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燹公盨》金文解析

常真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西周中期(距今约为2900年)的《燹公盨》上的铭文拓片,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天命禹敷土,掘山浚川。乃奉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飨,民称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民德,民好民德。寡在天下,用其绍好,益(养)懿德,康无不懋。孝友盟,经齐好祀,无愧心。好祀舞晛,亦惟协天。敏用孝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燹公曰:民惟克用兹德,无悔。</p> <p class="ql-block">  文字解析: “燹”(xian),西周中期诸侯国,其地在山东。“燹公”,燹国某代国君,制作了《燹公盨》。“盨”(xu),盛放粮食的器皿,一般有盖子;既是实用器,也可做礼器;生熟粮食皆可盛放。“敷土”,掘取泥土。“掘山浚川”,开山疏通河道。“奉方执征”,奉上天之命进行征伐。“降民监德”,降服民众,监察德政。“乃自作配飨”,大禹亲自制作祭祀的食物。“称父母,生我王,作臣”,大王是受命于天的,是民众的父母,而民众则是他的臣子。“厥贵其德”,惟有以道德为贵。“民好明德”,民众要讲道德。“绍好”,继承发扬美德。“益(养)懿德”,增加道德情操。“康”,安康。“亡”,无。“康亡不懋”,安康,不敢不努力。“经”,正直。“齐”,庄重。“孝友盟,经齐好祀,无愧心”,巩固友邦盟约,恭敬、庄重地进行祭祀,做到问心无愧。“晛”(xian),光明。“好祀舞晛,亦惟协天”,做好舞乐祭祀,也是与天意符合的。“神”,先祖。“敏用孝神”,勤勉地追孝先祖。“袚”(fu),祈福。“复用袚禄”,反复祭祀祖先求得福禄。“永孚于宁”,永远享受安宁。“民惟克用兹德,无悔”,民众只有遵守道德,才没有后悔的事。</p> <p class="ql-block">《燹公盨》上的金文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 上天命大禹掘取泥土,开山通河。奉上天旨意进行征伐,降服下民,监察德政。大禹亲自做祭祀的飨食。大王是受命于天的,被民众称为父母,而民众则是他的臣子。唯有以道德为贵,民众要讲道德,增加道德情操。安康,不敢不努力。寡人统治天下,提倡传统,培养美德,使天下康盛,巩固友邦盟约,经常祭祀祖先,做到问心无愧。反复祭祀祖先,才能永享太平。“燹(xian)公”说: “民众只有遵守道德才没有后悔的事”。</p> <p class="ql-block">(说明: 这是一篇记载大禹治水以及阐述大禹关于道德问题的论文,比《尚书·禹贡》等先秦典籍记载的同样内容的时间提早了六七百年,说明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对大禹治水和夏朝的真实存在提供了更早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西周中期的《燹公盨》图片,距今约为2900年,目前收藏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盨一般都有盖子,但《燹公盨》的盖子已经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参考了《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第1版)、《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