觉姆的生活区,房屋非常简陋:木质的墙体,铁皮屋顶,都刷着红色的油漆,房屋大多很小,小小的窗户,屋外简易的通道,有的连门都没有,只是用布帘遮挡着,我很想走进她们的房间里看一眼,终于还是没忍心打扰她们的清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条长长的阶梯通往下面,穿过生活区就是佛学院的主体建筑群,有图书馆,有大殿,有寺庙等等,写着清修之地,游客止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遇到了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年长的觉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在台阶上坐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她的身边有一只带着项圈的小猫。</p><p class="ql-block">你没听错,她手里牵着绳子,那猫非常安静非常乖巧,太令人喜欢。</p><p class="ql-block">我在她身边坐下来,逗弄着那只小猫。</p><p class="ql-block">我尝试着跟她说话,她听不懂汉语;她也很友好的跟我聊天,我听不懂藏语。</p><p class="ql-block">我俩就这么默默坐着,身边有只猫陪同着。</p><p class="ql-block">我不敢拿手机对着她拍照,也不想让别人给我们拍合影。</p><p class="ql-block">她手里拿着一部手机,不时的看上一眼,是那种九十年代盛行的非智能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p><p class="ql-block">我手里也拿着一部手机,也不时的看上一眼,是512G存储空间的摄影师版,拍照上网导航阅读无所不能;</p><p class="ql-block">她的年纪应该跟我差不多吧,我们应该是同时代人吧,我心里想。</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走进对方的生活,她不能理解我的世界,我也不能感受她的人生,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是平和的,宁静的,毫无杂念的。</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静静的坐了约有十多分钟,她起身,一把抱起小猫,顺手一甩,小猫便似一条围脖紧紧依偎在觉姆的肩头。</p><p class="ql-block">看来这是她俩最和谐最习惯的相处方式了。</p><p class="ql-block">我赶紧打开手机拍下了她的背影。</p><p class="ql-block">我想,对于她来说:色达,不只是信仰,还有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送老觉姆和她的猫离开后,我随即又遇到了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位专业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当时他正从山下沿着台阶往上走,我向他打听下面有什么,他说不出话,气喘的不行,我连忙摆摆手让他先别着急说话。</p><p class="ql-block">他身上背着各种照相器材,长枪短炮的,我太熟悉了,之前也这么干过,只是后来体能不够用就自觉投入手机党的怀抱。</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广东人,已经第三次来色达采风。</p><p class="ql-block">他告诉我,现在是上午时间,要到山脚下朝着这边拍照才好,不然逆光的不好出片,到了下午才能在这边拍对面山坡上的红房子;</p><p class="ql-block">他告诉我,色达的早晨很美,炊烟袅袅的样子非常动人;</p><p class="ql-block">他告诉我,色达的夜景很美,灯光亮起来的样子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他还告诉我,他就住在喇荣宾馆,是佛学院里面唯一的一家宾馆,打算多住几天……</p><p class="ql-block">对他来说,色达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想,对于他来说:色达,是艺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别了摄影师,我最终还是没能走台阶下山,清修之地,我还是别去打扰她们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我刚踏上佛学院时的地理位置:在那高高的山顶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坐佛学院内部的公交车返回到山脚下,三块钱车费。</p><p class="ql-block">要不要去看天葬台?要不要去看天葬仪式?这个问题曾一度让我纠结。</p><p class="ql-block">对于藏族的丧葬习俗我早已知道,天葬的各种过程也早已了然,只是没有亲临现场而已。</p><p class="ql-block">我想还是不去了吧,不是经受不住那场景,而是想要保有一份敬畏之心: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对民族习俗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山后来到洛若镇,才有时间仔细看看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楼,以及两侧的白塔。</p><p class="ql-block">门楼的北面写着一行字:莫舍已道,勿扰他心!</p><p class="ql-block">佛之道,人之道!</p><p class="ql-block">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驾车离开洛若,离开色达,前往观音桥镇:国道317上一座非常著名的小镇,今晚我们将在这里入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后散步,街边的一堵老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羊头?是牛头?是信奉?是图腾?还是仅仅是装饰?</p><p class="ql-block">未知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又说回色达,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色达,也许是摩托小哥的生计,也许是修行者和信徒们的信仰,也许是喇嘛和觉姆们的生活,也许是摄影家的艺术,也许是游客的风景,也许是许多人心中遥不可及的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那么,我的色达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自问,一直在迷茫,有时候觉得答案很清晰,有时候却觉得无法捕捉。</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色达,是一个执念,是一种感动,是一份平和……</p><p class="ql-block">那么,你的色达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e7e5gm" target="_blank">刻骨铭心的牛肝马肺——阿西的川西之行(第十天)</a></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