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编辑:青花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41495974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及景点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器材:华为手机nova1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时间:2024年7月23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村文沱东街,有一座古老的大宅院,那是曾经统治山西近四十年,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山西省主席、大军阀阎锡山的府宅—闫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始建于清中期,扩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共建有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同武将军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等大小共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000多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建筑风格既有典型的清代宫殿式,又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带廊瓦房民居建筑风格,以鲜明的民间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木雕、砖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历尽沧桑的建筑群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古色古香的大门楼矗立着,大门两侧各有两个红色灯笼悬挂下来,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画面中央是一个青砖、红墙、灰瓦的照壁,红墙内五个金色大字“阎锡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照壁的背面是蓝色墙壁,博爱两个金色大字。两排绿色植物,形成一道自然屏障,与建筑物相映成趣。地面铺砌的是整齐划一的、呈椭圆形图案的地砖,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文沱草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沱草庐当地人又称东花园是阎府建筑群中最为雄伟精美的宅院,是阎氏及其父母后期居所。始建于1932年,完成于1935年,占地30亩,由1座院落组成,房屋553间,地道2000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沱草庐背依文山、面向浮沱河,以东为上,主体建筑一进三院中轴线一条贯穿东西,左右对称,纵为正东西,横为正南北。其建筑规格为皇家建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清代宫殿式,建筑结构巧妙自然,建筑装饰豪放雅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东花园二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花园二院建于1933年,占地2208平方米,房屋125间,是整个阎府建筑群中最豪华端庄的院落。正房居仁堂屋顶为庑殿顶,东厅建有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垂带石台阶,龙形耍头,前出抱厦5间,后有龟出3间,为典型的“前抱厦后龟出”结构,是东花园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均为皇家规格。正房东屋是阎氏父母后期居住处,抗战时期周恩来、朱德曾路居正房西屋。东厅是阎府重要议事、接待宾客的场所,1934年阎老太爷去世,灵堂曾设于此,民国政要纷纷来此吊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得通建于1932年,通道高1.85米,面宽1.58米,质地为本地青石,此门是连接老宅与新园的重要通道。两侧刻有松、柏、梅、兰、奇石图案,顶部雕卷轴式匾额,书“行淂通”三字,淂即得。额头雕有一只蝙蝠倒挂,喻意“福到了”,下有一只蜘蛛昂首向上,喻意“喜临门”,两者相合,喻意“福喜临门”。当地人有走走“行得通”,便可路路通,事事通,万事亨通之讲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都督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督府建于1913年,一进两院,占地580平方米,房屋32间,是一座颇具民国特色的院落。大门匾书“都督府”,后院匾书“君子养源”、“慎为德首”。在府门、过道东厅上方均建有古罗马教堂式尖顶,前脸装饰中西合璧,既有中式传统图案,又有西式图案。后院正房是阎氏父母早期居住处,1934年蒋介石夫妇曾亲临此屋看望病重的阎老太爷,阎氏父子在东厅设家宴款待蒋氏夫妇。前院正房是阎氏与原配夫人徐竹青(五台建安村人)的居室。徐竹青字友梅,与阎氏同庚,陪伴其一生,1970年于台北病逝,终年88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长工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工院,为阎府下佣人居住的院落,院内展示了佣人日常做工使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院落是阎氏资料展览馆,展示了阎锡山及阎氏家族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其父阎书堂是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时代,家境逐渐破落。1900年,阎锡山随父亲逃到山西太原,一边躲债,一边奋发学习。1902年,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两年后被官费保送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来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领导了太原新军起义(这是阎锡山一生最为闪亮的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1年12月,阎锡山暗中投靠了袁世凯,后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从此以后,阎锡山正式走上了统治山西长达38年的道路。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倒向了段祺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阎锡山一方面曾经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另一方面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以便巩固他在山西省的统治地位。1928年,蒋介石为了拉拢羽翼已丰的阎锡山,任命阎为山西省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迫于形势的压力,阎锡山同意联共抗日,但是当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力量逐渐壮大后,阎锡山又在暗中偷偷联日反共。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阎锡山见到大势已去,逃往南京,后又经广州、成都等地最后逃到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享年77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二老太爷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老太爺府重建于1914年,占地621平方米,房屋27间,是阎家最老宅院,阎氏1883年9月出生于此院正房西屋。后由阎氏祖父阎青云分给其叔父阎书典,故被当地人称为二老太爷府,阎书典与其三房太太、九个儿女均在此居住过。此院为典型的四合院,院门匾书“凝瑞院”,四角门分别匾书“文山”、“叠秀”、“沱水”、“流环”,颇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五姑娘绣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姑娘,名阎慧卿(1910—1949),是阎锡山的堂妹,比阎锡山小27岁,系阎锡山的叔叔阎书典的第五个女儿。成年后,一直照顾阎锡山的生活起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姑娘绣楼是闫家大院至高点之一,几乎可以看到闫家大院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得一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一楼建于1914年,占地180平方米、三层共11间,顶层一间为阁,小巧精致,是阎府建筑群中唯一的阁,也是阎府至高点之一。因阎老太爷乳名昌春,常在此楼品茗休息,登高远眺,故当地人也称昌春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一”出自中庸中“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和《道德经》中“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1929年冯玉祥曾在此楼拜见阎老太爷,1934年蒋氏夫妇曾登临此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东花园三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花园三院始建于1932年,占地1230平方米,房屋66间。正房当仁堂位阎氏会客堂,内有小院,是阎氏居住处,下有地道2000米,通向文山脚下,后可直通汽车道。1937年抗战爆发,10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以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身份来此,与时任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共商华北抗日大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闫家大院就是一部历史书,它见证了从清朝末年到建国之前历史变迁,使得游客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对清末民初、抗日战争前后到建国之前这段历史又有了一个清晰的回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老师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