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宁盐官镇的“海神庙”是一座宫殿式的庙宇,位于盐官镇东南方向的春熙门城楼附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p> 1989年12月,盐官海塘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海神庙似庙非庙,与其说这是一座庙,不如说它是一座宫殿,这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的宫殿式庙宇,故有“银銮殿”之称,民间俗称其为“庙宫”,又有人称其为“江南紫禁城”,可见其地位不同凡响。这是海神庙的山门。</p> 在海神庙门前石筑广场两侧有两座玉石坊(俗称牌坊),高8.7米,下设四柱,上按三楼,东侧坊上额曰“保厘东海”,“作镇南邦”;西侧石坊上额曰“雨阳时若”,“仁智长宁”。這是东侧的玉石坊。 山门外还修建有“护城河” 石筑广场上的歌舞楼 “庙宫”海神庙<br>海神庙初造时占地四十亩,有中、东、西三路。中路中轴线建有歌舞楼(戏楼,三间)、庆成桥、大门(三间,门外有东西石牌坊,东坊外题额“保厘东海”、内题额“雨阳时若”,西坊外题额“作镇南邦”,内题额“仁智长宁”)、仪门(三间,门前左钟楼、右鼓楼)、大殿(五间,加上围廊为七间,殿前有左右配殿各三间)、御碑亭和寝殿(殿前有左右配殿,与寝殿的规模均不详);西路布置风神殿、水仙阁等;东路建有斋宿厅、天后宫、道院等。同治年间重建中路戏台、大门、仪门、正殿及殿前左右配殿,其中仪门和正殿前左右配殿规模改为五间,寝殿及殿前东西配殿未重建,另在东路重建天后宫五间和道院,西路重建水仙阁三间和斋厅。建筑风格南北合壁,遵循官式规格,又融入江南本地手法。建筑材料大量使用汉白玉,乃通过大运河从别处运来。<br>现存建筑只剩中路,占地约6000平方米(九亩)。南侧广场上建有戏台(复建)、水池(原 河道的一部分)、庆成桥、汉白玉牌坊。山墙内依次有大门、仪门(木构建筑复建)、东西配殿(复建)、大殿、御碑亭(木构建筑复建)。 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经常冲毁堤坝,毁坏民宅无数。为了防止海水侵袭,当地总督李卫奉敕修筑了海神庙。海神庙占地40余亩,耗银10万两。 海神庙的正殿,它仿照了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构造,是一座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式的宫殿建筑。<br>正殿高约20米,四周设有石栏板及石柱,建筑材料均为汉白玉, 汉白玉的廊柱 大殿上的“澄澜保障”、“朝宗效祉”和“鳀壑镜澄”匾为乾隆、道光和同治三帝书。大殿内 正中供奉主神“浙海之神” 大殿上的“澄澜保障”、“朝宗效祉”和“鳀壑镜澄”匾为乾隆、道光和同治三帝书。 大殿上的“澄澜保障”、“朝宗效祉”和“鳀壑镜澄”匾为乾隆、道光和同治三帝书。 大殿内左面供奉着“潮神”伍子胥 大殿内右面是“海神”钱镠 御碑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 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球。亭内御碑通高约五米,碑身阳面为雍正《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的《阅海塘记》。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4日,盐官海神庙御碑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p> 2001年6月25日,盐官海塘及海神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盐官海塘全长1100米。抗日战争前后盐官海塘曾辟为中山公园海滨部,后改为海滨公园,现存建筑包括天风海涛亭、占鳖塔、中山亭、镇海塘铁牛等。这是占鳖塔。</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文物展厅对雍正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文物展厅对李卫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里展民出的建庙时用的建筑构件</p> <p class="ql-block">陈列的海神庙文物</p> <p class="ql-block">建庙订制的专用砖</p> <p class="ql-block">写有福禄寿的虎面瓦当</p> <p class="ql-block">四库全书中的《海塘录》</p> <p class="ql-block">宝相花构件</p> <p class="ql-block">板瓦</p> 据地方志记载,宋元以后海宁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灾猖獗,塘岸屡遭冲毁,良田、民宅毁坏无数。雍正多次派遣朝内重臣和地方总督、巡抚等赶赴海宁督办塘工,抢修固塘。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宁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