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乎文哉 万年稻源——万年上山“三源、六艺、十首”文化内涵浅释

东篱把酒

<h3>                施怀德<br><br>【题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教授指出,宜以已身文明疏理中华文明的观念体系、知识体系、礼仪体系。何谓人文?冯时说:“不变的传承形成传统,这就是人文。”何谓文明?冯时说:“郁郁乎文哉!这才是文明。”故而,深化“万年稻源”辨识度文化研究,着力“万年稻源”话语权系统建构,赋能“万年稻源”标识地品牌推广,激活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三源、六艺、十首”文化,尤显得紧迫和重要。</h3> <h3>“郁郁乎文哉,万年稻源”,这是对策源和发祥于浙江金华浦江万年上山文化的生动描绘;“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万年上山,东方艺源”“远古中华第一村”,这是农业界、文艺界、考古界“大咖”袁隆平、冯骥才、严文明,对启明和滥觞于世界东方、钱塘流域、金衢盆地“万年稻源”文化的最高褒扬与礼赞。为进一步解码上山文化基因,激活“万年稻源”文化,促进“万年稻源”标识地“辨识度”文化研究,我们在业界认知、学界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提炼了万年上山“三源、六艺、十首(十个第一)”文化,并就其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作如下浅释:</h3> <h3>一、三源<br><br>世界稻源<br><br>上山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驯化遗址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驯化水稻的国家。上山遗址中发现的炭化稻米、水稻植硅体、世界最早水稻田等实物证据,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一发现将中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前到了一万多年前,对于研究稻作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br>科学家揭示:上山文化中的“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连续演化史”,确认万年上山是人类野生水稻向栽培水稻转变的实证地,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世界水稻起源地”和“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h3> <h3>东方艺源<br><br>上山文化不仅在农业领域有重要贡献,还在居址艺术、农作艺术、手造艺术、酿酒艺术、纹饰艺术、祀俗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如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石器等遗物,展示了以“稻作之祖”“太阳之神”伏羲为信俗崇拜的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手工技艺。<br>上山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原初特色和独特魅力,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东方手造艺术文化策源地。”</h3> <h3>中华易源<br><br>“八卦即文字,文字即八卦”,八卦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伏羲文化的精髓,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陶文“六爻豫卦”,作为“远古中华第一卦”,印证了伏羲“一画开天”画易卦的人文历史。<br>上山文化中的八卦符号和易道思想,是中华文明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上山文化被誉为“中华阴阳二元始源地”和“中华易道文化策源地”。</h3> <h3>二、六艺<br><br>居艺<br><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择水而居、向阳而生,选择适宜的定居地,构木为筑,间室为炊,环壕护村,台地祭神,建设家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村落布局和建筑风格。<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居住技艺和智慧,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能力,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h3> <h3>农艺<br><br>上山文化,不仅为“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更为“中国旷野定居村落农耕文化之源”。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通过驯化水稻、发展农耕技术,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br>上山文化中的农艺成就,不仅体现在水稻选种和种植上,还体现在观天授时、把握节候、土地利用、灌溉排水等多项农业技艺方面,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h3> <h3>陶艺<br><br>上山文化中的手造陶器制作工艺,技艺精湛,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这些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艺术创作的杰作。<br>上山文化中的制陶技艺,是人类最早的土壤技术之一,体现了人类对手工艺品的追求和创造能力。</h3> <h3>酒艺<br><br>上山文化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酒器中发现了麯酒(谷物酒),这改写了中国酿酒文化历史。麯酒酿酒是中国酿酒之精华所在,反映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的内容。<br>上山文化中的麯酒酿酒技术,是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重要发明之一,体现了人类在食品制作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h3> <h3>纹艺<br><br>上山文化中“太阳纹”“五字纹”“卦象纹”等纹饰艺术,独具特色,精美绝伦,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手工技艺。<br>上山文化中的纹饰艺术,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印记和哲思呈现。</h3> <h3>祀艺<br><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通过祭祀“稻谷之祖”“太阳之神”伏羲活动,祈求神灵保佑、祈求丰收。这些发生在上山文化桥头遗址“稻祖祭坛”的“尞五之祭”仪式和习俗,不仅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还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造力。<br>上山文化中的祭祀技艺和仪式,是人类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三、十首<br><br>远古中华第一居:干栏式居址<br><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创造的干栏式居址,是一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能力。</h3> <h3>远古中华第一壕:初级村落环壕<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的初级村落环壕,是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为了保护家园而建造的防御设施,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h3> <h3>远古中华第一坛:稻祖祭坛<br><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建造的稻祖祭坛,是他们祈求丰收和祭祀稻祖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他们对农业的重视和信仰。</h3> <h3>远古中华第一米:栽培稻米<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栽培稻米,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驯化实物证据之一,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农业方面的卓越成就。</h3> <h3>远古中华第一陶:上山彩陶<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彩陶之一,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陶器制作方面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h3> <h3>远古中华第一酒:谷物麯酒<br><br>上山文化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酒器中发现的谷物麯酒,是中国酿酒文化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酿酒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h3> <h3>远古中华第一祭:尞五之祭<br><br>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创造的“尞五之祭”,是一种独特的祭祀方式,体现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稻谷之祖”“太阳之神”伏羲的崇拜。</h3> <h3>远古中华第一字:陶文五字<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的“五字符”,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雏形之一,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文字创造方面的开创意义。</h3> <h3>远古中华第一卦:六爻豫卦<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陶文“六爻豫卦”,是“远古中华第一卦”,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哲学思想方面的深邃思考。</h3> <h3>远古中华第一田:最早古稻田<br><br>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皇朝墩古稻田遗迹,是世界上最早的稻田之一,体现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h3> <h3>综上所述,万年上山的“三源、六艺、十首”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上山“太阳部落”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和参考。<br><br>(作者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金华市政协六届文史委委员、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博研究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