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平遥古城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古城,二是镇国寺,三是双林寺,人称“一城二寺”,平遥古城前几年游览过一次,这一次从运城回来,又路过平遥,我去镇国寺和双林寺看看。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位于平遥县洪善镇郝洞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我走入寺院,感到这座寺庙古意苍苍,年代非常久远,寺院坐北朝南,两进的院落。 走过天王殿,两侧是钟楼鼓楼,十分普通,我并没有觉得与其它寺院有什么不同,但是,当我看到眼前万佛殿的时候,被这座木结构的大殿所震撼 这座大殿平面近方形,广深各三间,殿前无月台,台基较矮,前后檐当中为门,前檐两侧设窗,檐柱绕周,形制酷似佛光寺东大殿,采用硕大的斗拱,看上去气宇轩昂。 走进万佛殿,殿中央佛坛宽大,泥塑有佛主释迦牟尼,他的两个弟子迦叶和阿难,两个菩萨文殊和普贤,两大金刚,两个胁侍,两个供养人,这些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五代彩塑只有镇国寺有,在全国已经绝版,因而十分珍贵。 万佛殿是镇国寺最早的建筑,殿内的梁架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大汉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广顺元年,即951年,后汉被后周王朝取代后,后汉皇族刘崇以太原为都,继续称国号为“汉”,史称“北汉”,大汉天会七年即963年,由此可见万佛殿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事,镇国寺虽经金、元、明、清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始终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是全国现存下来的三处唐、五代建筑之一。 万佛殿被称为“千年瑰宝”,唐代建筑风格,“惟中殿为鲁灵光”,即唯有中殿幸存无损,万佛殿始终保持全寺初创时的建筑原貌,是历代修葺工程的中心,其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砖木结构的不朽之作。 在万佛殿参观的时候,一些大专院校建筑糸的学生,正在研究大殿的结构,听教授进行讲解,镇国寺拥有五代的万佛殿,元代的天王殿,明代的三佛楼、二郎殿、土地殿,清乾隆年间的观音殿、地藏殿,清嘉庆年间的乐楼、东西碑亭,清光绪年间由寺外移入的三灵殿和财福神殿等建筑。 镇国寺现存壁画 100余幅,其中的52幅佛传故事壁画,位于中轴线最后的三佛楼内。三佛楼因供奉三佛而得名,根据殿内残存的部分墨书题记,殿宇在清雍正年间重建,并绘制壁画,嘉庆年间彩绘梁枋、金妆佛像、描摹壁画。 镇国寺中有两株龙槐,为万佛殿初创时,在殿外同时培植的,起到护殿育树并举的作用,千百年来终成千年龙槐一大奇观,这两株龙槐长得真像两条苍龙对峙,“一枝百折,互相纠结,如循环之无端,与檐牙之斗角”,这是镇国寺碑文上的记述。 <p class="ql-block">其实,五代的北汉,仅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根本无力与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的庇佑,想来那时的所谓国家真是朝不保夕,镇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