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温儿时挖红薯</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我们单位厨师从家里弄来一些新鲜红薯,准备给大家蒸红薯吃。看着那表皮鲜红的红薯,闻到淡淡的香味,让我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子拉到童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几乎各家各户都会种红薯,因为“一季红薯半年粮”,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春节过后不久,母亲便开始育红薯苗,母亲常说:“种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每次插红薯之前,父亲会牵牛到菜田进行翻耕松土,对田间的厢子进行平整,再由母亲用草锄在厢子打一个个小凼。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上面插红薯苗了。一般秧苗只能栽种根部在土壤里,外面至少要留一至两节,否则不利于水份吸引和阳光采集,而且栽好苗后要浇水进行润苗,最后还好施肥,才有助于红薯生长。</p> <p class="ql-block"> 母亲说红薯是阳生植物,需要充足阳光照射,故要在室外种植,而且红薯不挑土壤,成活率高,产量也不错。不过,红薯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打理,等到红薯快成熟时,母亲会到田间把红薯藤理顺,把太长的藤条进行剪断,拿回去喂猪,叶子摘一些下来,拿回家炒菜。</p><p class="ql-block"> 一般到了深秋时节,红薯的叶子会逐渐变红,预示着红薯已经成熟,父母会等我们学校放假,带我们到菜田挖红薯。刚开始,我们只知道把红薯藤掀开一块,然后拿起锄头就挖,结果两种情况,要不没有挖到红薯,要不把红薯挖成稀巴烂。父亲长叹一口气,然后责备说:“你们这几个伢,做事就是不动脑筋,红薯生长也是有规律的,你们随便挖成这个样子,拿回去怎么吃?”我们很是不服气,认为是挖少了,实践次数多了,自然就不会挖破的。于是我们姐弟四人比赛挖,谁知还是很糟糕,好不容易挖出一个完整没损坏的红薯,我们拿出这个“胜利之果”炫耀起来,“怎么样,这个红薯完好无损哈!”可是,又一锄头下去,一个好端端的红薯又被挖成两边。母亲在一旁叫我们别急,先学学父亲是怎么挖,才让红薯不破的。通过边观察边实践,我们总算发现挖红薯的“诀窍”,原来挖红薯之前要找“鼓包”,然后把鼓包边的红薯藤掀开,从侧面开挖,而且要距离植株远一点。可是位置不好掂量,有时稍不注意就把红薯给挖破了,我们急得直跺脚,干脆用手把红薯从土里刨出来算了。母亲责怪我们不细心,又没有耐心,不禁骂道:“说你这几个伢是‘苕’,真是‘苕’,果简单的事就是做不好!”这时二姐有些不乐意了,她大声说:“这不算什么技术活儿,等我来挖几个给你们看看!”说着,她一边掀红薯藤一边开挖,一锄头、二锄头,哇塞,果真这次挖准了!一连挖出三个红薯,有大的、有小的,没有破损,但是紧接着挖第二处时,还是挖破了。顿时我们不禁笑起来:“大哥别说二哥,都是差不多,彼此彼此,哈......”说归说,笑归笑,虽然挖红薯手膀子有点痛,但我们乐此不疲,坚持把菜田的红薯挖完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 等红薯全部挑回来后,母亲会把红薯放进红薯洞里,由于洞里不透风、不沾雨水,一时半会坏不了。自那以后,母亲几乎每天都会从洞里拿出几个红薯出来洗干净,然后切成三四片放在锅边蒸,等饭熟了,红薯也就熟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吃的烧红薯,即把红薯放进灶里烧着吃,红薯不用洗,直接把红薯皮去掉就可以食用了。那烤红薯的味道特别香甜,比放在㶽边蒸或者放在粥里煮好吃多了,几乎是百吃不厌。</p> <p class="ql-block"> 每年到了冬季,母亲还会把红薯拿一部分出来,洗干净去皮,然后切成小薄片或红薯条,在太阳下晒干就成红薯干或红薯果了,这成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吃的主要零食之一。当然红薯还可以加工成“红薯粑”,也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 有人把红薯简称成“苕”,也成了骂人的一个代名词,如果哪个小孩子做了蠢事、傻事,大人就会骂他是“大苕”,其实,红薯全身都是宝,可以制作成多种食物,而且在那个年代,可当作是农村人主要的粮食来充饥,也帮助农民度过了艰难的日子。现在我们好多年没有种田地,也没有种红薯,但种红薯、挖红薯的经历,让我们体验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获得了在田间劳动的成果,也体会到了种田人的辛苦和不易,更懂得珍惜粮食。</p> <p class="ql-block"> 近年,全市乃至全国各地都在号召基层干部发扬“红安苕”精神,因为红安苕种植历史悠久,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因为红安是将军县,经过革命的洗礼和历史的冲刷,红安苕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产品,更是具有特殊内涵的精神象征。红安苕,指的红苕质朴、实在、憨厚的性格,及顽强、吃软又吃硬的秉性,代表着扑下身子、拼命苦干的责任心,看似有些“傻”“苕”,其实彰显的是一种“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小小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估计大家都知道红安的革命故事,但愿有更多基层干部发扬“红安苕”精神,朴素正直,紧盯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多下基层,经历实践磨砺,克服浮躁心理,放下架子,掌握更多处事技巧,不断充实自己,永葆党员本色,做新时代的追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