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大人物

cai云帆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情结。离家出走参加工作时总是要惦记着父母和家人,退休之后即便父母驾鹤西去,对那片热土也是无限眷恋,只要稍有可能便急不可待地回到故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关上村东</span></p> <p class="ql-block">  最近,和我一起穿屁帘长大的同乡、同学、同事加战友李廷海终于把老家的房子建好了,几家人约好一起回到老家为他们的新房“温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址上建起的小楼房</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故居的原址建起来漂亮的二层小楼,每个人都啧啧赞叹。尤其是我本人,15岁离开家乡,但记得在此之前几乎天天来到这个地方和李廷海的父亲、我们村的老书记李堂聊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房院子</span></p> <p class="ql-block">  论亲戚关系,我要叫他为表舅姥爷,那时舅姥爷和舅姥姥都很喜欢我,总是笑眯眯地和我拉家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进门的摆设,石头垒砌的房子虽然不大,但进门正面靠墙摆放着一个红木条案,上面一对很大的青花瓷瓶,里边插着有鸡毛掸子,条案两边各放着一把太师椅。那时我就知道这些物件都是政府没收地主家的东西后分得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李廷海先生正在开启尘封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墙上贴着许多照片,主要是舅姥爷本人的各种工作照,最显著的是那张有七八十公分宽、十几公分高的大合照,上边黑底白字大意写着“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合影——1950年9月”我经常趴在跟前仔细看上面的人物,最中间的是毛主席,两侧有宋庆龄、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等,舅姥爷坐在前排,他穿着青色的外衣,带着毡帽,看上去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唯一一张保存相对较好的老书记李堂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照片明显是专业摄影记者拍照的:头戴毡帽,脖子上系着一条白毛巾,身穿黑色的棉裤,脚踝处用绷带缠绕,简直是中国时代淳朴农民的缩影,唯独不同的是左胸前挂满了闪着光亮的勋章,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房院子</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即将进入古稀之年,脑子里记得东西几乎枯竭了,但李廷海却对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记得十分清晰,简直是活档案。恰好在村党支部任宣传委员的弟弟蔡丰怀趁此机会做个村党史调查,请他把舅姥爷的光辉历史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关上村的磨盘柿</span></p> <p class="ql-block">  李廷海如数家珍,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1900年在西关上村出生,如在世今年125岁了。他性格开朗,大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我在儿童时期经常听他讲述过去亲身经历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咱们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是八路军最为活跃的地方,最早成为革命根据地,父亲正直青壮年时期,与八路军和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接触较多,深受革命的熏陶。1940年,父亲40岁时,开始为共产党做地下工作。当时,村里派来了一名老师,负责宣传党的抗日活动。父亲与这位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他一起不断走进农民家中,宣传共产党的理念与抗战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父亲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是得到了思想的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不久那位老师调离去新的岗位,上级党组织派来了“房涞涿”(房山、涞水、涿州)县委的第一任书记赵然。赵书记当时是平西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驻扎在抗战指挥部的西庄村,在不断地接触和考察中,他亲自发展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要知道,那个时候入党不但保密,更是要冒着杀头危险的,当那位老师问父亲怕不怕,父亲坚决地说,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什么都不怕!父亲忘不了那个庄严的仪式:赵然书记在墙上画了一面有镰刀斧头标志的党旗,然后和父亲一起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从此父亲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是西关上村历史上的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关上村俯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亲负责联络和通讯工作,及时向赵然书记输送重要情报。他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出色,意志坚定,始终牢记党的纪律,面对危险时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叛党。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他在抗战期间的重要支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初期分給李堂家的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赵然书记的引领下,父亲不仅自己加入了党组织,还积极发展其他进步青年加入组织,成功发展了李和、蔡增文两名党员。随即成立了西关上村的第一个党支部,父亲担任书记,这是赵然书记亲自任命的。李和上过私塾,有文化,担起了起草文件及拆阅整理信件工作,蔡增文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就协助父亲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房子的正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父亲的带领下,党支部开展了村民教育、开展抗日宣传、支援前线、抗战除奸等多项工作,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抗战,推动了村民的思想觉醒和组织凝聚力的提升,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抗战关系自身生存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抗日斗争中。从1942年开始,上级党组织在西关上村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军事情报站",指定父亲任站长,至此父亲为军区传递了大量情报。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身边的人,鼓舞着全村人,为抗战事业做出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此可以说一件具体事例。那是1944年10月下旬的一天深夜,父亲接到县委联络部刘同志指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你办理,有专人跟你联络,接头地点就在天佑小西沟上边大石头处。不多时,黑暗中十多人,牵着四匹骡子走过来,一位姓王的同志与父亲对上接头暗号之后,抓紧卸下很多沉重的木箱等物资。经过仔细清点,王同志轻声告知父亲,这批物资是两箱金条,两箱银元宝,四箱银元,还有两个包袱,等待来日取走。今天务必收藏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些物资是八路军的战利品!三种物资分为金条和银锭也叫银元宝。银元就银铸币,每块1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夜黑风高,父亲看着这批物资,心急如焚,开动脑筋琢磨存放的方法和地点。最终他想到院子下边有一个粪池,存在这最安全!急忙拿来工具赶紧挖坑,把这八箱重要物资藏在眼皮底下,然后盖上雨布和干草,上边压上牲口粪。就这样保存过了三天,县委联络部刘同志告诉他今晚有人来取货。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还是那个王同志帶着一队人马,把这批货取走了。走之前,王同志从包袱里取出一个布单子,递给父亲说,天冷了,把这单子给孩们做件衣服吧。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圆满完成了这次重要物资转送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其实,上级党组织考察了多个方案才定的这个方案。这条秘密运输线就是从涞水经楼村、悟空寺、王各庄、东庄、宋各庄、庄户、清江到天佑,最主要的是组织对父亲的绝对信任。物资取走后去何方?那更加是绝密,父亲是不会问也不可能知道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时有村民320口,在党支部的努力下,西关上村的党员人数逐渐增加,党支部成为了当地抗战的核心力量。父亲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宣传抗战政策;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抗战;组织民兵和进步青年踊跃支前;护送转运八路军伤员;运送公粮;他们把家里铡草用的铡刀卸下来当工具,砍断位于张坊一带鬼子炮楼周边的铁丝网,为八路军爆破手扫清障碍,等等,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抗战意识和凝聚力。那个时候,西关上村被“房涞涿”县委评为“抗日斗争支前先进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今村南拒马河上修建的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那时,“房涞涿”抗日大边县归一分区管辖,军分区司令员是杨成武,他主管房、涞、易、涿、广成(现在的涞源)等县的抗战工作。咱村虽然不大,人口不多,但父亲亲自选送了42名青壮年参加了杨司令所在的八路军。同时,咱们村的李登、李廷春、隗有金等人还参加了肖克的部队,肖司令员管辖的是二分区,主要活动在张家口周边。他们两位司令员都是聂荣臻的部下,这三位开国将领在十渡地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登就是李秀平的爷爷,他和董存瑞还是战友,共同参加了攻打隆化的战斗,后因负伤回到家乡修养。还有隗淑红的父亲隗甫凯也是肖司令员部下,在抗日战争时期已是连长,咱们村的李廷春是他这个连的政治指导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继续为村子的发展贡献余生。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带领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年参加劳模大会会址——怀仁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由于父亲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县委和河北省委(当时房山县属河北省管辖)的推荐下,于建国一周年时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共进餐宴,几次参加国庆观礼活动。1950年9月在怀仁堂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这在全县是独一无二的人选。后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大会,1959年又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继续参加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劳模大会会场</span></p> <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看看我这位舅姥爷的事迹不平凡吧!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却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故事正是无数普通人在抗战中奉献与牺牲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共同奋斗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牺牲和奉献,才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平凡的人物以其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仰,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李堂,作为西关上村的第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心中燃烧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西关上村的第一名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这一选择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更是对时代责任的深刻理解。正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以普通农民的身份,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为离开故乡已经54年的我,为这个小山村有这样一位“大人物”而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离开家乡之前知道舅姥爷的事迹曾经在1968年的《人民日报》发表过长篇通讯;北京市委宣传部专门编绘了一部题为《全国劳动模范李堂》的“小人书”,发行了一万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span></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由于舅姥爷和家人都很低调,从来不张扬,对什么书啊,报啊,照片啊,都看做是过眼烟云,没有收藏意识,尤其那张在怀仁堂拍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的合影,多年在墙上粘贴,被逐渐风化,最后变为碎片了,我在网上查也找不见。还有许多记者拍的单独的工作照片也都失传了,仅保存了这张已经非常模糊,但却弥足珍贵的独张了。</p> <p class="ql-block">  我这位舅姥爷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信仰与责任的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村民投身于革命事业,更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勇气和信念,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堂的名字或许不会被更多人铭记,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今天的社会中,李堂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李堂的事迹提醒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行动,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让我们铭记李堂的精神,传承他的信念,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