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会忘记,我看到的牢记心底

所念皆星河(不闲聊)

<p class="ql-block">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没有学习认知心理学原理,但是一旦碰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我总是会想办法突破。这些办法,无非是借助图片、歌曲、视频、现场演示或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就在无意中运用了知识可视化原理。</p><p class="ql-block">01.“找到了生活中的‘豆腐西施’”</p><p class="ql-block">刚上班时,我教过一段时间初中语文,一个作业是比较一下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也仔细琢磨过“豆腐西施”的“细节伶仃的圆规”形象,可是我当年是个胖乎乎的矮个姑娘,也演不成,当时还没有网络,仅有的一些参考书上也没有相关图片,备课前时就有些发愁。在晚自习时就跟班里的走读生小A聊起了自己的担心。第二天下午就是这节课,我还是对这个人物如何分析没半点谱。</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小A急急忙忙从我的宿舍门口跑向教室,一会班里一群孩子跟他向外跑。当年学校没有封闭管理,学生课下可以自由出入校门。我问干啥去,他们神秘的说,小A邻居家有吵架的。农村邻里吵架是常有的事,这帮孩啥时候变得这么八卦了?</p><p class="ql-block">下午上课,人物形象分析进行的很顺利,只是到了“豆腐西施”这里,好多孩子都心领神会地笑起来,一个同学还接过我的话茬,绘声绘色说起来:“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从学生眼神里,我知道他们对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比较熟悉了,真是奇怪。</p><p class="ql-block">“老师,”终于有人憋不住了,“今天中午我们看到‘豆腐西施’吵架了!”原来小A的邻居就住在学校门口不远,瘦高个,平时又爱打扮,大家都认识。可是,今天这个邻居忽然跟妯娌干起来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小A预习语文课文,</span>感觉到她越看越像“豆腐西施”,不仅长得像,尤其是叉着腰吵架时,更像。他把同学们喊过去一起看,都觉得像。这个邻居估计也奇怪,怎么自己吵个架,还引来一些中学生围观,但既然开吵了,也顾不得了,越吵越来劲。</p><p class="ql-block">我说既然你们都现场观察了,要不要模拟一下“豆腐西施”的动作?有两个女生站起来了几段表演,大家哈哈大笑,但都说不如小A的邻居。</p><p class="ql-block">这种情景可视化,虽然解决了我的课堂难题,但是可遇不可求,碰巧赶上了而已。但也让我真正认识了情景可视化的妙处。</p><p class="ql-block">现如今,有了大数据AI,我把鲁迅先生的文字输进去,就能呈现出一幅符合任务形象的“豆腐西施”的画像。</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教学中,如果能让场景呈现,我就尽力去现场呈现,比如带学生教会计去财务室观察、学金融把银行招聘搬到教室。</p><p class="ql-block">02 借助数学课程,实现了财务决策可视化</p><p class="ql-block">不久,我转教中专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这门课最难的部分是财务决策,实际上就是数学中求极限的问题,我大学时采用的是高等数学中的求导法,但中职生不学导数,怎么办?中职财务管理比较简单,基本上给具体的投资,然后去根据公式去计算最后盈利,比较数字大小就行。这样,每次做题,就用比较法,但是这种方法有个致命的缺点,给个自变量,就得求因变量,然后比较,比较麻烦。</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在办公室抱怨给中职生讲专业课麻烦,被数学老师听到,原来用中职数学的方法也能求极限,所以每次我要讲这部分内容,都先找数学老师给学生上相关的数学课。函数的图形画出来,自变量一确定,因变量的取值也就一清二楚,即使不算出具体数,根据函数图形也能判断。一个一个数比较,是一种关系,隐藏在函数图里也是关系。把图形画出了,抽象的变成可视的,具象了,也便于理解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自从开始学习认知科学后,才知道不论多么复杂的数学原理都可以实现关系可视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由于中职数学比较简单,可视化并不难做到。但是,我大学时学习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时,真是痛苦难忍,硬着头皮死记硬背。只怪学习认知科学台湾,当时知识学习时,没有可视化意识。</p><p class="ql-block">03所有的实训课都在实现过程可视化</p><p class="ql-block">2011年起,我同时教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是用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是用电脑做账,两门课其实是两种做账程序,一个传统的线下做账流程,二是新兴的线上做账流程,二者实质是一样的,就是都实现了过程可视化。尤其是会计电算化,教材也比较给力,把操作人员、职权范围、具体操作步骤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步怎么操作,下一步怎样进行,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一般学习能力强一点的孩子,都开始摆脱老师的手把手教学,自己拿着教材向前摸索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会计手工账要是做错了,查错账好查,因为所有的做账的结果都在纸质上写着,但一旦查出来后,错账订正要麻烦一些。会计电算化一旦有一个步骤做错,也影响到最后结果,查找原因就非常困难,一个报表的做成,前面都有好多步骤,很难判断是哪一步做错,一旦查出原因,在结账之前可以调整,充分体现了电脑做账的优势。再后来,出现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套题,有每一步骤的标准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操作步骤的,会有记录并扣相应的分。自此,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过程可视化,还实现了过程复盘可视化,学生可以彻底做自己的老师,独立进行学习和自我评估了。</p><p class="ql-block">在我观察到的其他专业的实训,也都实现了过程可视化,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自我训练能力,也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像,便于事后进行观察,纠正自己的动作,寻找高效的高效的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后来,在讲授专业理论课时,我也尝试着实现情境可视化和过程可视化,模拟银行招聘和模拟银行业务就是这样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中。</p><p class="ql-block">在《科学学习》这本书里,讲了“实践体验”、“动手创造”、“参与”、“观察”等学习方法,实质都是在力求“情境可视化”、“关系可视化”和“过程可视化”。可视化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原理,实现可视化,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实现教学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