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高风亮节一劲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道的党的好干部张陆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九十年代,在地委领导一级的干部中,如问哪位领导最清正廉洁,最遵守党的纪律?人们一定会想到他,张陆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陆绪,山西定襄县人,山西农大毕业,文革后被分配在吕梁岚县工作,后被提拔为岚城镇党委书记。因工作努力,政绩突出,屡被上级提拔任用。历任中阳县县委书记,吕梁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吕梁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吕梁地委书记等职。2000年调回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任常务副书记。从政四十多年,所到之处,政声卓著,坊间百姓皆夸其为党的好干部,好领导。曾听政界有人夸赞过张陆绪的品行,说他是方正、严毅、清廉,行事一丝不苟的好人。我虽未在其手下工作过,但身在地直机关,也风闻过他的二三轶事,由是向慕他的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任组织部长和地委书记时,每年七一和春节,都要安排地、县党组织慰问老干部、老党员。作为地委领导,他总是选择晋绥革命老区的山区县边远乡镇去慰问。有一年他到石楼县慰问老党员,他通过县委组织部,挑了几户离城最偏远的山庄窝铺。那时乡村道路建设滞后,尚未达到村村通公路的条件,有好多村庄汽车根本去不了。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他带着随行人员,扛着慰问品,冒着刺骨的寒风,爬山绕沟步行十几里甚至三四十里,把党的温暖送到僻处深山的老党员家中。看到为革命奋斗多年,而今仍在贫困之中的老农民党员,张陆绪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关心他们的疾苦,征询他们的诉求,并在慰问之后,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际,并由此感到扶贫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他的任内加大了全区扶贫工作的力度。他体测下情,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风,深受群众爱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陆绪同志深知,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的根本。他在当中阳县委书记时,每逢节假日,都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值班制度。有一年春节,为了检查这一制度的执行情况,他于除夕夜带领县委有关人员,开着工具车到各乡镇连夜检查。有些乡镇领导对县委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不仅书记乡长脱岗,就是工作人员也没有安排值班,只有门卫(照大门的老汉)看门。张陆绪一行就进院将厨房里准备的年节食品:熟食、猪羊肉、米面一伙拉回到是委大院,并叮嘱看门人不许告诉乡镇领导。大年初一,县委通知各县级机关领导和各乡镇书记、乡长到县委招开紧急会议。会上,张陆绪书记公佈了各乡镇节日值班制度的检查情况,对制度执行不力,对县委要求敷衍塞责的单位进行了严肃批评。会议结束时,让丢失东西的乡镇当面将他们的东西领回。通过这次现场会,中阳县各级机关和乡镇作风大变,再也没有对县委阳奉阴违,虚应故事的事发生了。张陆绪同志的行事作风,由此可见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陆绪同志一身正气,不搞特殊化,也是非常出名的。多年来,地委、行署各书记、副书记,专员、副专员都配备有专职秘书,成为不成文的向例。这些秘书除从事一些文秘工作外,主要是办理领导的一些生活事宜,或领导不便出面的个人私事。他们干上三二年或在领导离位时,不论其是否有工作能力和水平,都必被提拔为县处级干部,也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惯例。这些秘书中唯有赵子悦副专员在其退位时未给秘书安排,不仅秘书本人叫屈,组织部门也认为按惯例其事不妥,最后还是给安排了。这实际是干部管理上的陋习,是一种不正之风。民间群众讽刺地说,这伙人是太监。张陆绪同志升任地委书记后,深刻认识到领导配备秘书是一种特权化和不正之风,是产生党内腐败的一种原因。因而他一履任就开会宣布,从他自身做起,不再配备秘书,其它领导见此情况也辞退了秘书,直到杨安和书记接任后,地委行署领导也再没有配备秘书,形成一种好的风气。张陆绪同志离任后,不知从那年起,秘书制度又死灰复燃了,这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选贤任能,为党把好选择干部的大门,是张陆绪同志作为组织部部长和地委书记最在意的职责。原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王维荣同志和我是旧识,他曾对我说:“张陆绪同志升任吕梁地委组织部部长后,为了严格干部选拔管理制度,率先提出了选拔干部要采取“一职多考,差额上会,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新决策机制。当时,省委组织部和中组部都对此引起高度关注,且做过专门报道。这一做法,拓宽了选拔視野,一个缺额可以多考察几名侯选对象,便于好中选优,待提交常委决定时,同时都提交上会,让常委在会中有选择权,按得票多少确定任职人选。为了广泛地发扬民主,投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这样甄选出来的干部顺乎民意,基本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种从严治吏的制度,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更广泛地推行民主选拔干部的制度,吕梁地委组织部还试行了基层民主推荐、考试、策论(就是写论文,表述施政纲领,如古代科举写《策论》一般。)、答辩、考查,最后择优排队,甄选出备用人才,以备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去的办法。如1986年推选吕梁中专和重点高中的书记、校长时,用的就是这个办法。而我,就是在这次广泛的民主推举考核后被选用出来的,由此,我对张陆绪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春,我们单位忽接地委组织部通知,让民主推荐全区中专和重点高中的书记、校长人选。这种制度是首次推行,很多单位还未引起注意,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我们单位就未进行推荐。但我的名字却被部分财委下属局、行、社推荐到了组织部。这年夏天一天,财委人事科忽然通知我,让我后天到吕梁党校参加考试。人事科科长马子贵笑着对我说:“子文:这可是考县团级干部啊,你的去。”我以为老马是跟我开玩笑,就没有在意。第二天他见了我,又对我说,“昨天告你的事你准备了没有?这可是件大事,不是跟你开玩笑。”我这才问他究竟是什么情况,他才告知我原委。原来是要考试选拔中专、高中的书记校长,让我好好准备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得知这一情况,我虽没有太在意,但觉得有此机遇,见证一下自己的实力也是好的。便找商业局一位大学毕业生借了一本《教育管理学》,打开来粗粗地浏览了一下,见都是学校管理方面的内容。我虽没有管理过学校,但上了十二年的学校,对学校的方方面面和管理学校的重点还是大略知道的。时间过紧,明天上午就要进考场,我心里想,一晚上也学不到什么,就凭自己的理解,考成什么算什么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到了地委党校,见考生来的不少,占了好几个教室。根据考号进入考场中自己的位置坐下。因为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参加考试,心里丝毫没有压力。接到考题后,考题有好几张,见前面全是填空题,什么“教育改革的方针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是什么?”云云,这些我都盲然无知。见后面几道论述大题,都是学校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虽然不知道标准答案,但凭自己的理解,还是可以敷衍的。两个半小时的考试结束了,我的考卷上所有填空题都是空白,后面的论述题不管对与不对,倒是满满当当地写了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考试过后不久,考试结果出来了。在二百多名考生中,我居然考了第四十二名。对这一成绩我十分满意,因为我不熟悉教育管理,答案全是凭自己理解蒙的,虽然全部填空题未答,能考得七十多分,己经是很不容易了。接着,组织部又通知我让写《论文》,《论文》的标题是《假如我是一个校长》(也可以是《假如我是一个学校书记》)对于这样一个论题,我倒是不陌生的。因为高中毕业后,我虽再未进过学校,但对“教育是国本”这一议题常常在思考。对于教育界的成绩和问题比较清楚。对于如何实现德育智育并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得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自己的理解。对于如何管理好学校,充分调动好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把学校办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乐园产生过很多设想和办法。这些想法虽然是片段的,杂乱的,现在有了一个课题让我来回答,我终于不得不把它们综合起来,并加以完善,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构思了。我用了两三天时间写完了论文,交上去后,得到了组织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嘉许。接着,组织部挑选考试成绩和论文质量双佳的十几位考生进行论文答辩会议,会议由张陆绪部长亲自主持,亲自提问,论文作者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后,组织部派员来我单位对我的情况进行了考查。可能是我平素人缘关系不错,从领导到群众都一致给予了好评。再之后,从组织部传出的情况是我在这些人中,综合考评被推为第一,我心里暗自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时间过了很久,这件事就水消沉底,没有音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春。一天,财委机关人员在袁家庄一带路旁植树劳动,劳动了不长时间,家里值班的同志忽然赶来,通知我说组织部通知我到地区宾馆,有人找我谈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风风火火赶到宾馆,找我谈话的是个女同志,她是山西省石油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志强同志。郭经理年方四十六七岁,看起来干练而和蔼可亲。见面后,她直入主题,简捷地告诉我,她是山西省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随来的是省总公司人事处处长李书祥。此来的原因是1985年建立省石油总公司,全省地、县石油公司上划,统归省总公司管辖。各地、市成立石油分公司,并建立分公司党委。现在全省各地、市分公司党委大都已建立。这次来组建吕梁分公司党委,特向吕梁地委物色党委书记人选,地委推荐了你,不知你愿意不愿意来石油系统工作?我说,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只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经理慎重地告诉我,我们己全面地了解了你的情况,只要你好好地干,就一定能搞好这项工作。她特别告诉我,这次地委向我们推荐了四个人选,其中有地纪检委的一名室主任陈德荣,有地委副书记段丽清的爱人(不知其名),另有一个是吕梁公司经理张步宁推荐的行署管理局副局长曹东海。而你,是组织部张陆绪部长特别向我推荐的。他对我说,这个人是个人才,你用吧!保管让你满意。而且吕梁组织部刚刚对你考查完毕,一切资料具全,也无须我们再考查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了郭经理的话,我心里十分震惊。我与张陆绪部长素昧平生,只在几次会议上我作为财委的一员,代表财委主任向他汇报过工作。最近的一次,就是86年秋,组织部召开的论文答辩会上,张部长亲自主持会议,并对我的论文答辩作过提问。在我的心里,可能张部长并不了解我这个人,甚至连我的名字恐怕也叫不来。谁能想到,偏偏就是这个与我素昧平生,我觉得可能还叫不来我的名字的人推荐了我,心里怎能不铭感五内,牢记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实在话,那时候的政治气候虽然比较清明,但朝里有人好做官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地委推荐的另三个人都已是副处级干部,哪一个不比我有人缘,有根基?如果不是张部长的特别推荐,从哪一面讲,也是轮不到我的。如以迷信破解,恐怕是我好运临头,遇见了张部长这个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到石油公司后,张部长也十分关心支持我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到石油公司履任的那一天,组织部张陆绪部长、纪检委张秉法副书记、地直机关工委书记王立安同志和组织部组织科长一行到石油公司为我送行,看到“娘家人”这样大张旗鼓为我撑腰长脸,心里那个感动、荣幸,无以用语言形容。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发奋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绝不辜负党对我的栽培和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到石油公司工作后,由于那时石油系统的党组织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管理办法,即县级公司的支部书记任命和党组织日常工作归县直属工委管理,地公司党委无法直接领导县支部工作。所以,我以吕梁石油公司党委名义向地委组织部打报告,要求将条块结合的体制改为分公司党委直管的体制,并接受地方党委监督考查的办法。县党支部书记由地公司党委推荐,与县直属工委协商,地公司任命并抄报地方党委。县公司党支部日常工作由地公司统一领导,同时也接受县直属工委日常任务。为了加强吕梁石油系统党的建设,在张陆绪部长的支持下,吕梁地委组织部正实发文,在吕梁石油系统实行了直属条管的体制,为吕梁石油系统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吕梁石油分公司党委组建后,在地委组织部和直属工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党组织目标化管理工作,并根据本系统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以及党员教育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全省石油系统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吕梁召开,张陆绪部长应邀参加了会议。越年,吕梁石油公司党委被评为“全省党员教育先进单位”,我作为单位代表随从张陆绪部长带队的吕梁代表团在晋祠宾馆参加了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4年,我经地委组织部和直属工委推荐,经基层党员大会选举,被选为党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石油系统参加工作的十三年中,吕梁石油公司年年被评选为吕梁地直机关党建先进单位,被评为山西省党员教育先进单位一次,我个人被评选为中国石化集团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次,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这一段经历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人的一生必须上到一定的平台,才可能创造出一定的业绩。我所干出的业绩和所获的集体、个人荣誉都是由张陆绪书记把我推上这个平台后才能获得的。张书记,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贵人和恩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4年,张陆绪同志提升为地委副书记,根据我的特点,曾提名我为吕梁宣传部副部长,并以组织名义和我谈了话。可是那时候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都不舍得我走,省总公司也不想放我,我自己也觉得在石油系统工作己轻车熟路,自已的个性木讷而不善人际关系交往,就委婉地推托了张书记的善意。假如我回到行政单位,那也许会另有一番际遇吧?又谁知道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张陆绪书记是我一生绕不开的恩人。1987年我到石油公司后,因为感念张书记的恩情,曾去过他家一次,去时觉得总不能空手去吧?但值钱的东西自己又拿不出来,而且张书记(那时他还是部长)这人是出了名的廉洁,即使拿了礼物,他也不会收,反倒自讨没趣。我就在汾阳乡间买了一小篓香油,觉得这既不值钱,又是平常生活实用的东西,估计张书记不会拒却。进门后,张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接了香油,给我沏了茶,并对我说,因为我在财委虽然是办么室主任,但当时财委宣布我的任命时,并没有向行署人事局报备,所以查人事局的档案,我还是副科级。这次考中专、高中书记、校长,我考评结果虽为第一,但按规定不能越级提拔,就没有及时安排。正好这次石油公司组建党委要一名书记。石油公司是企业,一般人不会太在意,所以推荐了我。要求我去后一定要好好工作。我这个人不善言辞,见了领导就更是如此。我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出来,走时,张书记又硬塞给了我两瓶酒,我便不好意思地接了下来。张书记家摆设很一般,除了桌椅沙发,没有什么扎眼的家什,爱人朴素大方,平易近人。想不到大领导家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来到太原,常常回顾自己的一生,常常想起张陆绪书记,他是我一生绕不开的恩人,但我却和他接触很少,心里觉得对不起他,不免有所歉疚。最近写回忆录,就将我所知的张陆绪书记以及我与他之间的经历回顾如上。古人云:君子之交淡于水,说的就是我们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24日于太原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