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哈比比,萨拉姆。”这是埃及导游教我们的埃及话,意思是:亲爱的,你好!</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在埃及民众看来还比较新鲜,尽管中国游客与日俱增。走向开罗雪花清真寺旁的路上,碰到一队学生,他们火辣辣的眼神朝我们望,其中大胆的孩子向我们招呼,哈罗哈罗。我们兴奋地回应。<br></p> 在一处类似我们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一个休息场所,一群孩子,其中一个小丫头大概只有三四岁,直勾勾地盯着我,把我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因为有大妈在她旁边,我不敢贸然对这个模样秀气的小姑娘拍照。大厅内,一个当地大叔用英语对我说photo with me什么的,我们团会说中文的埃及导游正好在旁边,解释说他要和你一起合影。我当然OK,大叔示意我和他身边的男孩站到一块,原来如此。我用手搭在孩子的肩背,微笑看着大叔的手机。后来,我怪自己当时脑子不灵活,没有让导游用我的手机,和大叔及他的孩子留个影。我有些得意,我这个老男人的颜值竟然让外人动心求留影。猜想,是1200度深的眼镜的缘故吧,还戴着插片墨镜。埃及人眼镜男少见。 <p class="ql-block">在阿斯旺,我下游轮溜到到当地生活区观察,经过一所学校,很多学生一群一群。我一路迎着他们向我投来的好奇目光,回应着他们向我发出的哈罗,还和其中一孩子相互击拳招呼。也不尽然是友好的表示,有的少年发出恐吓的叫声,或许故意恶作剧吧。我有些忐忑,毕竟异国他乡,孤立无援,且难语言沟通。</p> <p class="ql-block">游客群里流传埃及人习惯讨小费。在游船码头,我们叫了一辆马车兜风,他们称马车为“法拉利”。说好半小时,一个人5美金,我们四人。回码头后我给了马车夫20美金,大叔指着马,还向我索讨。我明白他借口大白马烈日下辛苦,加了他20磅小费。他嫌不够,我没理睬。他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地索要。</p><p class="ql-block">尼罗河游轮上,我们前一天在客房台子上放了20磅,给做清洁的服务员。第二天忘记放小费,等我们吃完早餐回客房吓了一跳,房间里吊挂着一具用浴巾编结成的人形。第三天早上离开游轮时,我们放了50磅,弥补第二天的小费。</p> <p class="ql-block">街上,我示意为两个路过的小学生拍照,用手机匆匆拍完后拔脚就溜,听到他们咕哝了一句,肯定是要小费。</p> 还有一次,我对一个卖柑橘的孩子拍照,主动给了他10元埃及磅。不料他认为亏了,执意要我买他的柑橘,跟着我直到我上了旅游巴士才无奈离去。景区内,最怕和游走的孩童小贩纠缠,他们会一路跟着你,蘑菇着要你买。 那些“童工”长大后恐怕对生活对人情有着比同龄人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从事的不简单是买卖,更多的是心理战的历练,时间长了,不免狡猾狡猾的。 那天,参观人流向康雯波神庙涌去,途中许多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孩子。一个模样三四岁的女孩,暮色中,她的目光明亮,是极透澈才有的光辉。我必须跟上滚滚人流中我们的团队,没时间。她眼睛的光芒灼烧到我。后悔没买她的东西,并拍一张,留存她的透明形象。 <p class="ql-block">为拍摄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我独自深入集市,就是“巴扎”,卖农产品和各种便宜的日用品,家庭主妇出没之处。集市里的当地人随意真实,景区看到的一团团各国游客,每每故作姿态地为打卡而拍照。我在一个纸莎草画摊位前停下,青年店主从里面出来,我用英语和他砍价。先故意挑选其他品种,转而问我看中的那幅。他说300磅,我要他打折,他说250,我还价200,他答应了。他说是他父亲绘制的,画面上有落款。我估计这些画都是印制,不是手绘。这不重要,因为我喜欢那画面色彩和材质。拿了画走了几步回头,我问能不能给你拍一张?这年轻人相貌像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开罗汗哈利利集市,一个主要面对旅游者的集市里,穿梭着卖饮料和馕饼的少年。我好奇的是,有的人头顶着一个大托盘,上面许多饮料杯,竟然不掉下来。走近了我发现,他头顶戴着一个圆环,以此稳定上面的托盘。</p> 有时看到妇女头顶包裹类的东西,双手垂着,没有接托头上东西,这是表演杂技吗? 比起中国来,那里毕竟穷。叫卖的小贩,以及摊主招徕顾客的口头语是:one dollar,即一元美金。美金在埃及吃香。我们进一次厕所要付10磅。一美金可兑换48埃及磅,10磅若换成人民币大约1.5元,用一趟厕所其实不贵。 <p class="ql-block">几条小舢板靠近游轮,向高高在上的游轮甲板上的游客展示纱巾、台布等埃及特色纺织品。40多度的高温天啊,舢板上的人面孔黝黑。真不知道他们如何完成交易,或许游轮船员会协助他们吧?以此收一定好处。</p> <p class="ql-block">埃及大部地处非洲,开罗据说有两千万人,整个埃及1.1亿人口。南方人脸膛黧黑。大多埃及人面色褐赤。男人服饰以灰色、白色长袍为多,尤其在南方,这是防暴晒。男子汉的见面招呼礼左拥右抱贴面颊,很是热烈,比起握手更富有感染力。我喜欢看到他们右手抚在左胸上的姿态。那应该是表示敬重,诚挚祝福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埃及妇女给我的印象多面。遵循教义,穿戴保守,全黑长袍,披头巾只露出眼睛的以年长者居多。或者,从某些女性的性格出发偏爱这种神秘的装扮。</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旅游业的旺盛,埃及妇女的服饰多彩起来。爱美,让他人主要是男人关注是女人的天性么。尽管款式不离长袍、头巾,但颜色搭配不拘一格,中性的和高调亮色的不时可见,足下基本运动鞋。<br></p> 在年轻女性身上常可以看到她们精心“炫耀”的装束。 埃及主要民族属于阿拉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晨钟暮鼓,他们一天内要做祷告五次,到时间清真寺喇叭传出祷告声,外面的人,据说不论你再在干什么都要停下来,十五分钟。但实际并没那样严谨,全靠个人觉悟。如果那时你确实停不下来,错过了一次祷告时间,可以补做。关键是信仰是否够忠诚。 他们是教徒,也要千方百计赚钱,也知道享乐,信教是一种恒久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习惯节制,形式并不重要,他们不刻板遵守传统教规,敬畏心似乎和他们上一辈差些。我们在清真寺看到祷告者都是男人,妇女的社会地位显然低于男人。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规禁烟酒。出国前,人们告诫埃及小偷多,注意安全。我觉得全民信奉教义,社会道德不会坏到哪里。起码看不到因酒乱性的人。我朋友嗜酒,在宾馆酒吧要了一杯威士忌,一盎司价格合人民币几百元,不再续杯了。</p> 感觉这几年埃及的发展速度较快,开罗的楼房建设比比皆是,高楼大厦不少。埃及是去年吸收进来的大金砖国家之一。他们走在了奔富的路上,希望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向往富裕生活的心态急切。急容易失衡,有些人气急就会败坏,干出坑蒙拐骗的勾当。先富起来的往往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古今中外如此。 “哈比比,萨拉姆。”愿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