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因工作关系,在2018年春节过后不久,来到了地处黔北大地遵义习水县境内的土城小镇。土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干年古镇,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代春秋时期,这是是习国的所在地。这里有许多红色文化元素和革命历史故事,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渡口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经典的红色故事,多数人都已熟知,就不在此多述了。重点介绍下有着“土城”鲜明特色的“十八帮”和“袍哥”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土城古镇位于赤水盐道上,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带动了当地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商贸茂繁荣的同时,也使得这里行帮和商会云集,形成了这里独有的“商帮”文化。</p><p class="ql-block"> 土城十八帮,是由马帮、船帮、盐帮、米帮、油帮、茶帮、……米帮、石帮、袍哥。等18个帮类组成,这些帮会控制着土城各个行业的商业进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和繁荣和发展</p> 土城的小土狗也很哥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小镇上我们有幸见到了被称为“最后的袍哥”的95岁的的罗明先,“袍哥”的名称来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土城的袍哥又分为“清帮”与“浑帮”,“浑帮”是组织向烟馆等收管理费的,帮人摆平事情等。“清帮”就是一般会员,不涉及暴力收费等,是纯为人们服务办事的哪种。罗明先老人就是清帮袍哥。在简单地与老人打了下招呼后,没做停留便离开了他的袍哥堂口,临走前同事拍下了这张最后的照片,据悉老人在4个月后,这年的6月23去世了。从此土城再也没有了袍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