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幅来自2023年1月12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网发布的一幅《关公夜观春秋图》,文中说是沈周的画作,这是最明显的错误,或者说图片配错了。画风很明显是现代的,落款处的时间是丁亥年,按天干地支计算,每六十年一个周期,例如1047年之后的一个丁亥年是1107年……依此类推,画中的丁亥年应该是1947年或200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落款处的李耕画院,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1995年成立的。李耕,是被誉为“20世纪古典人物画第一家”,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李”,闽派画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此画是2007年所作,绝非沈周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这幅图还有几处常识谬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处:线装书。虽然东汉蔡伦已经改进了造纸术,但纸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普及的,其次,纸装书是宋朝时才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处:紫砂壶。明朝武宗正德年间,紫砂才开始制成壶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处:身披甲胄。即是夜读,应着便服,身披铠甲不符时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处:桌案。高度比例不对,因为汉代人是席地而坐,桌案应该更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处:坐具。东汉后期才从西域引进了胡床,也叫马扎,现在人们还有在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处:背景山水图(或者可能是屏风)此画据说挂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沈周是明朝人,却不知在汉朝,山水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法较为稚拙,主要表现为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石上的山水形象。这些作品多为牧猎场景,线条粗放,轮廓和线条不拘一格,人物与山峦的比例也不合常规。而这幅画中出现中国画的皴法就是个不合理的存在。皴法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技法,主要用于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纹理。 皴法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来描绘自然景观的质感和层次,是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最早出现的披麻皴,由五代时期的董源创始,披麻皴又称“麻皮皴”,是一种线皴法,以柔韧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线条如同分散披离的麻皮,常用于表现土坡或峰棱不太明显的石块。关羽是东汉末年人物,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画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此可见,文化官媒没有文化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仅误导了民众,也暴露了短板。知道了为什么他们会发这样谬误频出违背常识的网文,也就明白了五台山旅游服务的乱象为什么频出不断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