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翻开了一本厚重的纪念册,那是《云南周氏》十周年联谊会的珍贵记录。翻阅间,那些熟悉的面孔和温暖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眼前,让人不禁感慨时光匆匆。这本纪念册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更承载着无数周氏子孙的情感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卷首语中写道:“弘扬周文化 畅抒礼义篇。”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周氏家族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对周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族精神的弘扬。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周氏家族总是不忘根本,以礼义为先,传递着世代相传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最近,我有幸读到了《云南周氏》杂志的最新一期,这是总第十六期。这一期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家族历史的回顾,还有许多关于周氏文化的研究文章。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一篇关于唐继尧与《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题碑》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让我对周氏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提到,周贵三夫妇的墓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永春乡小马厂村北面,建于民国9年(1920年)2月。墓碑上的碑文由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题,详细记录了周氏家世及周宗濂的业绩。碑文的末尾还列有唐继尧的衔名。这不仅仅是一座墓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当我站在墓碑前,都能感受到那份庄严肃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还附有多张照片,其中一张是维西保和镇永春河的溪流照片。溪水潺潺,景色宜人,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还有一张照片是唐继尧撰写的《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题碑》,刻于大理石上,立于周贵三老封翁与彭太夫人的合墓中间。碑文清晰可见,字迹工整,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还有一幅肖像照,展示了维西籍爱国将领周宗濂之父周公品轩(号:士卿)及其母秦太夫人的风采。他们的面容慈祥,眼神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家族的荣光与梦想。另一幅照片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的封面及目录页,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民情,其中特别提到了周宗濂的事迹和他的生平简历。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周氏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文章中,我还看到了一个词——“仁仲”。这是唐继尧对周宗濂的尊称,体现了唐继尧对周宗濂的尊敬与爱戴。这个词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雅与前辈们的文化修养和礼仪之风。</p> <p class="ql-block">在杂志“人物春秋”栏目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唐继尧。这位护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领导者、民国时期第一任“云南王”与周氏家族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印鉴出现在一封写给周宗濂的函件上,这封函件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周宗濂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封信件的内容详实,字迹工整,充满了对周宗濂的赞赏与鼓励。读着这封信,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到了周宗濂的风采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唐继尧在所题《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题碑》中称我祖父周宗濂为“中原宿将,云岭鸿儒,文武兼权,恩威并济”,这一评价蕴含了多个方面的赞誉:</p><p class="ql-block"><b>1.中原宿将:</b>这表示周宗濂在军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就,被视为中原地区的资深将领。他不仅在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靖国之役等重大战事中表现出色,还历任多个高级军事职务,如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炮兵营长、上校参谋,滇一军步兵第10团团长、云南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暨云南陆军第一卫戍区总司令官等职务,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p><p class="ql-block"><b>2.云岭鸿儒:</b>这是对周宗濂学识渊博的赞美。云岭指的是他活动或成长的地区(云南),而鸿儒则比喻学识渊博的学者。周宗濂不仅在战场上功勋卓著,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识,可能在文学、历史或哲学等领域也有所建树,因此被称为“鸿儒”。</p><p class="ql-block"><b>3.文武兼权:</b>这表示周宗濂不仅精通武艺,擅长军事指挥,还具备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文治才能。他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和角色中自如切换,展现出全面的领导能力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4.恩威并济:</b>这是对他领导风格的高度评价。恩,指的是他能够施予恩惠,关心下属和民众,赢得人心;威,则是指他能够保持威严和秩序,对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周宗濂在领导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段,既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又保持了团队的纪律和效率。</p><p class="ql-block">唐继尧对我祖父周宗濂的这一评价是对他军事才能、学识素养、领导能力和领导风格的全面肯定。周宗濂作为一位文武双全、恩威并济的杰出人物,为中国的近现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首题为“映川太翁暨德配董太夫人七秩双寿率成七律四章”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周宗濂对民国时期云南省议会议长李正棻先生爱国爱民事迹的赞扬和敬仰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亲情与敬意。读着这首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长辈,心中涌起一股暖流。</p><p class="ql-block">(李正棻,字映川,民国时期云南省议会议长。云南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先驱,民主进步人士,革命前辈。)</p> <p class="ql-block"><b>(祖父周宗濂将军玉照)</b></p> <p class="ql-block"><b>(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将帅墙:民国陆军中将周宗濂将军星将牌)</b></p> <p class="ql-block">唐继尧在《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题碑》中评价祖父镇守大理时期的功绩:“边关坐镇,远近柔怀,勋奖崇隆,谟猷丕焕,名垂玉帛,功在国家。”认真研究后感觉这些褒扬用词讲究,寓意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边关坐镇:</b>镇守边疆,稳固国防,展现坚定决心与非凡能力。</p><p class="ql-block"><b>远近柔怀:</b>以怀柔之策,使远近之民皆归心,彰显仁政。</p><p class="ql-block"><b>勋奖崇隆:</b>功勋显著,所受奖赏隆重,彰显其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谟猷丕焕:</b>谋略与功绩光辉灿烂,为后世所敬仰。</p><p class="ql-block"><b>名垂玉帛:</b>名声永载史册,如同珍贵玉器般被世人珍视。</p><p class="ql-block"><b>功在国家:</b>所做贡献惠及国家,是为国家之栋梁,功勋永存。</p><p class="ql-block">唐继尧高度赞扬了祖父周宗濂在镇守边疆、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其功勋卓著,名声永载,是为国家之栋梁,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是可惜祖父去世的早,没有留下自己的这段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军政府褒題碑》全文</p><p class="ql-block"> 将军懋绩,政府有奖锡之隆;祖德覃敷,国家定褒扬之典。盖福田广种,既显清标,而神保流劳,宜优崇报。民国中将之曾祖考周公贵三老封翁暨德配曾祖妣周母彭太夫人,裔本濂溪,支分江右,贸迁滇海,寄籍维阳。积德累仁,敦道崇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螽斯协诜诜之休,麟址歌振振之瑞,是老封翁之刻苦躬行,固足多矣。而太夫人之辛劳内助,实有付之士商分工,家国兼顾。生子惟四,报国为三。教守义方,门第皆诗书继世;泽留后代,文孙悉芹藻生香。名弥远而弥彰,德愈久而愈厚。孙群之士卿者,中将之封君也。檄帅绿营,策参帅府,官阶垒进,吉羽有加。至曾孙宗濂,为中原宿将,云岭鸿儒,文武兼权,恩威并济。滇黔秉方面之符,南北树同胞之声。卫戍洱海,点苍樽开白兽;宣察㵲阳,榕岭劫化红羊。震雷庭,复共和,冒失石而坚城累破;领师旅,保宪法,麾节旄而劲敌频摧。护国奏金戈之功,靖国标铜柱之烈。边关坐镇,远近柔怀,勋奖崇隆,谟猷丕焕,名垂玉帛,功在国家。然江月钟灵,原斯人之禀赋,而水木源本,实潜德之幽光,祖德宗功,子袭孙受,故岩疆峻岭,不乏匡济之才,虽穷壤僻乡,尤多嘉懿之训。一人善教,则汝南之宁馨子弟尽成芝兰;一家兴仁,则亚东之韬略英才半属桃李。薪槱载咏,棫朴作人,周氏一门,忠尽三代,是父是子,惟子惟孙,非烈祖贻厥孙谋,无以成中将之俊杰,惟中将能绳其祖武,始能发烈祖之荣辉。浩荡浪沧,礼教犹在,崔巍雪岭,灵爽如来,絜尔牛羊,永享千秋,不朽之盛,报以福禄,实保百世无疆之庥。垂裕后昆,承次褒命!</p><p class="ql-block">勋一位陆军上将军政府政务总裁、靖国联军总司令官唐继尧题</p><p class="ql-block">大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二月 日</p><p class="ql-block">勋五位陆军中将、云南陆军第一卫戍总司令、贵州东南宣察使建国联军左翼指挥官周宗濂 立</p> <p class="ql-block"><b>(2023年5月9日,维西县保和镇团圆园,居住在昆明、维西两地的维西周氏家族亲人分别一百多年后首次认亲团聚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唐继尧对周宗濂家族历史文化教育进行褒扬的原因,主要涉及多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b>一、周宗濂家族的历史贡献与影响</b></p><p class="ql-block">护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周宗濂在护国战争中积极响应,表现出色,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政体做出了重要贡献。唐继尧作为护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自然会对周宗濂这样的爱国志士及其家族给予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家族教育传统:周宗濂家族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有识之士,这些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唐继尧作为一位重视教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这种家族教育传统自然会表示赞赏。</p><p class="ql-block"><b>二、唐继尧个人的教育理念与实践</b></p><p class="ql-block">教育救国思想:唐继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救民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强国之基础。他亲自执教,并在云南创办了多所学校和机构,推动了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对那些同样重视教育、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家族和个人,自然会给予褒扬。</p><p class="ql-block">对地方精英的扶持:作为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在统治云南期间,注重扶持地方精英,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周宗濂家族作为云南地方上的有识之士和爱国志士家族,自然也是唐继尧扶持的对象之一。通过对周宗濂家族的褒扬,唐继尧可以进一步激励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和地方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三、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b></p><p class="ql-block">国家处于转型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流派和政治势力交织在一起。唐继尧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提升个人声望。对周宗濂家族的褒扬,不仅是对其个人和家族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政治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一种宣传。</p><p class="ql-block">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弘扬:在民族危机四伏的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唐继尧通过对周宗濂家族历史文化教育的褒扬,可以进一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的团结和进步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唐继尧对周宗濂家族历史文化教育进行褒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周宗濂家族个人和集体的肯定与赞赏,也涉及唐继尧个人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通过认真研究唐继尧的褒题碑中的内容,结合四孃周福瑶的回忆录所提及家庭文化、教育、待人接物等等描述,解放前昆明周家客来客往,迪庆、丽江、大理州的多少名门望族,土司头领都是周家的常客,祖父对家乡普通百姓以及对在战争中牺牲部下的家属、子女长期帮助、抚恤等事例,在昆明、维西等地传为佳话,深受维西人民的爱戴和尊重,维西周氏家族不愧是世代的书香门第之家,文化底蕴深厚、家风优良,这正是现代社会、每个家庭及个人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p> <p class="ql-block">祖父周宗濂1909年9月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特别班学习,1911年10月毕业后一直在滇军从军至1947年3月5日正式退役,在38年的戎马生涯中,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文武双全的指挥官,他一辈子没加入过任何党派组织,没有卷入任何派系斗争,1949年12月9日毅然跟随卢汉将军和平起义,这一选择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b>一、个人性格与志趣</b></p><p class="ql-block">•淡泊名利,专注于军事与国家事业:</p><p class="ql-block">周宗濂自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但性格中可能包含一种淡泊名利的特质。他一生致力于军事事业,为国家独立和稳定贡献力量,而非追求政治地位或党派利益。</p><p class="ql-block">•专注于实际行动,而非政治纷争:</p><p class="ql-block">他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的需要,如投笔从戎、参加护国战争等,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这种专注于实际行动的性格,可能使他更倾向于远离复杂的党派斗争。</p><p class="ql-block"><b>二、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b></p><p class="ql-block">•晚清科举制度的失望:</p><p class="ql-block">周宗濂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因社会腐败和个人经济困难而未能如愿入仕。这一经历可能让他对当时的政治体制产生失望,进而对加入党派组织持谨慎态度。</p><p class="ql-block">•护国战争的洗礼:</p><p class="ql-block">在护国战争中,周宗濂以英勇善战著称,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段经历可能让他更加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贡献,而非政治斗争。</p><p class="ql-block"><b>三、个人选择与价值观</b></p><p class="ql-block">•坚持个人原则与信仰:</p><p class="ql-block">周宗濂可能认为加入党派组织会限制其个人行动的自由度,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行事。因此,他选择保持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党派。</p><p class="ql-block">•对国家的忠诚超越党派利益:</p><p class="ql-block">他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稳定,这种忠诚可能超越了党派利益的范畴。在他看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加入党派组织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四、解放后的统战政策</b></p><p class="ql-block">•统战政策的包容性:</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广泛的统战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周宗濂作为一位有爱国心和军事才能的人士,被列为统战对象,参与云南省协商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的学习等活动。</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周宗濂一辈子不加入任何党派组织、没有卷入任何派系斗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性格与志趣、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个人选择与价值观以及解放后的统战政策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他成为了一位独立而坚定的爱国者。</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阅读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周氏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情与敬意。这些文字与图片,如同一个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继续探寻周氏家族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为此,特做一个美篇对《云南周氏》宗亲联谊会的领导和杂志主编、编委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p> <p class="ql-block"><b>附录(说明:附录文字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唐继尧,字蓂赓,号东大陆主人,别称唐会泽,1883年8月14日出生于云南会泽,1927年5月23日逝世。他是中华民国时期滇系军阀的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云南大学的创始人。唐继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书生成长为滇系军阀的领袖,再到云南大学的创始人,他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与付出。</p><p class="ql-block"><b>1、军事和政治生涯</b></p><p class="ql-block">唐继尧在清末秀才的基础上,通过留学日本和参与革命活动,逐渐在云南地方政治和军事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成为滇系军阀的领袖。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包括:</p><p class="ql-block">重九起义:1911年,唐继尧参与策划并协助蔡锷攻占云贵总督署,云南独立后,他担任军政、参谋两部次长。</p><p class="ql-block">护国战争:1915年,唐继尧与蔡锷、李烈钧联合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成为护国战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p><p class="ql-block">治理云南:1913年,唐继尧任云南都督,参与镇压二次革命,后在1920年代重掌云南政权。</p><p class="ql-block"><b>2、教育贡献</b></p><p class="ql-block">唐继尧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所成就,还在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办了云南大学,并捐资建设校园设施,推动了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唐继尧是云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对云南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3、历史评价</b></p><p class="ql-block">对于唐继尧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滇系军阀的领袖,他确实有过对外扩张、给邻省人民带来灾难的过失;但他在护国讨袁、兴办教育等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孙中山先生曾称他为“南天一柱”,肯定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4、争议和复杂性</b></p><p class="ql-block">唐继尧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他既是盖世英雄,又是乱世军阀;既是护国运动的领导者,又是地方割据的代表。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应该得到全面而客观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总之,唐继尧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智慧与勇气。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教育遗产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