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龚莉梅

<p class="ql-block">比赛采用一贯的逐轮淘汰制。经上午时4个小时的第一轮文本解读(20% )、命题设计(15% )和教学设计(25% )书面三项综合后,44位选手中的16位进入下午第二轮即兴答辩(10% )环节。</p><p class="ql-block">即兴答辩环节结束后,再根据前两轮四项总分排名,取前7名进入第二天第三轮现场授课环节(30% ),即决赛,再根据总排名,角逐5个一等奖。总体来说,比赛项目多,强度大,竞争残酷,对于每位选手而言,站在台上就是最好的历练与成长。</p><p class="ql-block">现场答辩考验的以口语表达为表,以思维品质为里,而以学科专业素养水平为本核的综合能力。要脱颖而出的话,需要从听、读、思、理、述、证、扣等多个方面提升和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现场控场能力。</p><p class="ql-block">从现场看,选手中男教师还是偏少了些,期待更多的男才俊们能够脱颖而出。中学语文历来的大赛中,越往上走,男教师的比例会越来越重。今天女选手们在服装上90%以上好像都选了白色,其实也可以多一些搭配,服装对表现𠆤性气质还是需要的。——马兴贵</p> <p class="ql-block">情境答辩题目</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在谈到“阅读综合实践”时说:“小学是语文园地,初中是阅读综合实践。这两个栏目实际上它相当于这个单元的一个封底,它是对这个单元的一个归纳和总结,而在初中特意设置了阅读综合实践,这个阅读 </p><p class="ql-block">综合实践也是对这个单元的这种阅读,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一个归纳和总结梳理。结合新修七上新修教材,谈谈你对“阅读综合实践”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层面实施的,以学生学习为对象的评价。其实质在于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活动都可以纳入课堂评价之中。</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课堂评价”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张志公先生在《学好语文的三道关口》一文中讲到:</p><p class="ql-block">"文(言)白(话)是相通的。文言文如果能学好,对学现代语的字大有帮助。从文字的角度来看,文白古今,继承性特别显著。现代语的许多双音词,里边的字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古义。”(1963)</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5:吕叔湘在谈到阅读时提到:“要大量阅读,有精读、有略读,二者的界限也不必划得太清。”(1979)</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17:于漪老师认为教师要执着追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教师一定要充实自己,研究自己,要认识你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教师,你觉得自己目前最大的优势和特长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7:郑桂华教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还可能是教学的切入点,它针对本堂课的重点目标,统领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贯穿课堂流程。”(2009)</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13: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课时,一般以某个点状的具体内容作为学习重点,具有一定的片段性、零散性、割裂性。</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作业设计实践,谈谈你所理解的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9:语文教育大家谭惟翰,在谈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时说到:“教学方法可采取‘一次多篇,多次反复’。”也就是新课开始时,一个课时内集中内容相仿的三至五篇(数量可以灵活)让学生读议,而“多次反复”,就是以后几个课时内集中学习词句、内容、主题等重点内容。(1980) </p><p class="ql-block">谈谈以上观点对你理解和实践“单元整体教学”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6:《黄河颂》的作者张光年在谈到诗歌时说到:“我写诗不多,却习惯于为朗诵而谱曲而炼句,因为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的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我写作就大体上奔着这个信念。”</p><p class="ql-block">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并说说对你的诗歌教学有什么启示。</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题10:孙绍振在《“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一文中谈到:“大单元以不同时期、不同价值观念之异类文本组合作整体聚合,属于异中求同。跨越历史、地域、文体、价值等的巨大之“异”,因其缺乏现成之同作为可分析的基础,无从直接综合概括,不能不提高抽象度。抽象度越高,越倾向于普遍的概念化。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越是概念化,形象越是成为概念的图解,情志的审美价值和形式内涵积淀,越是容易遭到抽空。”(2022)</p><p class="ql-block">你是如何看待孙绍振先生的这一观点的,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一谈。</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提到“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为“坚持素养立意”“坚持依标命题”“坚持科学规范”,那么在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命题中,应该有怎样的命题原则呢?</p><p class="ql-block">结合你对命题的理解及命题实践,谈一谈。</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1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梁晓声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我挺反对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可能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了一下没有读进去,我三十岁又读,甚至到我终于退休的时候,终于有时间把一本书读完了,又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你是如何看待梁晓声这一观点的,结合你对教材“整本书阅读”的理解谈一谈。</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12: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设置教学目标的。</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2:叶圣陶先生说过:“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推究到根柢,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1951)</p><p class="ql-block">你是如何看待叶圣陶的这一观点的,结合你的写作教学实践谈一谈。</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15: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是“学科知识”,主要路径是“学科活动”……(2007)</p><p class="ql-block">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学科活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市赛答辩14:陈大伟教授认为传统“听课评课”可称为“观课议课”。是一种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师研修活动,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重点,要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现象;不要只谈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分析。要研究现象的原因和背景,改变现象的可能和条件;不要单独描述只说“教”或者“学”的现象,而是要有“教和学”的关系发现……(2022)</p><p class="ql-block">结合你参与的此类教师研修活动,谈谈你对“观课议课”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授课环节的课外文本</p> <p class="ql-block">一、总体来说,上午四节课从文本材料驾驭、教学设计规划、现场活动组织以及教学实效体现等方面看,都还是挺好的,12小时备课,一篇完全陌生的文本和一群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加上一个开放的偌大的舞台,能够有如此精彩的呈现,实属不易;二、具体来看,第一节和第三节文本材料驾驭、教学设计规划相对亮点多些,第二节文本解读有偏差;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现场活动组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表现较好,三位选手都有很强的学生意识,第三位更突出一些。</p><p class="ql-block">从当堂学习习效和沉浸式学习角度看,第三节是四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但该课节奏把握上稍显不足,致落课仓促,第三任务草草完结,四位选手中第四节课在设计规划、组织教学和习效反映上应该是相对比较弱一些的。以上仅供青年教师们观后参考。课无完课,这样大的比赛,考验选手们的实在太多。要真心为每位选手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才能点赞。</p><p class="ql-block">下午有会议在身就遗憾没有听课。—马兴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