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老君山(D1杜甫故里)

木木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农历九月廿二,晴天,南风2级左右,8-21摄氏度,早6:30出发,骑行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  D1、第一天,骑行路上,途经卫辉-凤泉-获嘉-武陟-温县-巩义(参观游览杜甫故里),行程175公里,住宿郑州市巩义市小布丁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谨以此首儿歌纪念诗圣杜甫。</span></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歌词</p><p class="ql-block">宝宝巴士—春夜喜雨</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p class="ql-block">春夜喜雨·唐·杜甫</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p class="ql-block">春夜喜雨唐 杜甫</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骑游老君山从这里出发</span></p> <p class="ql-block">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依笔架山,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乡的水土怡养了诗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启迪了诗人宽广的文学情怀,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杜甫卓越的诗歌成就,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2007年,巩义市政府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5亿元建设杜甫故里,将其打造成为一处文化观光型游览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授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后弃官移家至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p> <p class="ql-block"> 笔架山·诞生窑 杜甫故里,在巩义市(1991年巩县改巩义市)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笔架山南北宽117米,自然形成三个山峰,远远望去,就像笔架。笔架山北峰西麓有一孔窑洞,这就是巩义人们千百年来传说的“工部窑”,郭沫若题“杜甫诞生窑”。</p> <p class="ql-block">今日骑行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