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来好笑,我身为安仁镇新石村七组的老村民,竟然对本村二组藏有杨公馆一事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不是偶然刷到抖音一个叫邑忆行的《萧条的杨家公馆》,我才恍然大悟,不然我还不知道哩!</p><p class="ql-block"> 刷完抖音视频,我便在留言处写道:"谢谢分享,作为本地人我竟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不曾想作品发布人立马回复:"我们年轻人精力旺盛,工作之余喜欢赶时髦。"</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的及时回复和回复的内容,可</p><p class="ql-block">见年轻人为人的修养和礼貌。</p><p class="ql-block"> "人说孤陋寡闻,看了你发的抖音,我才真正算是孤陋寡闻到家了。"我自嘲道。</p><p class="ql-block"> "阿姨别这么说,有些事谁也想不到。你知道吗,你们村的杨公馆还是县级文物保护遗产"年轻人邑忆行安慰着并说道。</p><p class="ql-block"> 阿姨?他怎么知道要叫我阿姨?我纳闷了。哦,我一拍脑门,我抖音不是有头像和年龄吗?我在心里暗自好笑。</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的细心,不由让我产生好感,好似我的侄儿一般,没有违和感。</p><p class="ql-block"> "你在哪里住?在做啥工作?”我一时随意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我是墩义人,当过兵,现在是我们墩义社区的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哦,难怪这么有素质,我在心里说。</p><p class="ql-block"> "阿姨,看你头像和谈吐,象个文化人,很随和,自然而然就想和你说说话。"</p><p class="ql-block"> "是吗?"听邑忆行这么说我不由笑了,"说明我们有缘。"</p><p class="ql-block"> 缘分这东西很奇妙,说来就来,于是我和邑忆行加了微信,成了忘年交。</p><p class="ql-block"> 下了线,我不及待地对丈夫说起我们新石村杨公馆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对象的事情,丈夫即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平素言语不多的丈夫很是感慨地说道:"杨公馆修建得好漂亮,三进式的大门,雕梁画栋。过去的学校和养老院都建在里面,只是现在都拆完了。"</p><p class="ql-block"> "拆完了?!”听了丈夫的话我不无惊奇和疑惑。"那为啥还会列入文物保护?为啥抖音上还有杨公馆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我咋个晓得?"心想丈夫是原村人,应该比我更清楚,哪晓得丈夫的回答让我充满了疑惑和失望,更增加了我对杨公馆探寻的好奇和欲望。</p><p class="ql-block"> 吃了午饭,见天气凉爽没有往日的闷热。我便沿着女儿小时候到杨公馆当时叫新石村小学的路径,去探访杨公馆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当年女儿上学的羊肠小道,早在七八年前变成宽阔的水泥大道了,为的是打造高规格农田,便于种植大户机械化操作播种收割。</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种着油菜的田野上,日趋成熟饱满的由青变黄的油菜荚,散出浓郁略带闷头的馨香。</p><p class="ql-block"> 仲春的和风吹拂着脸庞,让人神清气爽。一片片的白花蝴蝶在结满油菜荚的田野上翩翩起舞上下翻飞,好一副美丽的自然画面。</p><p class="ql-block"> 在欣赏田野美景间,不知不觉来到女儿当年读书的杨公馆即新石村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丈夫果然说得没错。原来雕梁画栋的杨公馆即新石村小学,因村小合并到镇中心校,早已荡然无存,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蔬菜,根本找不到一点残存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顿时,我的心莫明感到惆怅和失落,都怪当年的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非常淡薄。</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一时木然地站在原地时,身后传来了有人走路的脚步声。我调头一看,是一位七十来岁的大娘,正从田埂上提着一篮蚕豆角走了过来,于是我忙向大娘打听杨公馆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大娘听我一说,忙说道:"这个杨公馆早就拆了,那边还有一个杨公馆,你去那边看看。"</p><p class="ql-block"> 大娘说的"那边",我知道就是隔着公路的二组,二组也有很多姓杨的。</p><p class="ql-block">我谢过热心的大娘,穿过林子,走过公路,便来到了新石村二组的地界。</p><p class="ql-block"> 虽说到了二组的地界,但致于怎么走到受到县级文物保护的杨公馆便是个难题了。正当我在举棋不定时,路边不远处一个正在打扫香樟树落叶的大姐,也在打量着我。</p><p class="ql-block"> 待我走近时,我俩都不约而同地说道:"哦,原来是你豁!"说完都不由笑了起来。原来我们都认识,大姐年长几岁,也姓周。虽说是同村,但隔得较远,平素也很少接触。</p><p class="ql-block"> 当我说明来意,周大姐便主动热情地为我当起了向导。大姐带着我,穿过悠长弯弯的掉满竹叶的小道,绕过几户人家,有些房屋没有住人,大概是在城里打工或是在城里买房的原因,因而显得有些冷清。</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着话,大姐便把我带到一处古典大气却又有些沧桑的龙门口停下,指着龙门对我说:"就是这家!"</p><p class="ql-block"> "哦,"我不由仔细打量起这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杨公馆的龙门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门果然不同凡响,青灰色龙门的八字排墙的墙柱上方,刻有两条栩栩如生的红金鱼,虽然已是百年老宅年代久远,但金鱼的颜色依然光彩夺目。八字墙上还刻有花鸟虫草,仙桃,回纹,山水壁画等。</p><p class="ql-block"> 只是大门紧闭,不免让人失望。我很想进去,一探庐山真面目。于是我观察了一下紧闭的大门对大姐说:"看样子门是内插的,看来屋里应该有人。"</p><p class="ql-block"> 大姐见我这么一说,看了看头顶旁边一棵树上安着的监控,便拐过龙门,我便跟过去,原来这里有一道侧门。</p><p class="ql-block"> 大姐试着推了推门,门开了,只是门角里传来一只白狗的吠叫声,只是依然不见房屋的主人。我跟着大姐走了进去,顿时揭开了杨公馆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杨公馆是一个精致的四合院,四周雕梁画栋,正房两边青灰色的砖墙上,镶嵌着中西合璧上尖下方的窗户,线条美观大方,彰显着既典雅又现代建筑理念。顺着往左走,左厢房屋两边的墙壁上,两块外方内圆刻着"吉"字的砖雕格外引人注目。我暗自揣测其中的寓意,是不是做人要外刚内柔刚柔相济,才能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呢?整个四合院上方的百叶窗虽然被住户用黑色的防晒膜覆盖着,但隐隐约约还是能看到图案精美,尽管年代久远,但猪肝色的油漆依然光亮生辉。</p><p class="ql-block"> 只是公馆的现住户,喂了鸡喂了鸭,又不善归整打扫,使其百年老宅的杨公馆,显得脏而零乱和有些破败,便不由心生怜惜。</p><p class="ql-block"> 从赫赫有名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的杨公馆出来,不禁心生感慨,保护文物应人人有责。</p><p class="ql-block"> 在和周大姐返回的路上,终于从大姐那里知道,原来我们新石村的杨公馆真正的主人叫杨开玺,他有五个儿子,一个在家务农,四个儿子在外从政从军或从商,这栋宅院是由他的四个儿子修建的,占地面积约2亩。</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为了抓住灵感,我便习惯性的写下寻访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我们新石村二组的杨公馆的点点滴滴,写着写着,我不无遗憾,当时我怎么搞忘和周大姐在杨公馆龙门前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呢,唉,真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片素心极简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