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战士撰文,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

望飞雪漫天舞

<p class="ql-block">【前言】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1950年,由众多优秀中华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背负着毛主席的嘱托和祖国人民的希望,踏上烽烟滚滚的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历经二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美帝侵略者,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志愿军老战士做为这段历史见证人,深深体会到,胜利、和平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军休二所的离退休干部中,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还有几位健在,他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穷凶极恶的16国联军,出生入死,英勇无畏,与敌人死打硬拼,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靠的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倾听三位志愿军老战士,回顾这段兵火连天的岁月,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p><p class="ql-block">而今,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亡我之心不死,面对瞬息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坚守初心,坚定信念,树立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提高警惕,准备打仗!</p> <p class="ql-block">敌机轮番俯冲扫射</p><p class="ql-block">我沉着冷静收发报</p><p class="ql-block">刘生龄/文</p><p class="ql-block">1952年1月,我师由礼成江口转移到养马洞。师指挥所就设在这里后,并要求所属单位一律住防空洞。我们电台也不例外,值班室与宿舍都要分开建洞。还在附近的高地上建立了防空哨,架起了高射机枪,昼夜值班。对整个住区白天控制人员流动,夜间严格灯火管制。</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不知敌机从这里发现什么目标,上午八点多钟,正当我在电台上值班时,突然听到防空枪响,随后有人喊“敌机来了,注意隐蔽!”,此时,在我值班的防空洞里的其他人员都迅速离开,疏散到各宿舍防空洞内隐蔽,只剩下我和摇机员李辛旬同志。</p><p class="ql-block">上空出现了四架美国野马式战机,敌机轮流俯冲扫射。这时军台正向各师台呼叫有报,我马上向军台发出“这里现遭空袭”的暗语,军台报务非常机灵,当即向其他各师发出“请稍等,注意守所”的暗语。转过头来同我进行专向联络,并告诉我,他把电报连发两遍请注意抄收。这时我精力非常集中,全神贯注地抄报,对外边的敌机袭击毫无顾及,一口气把电报抄对完,心中充满完成任务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敌机还在扫射,老李说:“敌机还没走,咱们快把机器搬到地上来吧,以防不测。”我说:“对,咱们一定要保护电台安全,免受损失。”随后我俩把电台搬下来,并伏在地面隐蔽。</p><p class="ql-block">自从敌机来袭,我们山上的高射机枪就向它开火了,给敌机的威胁很大。敌机重点袭击前山洞,对我们这条沟也轮番二次扫射,前后20分钟。由于大家伪装隐蔽的好,我们未伤一人,未损一车,未打中一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事后电台开报务会时,台长、报务主任表扬了我俩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处置情况,圆满地完成了值班任务,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防空哨”运输线上显神威</p><p class="ql-block">黄良珠/文</p><p class="ql-block">历时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凭其空中优势,从1951年8月开始,对我军后方发动了“绞杀战”。即对我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桥梁等实施大密度的轰炸,并阻碍我军对交通运输线的抢修,企图切断我前线和后方的补给线,削弱我军战斗力。我军在没有雷达,又缺少高射炮的情况下,如何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在实战中我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卓有成效的办法是在运输线的重要目标附近设置防空哨,24小时监视敌机动向。发现敌机逼近目标时,提前鸣枪示警,以便及时指挥部队车辆疏散隐蔽。当敌机返航时及时组织抢修人员快速修复被敌机破坏的运输线,保证运输畅通。我的一次亲身经历,说明“防空哨”在打破敌“绞杀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53年初,我们部队在朝鲜西海岸的博川、孟中洞、郭山西北等地域执行反空降任务。当时我在师后勤军械科任科员。四月一日晚六时,科长命令我带二台车到后方兵站去领取弹药物资。晚八时左右途经泰川南一交通枢纽时,突然听到防空哨的示警枪声。此时我们处在开阔地公路上,如果闭灯就地隐蔽,一旦敌机临空投下照明弹,我们的二台车就成了敌机轰炸的靶子。这时防空哨要我们乘敌机尚未临空,加速闯过封锁区。我立即让司机换高速档,加大油门,以最快速度脱离了开阔地,进入有林荫的山区公路,停车闭灯隐蔽。当我回头看到封锁区上空时,敌机首先投下了几枚带降落伞的照明弹,像一串高高悬挂在天空的灯笼,将公路枢纽,变成了白昼一般。接着有五六架轰炸机,轮番轰炸公路上的一座约30米长的桥梁,使一千多米公路上布满了弹坑。看到这种场景,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没有防空哨及时报警,正确指挥,我们将陷入车毁人亡的险境。当敌机返航后,我们立即加速前进,于晚九时半到达兵站。在装完弹药等物资后我们又沿原路返回部队,于12时到达泰川封锁区。见到防空哨正协助指挥修路部队和当地朝鲜老乡约400多人抢修被敌机炸坏的桥梁和公路,凌晨2时多,恢复了通车,我们在天亮前回到驻地。我的这次经历,充分验证了志愿军创立的防空哨,像一座座布在运输线上的“人工雷达站”,成为我军钢铁运输线上的保护神,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我军的战史,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黄继光精神激励我</p><p class="ql-block">奔赴抗美援朝战场</p><p class="ql-block">何世露/文</p><p class="ql-block">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许多催人泪下的感人情景常在我心中回响,感动不已。最让我感到激动的、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当代青年的无私奉献、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英雄黄继光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的鼓舞和激励下当兵的,是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的。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战后被总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为此英雄故乡的人民感到非常光荣,倍受鼓舞,特别是青年人更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决心向英雄黄继光学习,走英雄路,创英雄业绩。同年12月,四川省政府在我们中江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庆功大会,志愿军归国代表介绍了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在前方浴血奋战、奋不顾身、英勇顽强、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此时,唱英雄,学英雄,当英雄,为英雄故乡争光,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我也就是在此时参军的。我们一个县一次3000人参军数量不少。这里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谈起我当兵来,还颇费一番周折,政府不批准,原因我是独子,政策不允许。本人政治、身体各方面条件都合格,要求参军的决心很大,愿望强烈。可政府就是不批准…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我的爱国心、报国志终于感动了上帝,经过接兵部队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家里写保证书,作为特批入伍。父母亲保证:家中有困难自己克服,如果儿子牺牲,不找政府麻烦。姐姐的保证:出嫁不离家,代弟弟为双亲养老送终。父母亲的决心,源于他对党赤胆忠心,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解放后他担任街道干部,宣传参军光荣,带头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处处走在别人前头。 我们即将告别故乡和亲人,奔赴朝鲜战场,英雄的母亲黄妈妈来为我们送行。当时黄妈妈正在北京,中央首长和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她,主席夸奖她生了一个好儿子。当她听说我们要赴朝作战时,专程从北京回来为我们送行。在欢送大会上,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娃娃们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到了朝鲜不要想家,要英勇杀敌,多打美国鬼子,杀敌立功,当英雄,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英雄故乡的优秀儿女,怀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带着祖国的召唤,亲人的重托,黄妈妈的叮咛,胸佩红花,高唱战歌,斗志昂扬奔赴血与火的朝鲜战场。入朝后,我所在的部队一一八师奉命在西海岸清川江一带执行反登陆、反空降任务,如果此战获胜,可能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否则战线可能推到鸭绿江一线。为此,毛主席命令志愿军坚决粉碎敌人的冒险登陆,打一场大仗、恶仗、胜仗。我们在老同志的带领和帮助下,积极备战,苦练军事技术,进步很快,都决心把侵略者消灭在空中和海洋。毛主席说:“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都是幸存者。”我也是幸存者,幸存者不应该忘记卫国舍命的先烈。每当我回到家乡,我都要带着家人去黄继光纪念馆缅怀这位我崇敬的、影响我一生的英雄,并叮嘱后人永远铭记着他,继承他的意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