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陆敬熙入主《群强报》,踩袁世凯挺孙中山

经典老表

<p class="ql-block">话说,瘦郞接手《群强报》,此时袁世凯已登大总统之位。但时势却是民国仍遭受列强欺压,各党派斗争激烈,民国政府面临着重重危机。</p><p class="ql-block">《群强报》追踪报道,从“宋教仁被刺”“祭孔令发布”到“中华民国约法”等事件的评论,“国会选举”“二次革命”时期对孙中山的评论,表现出该报的政治认同: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破坏革命,是专制的代表,孙中山追求民主,“三民主义”,是民主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袁世凯宠信的保皇党骨干郑汝成,于1915年11月被革命党人在上海刺杀毙命。袁世凯得悉他的“东南柱石”毁灭,暴跳如雷,下令在北京为郑汝成设祭,并公然行使皇帝权力追封郑汝成为“一等世袭彰威侯”。袁世凯亲笔写挽联:“出师竟丧岑彭,衔悲千古;愿天再生吉甫,佐治四方。”袁世凯一心当皇帝的勃勃野心昭然若揭。</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倒行逆施,激起各地知识界愤恨。</p><p class="ql-block">陆敬熙博古通今,尤其擅长楹联。天津《益世报》刊出一副有署名“陆哀”的楹联,与袁世凯的挽联针锋相对。</p><p class="ql-block">上联:时无光武,安有岑彭!其曹孟德之典韦乎?刺客亦英雄,舍命前来盗画戟;</p><p class="ql-block">下联:君非周宣,何生吉甫?直赵匡胤之郑恩耳!孤王休痛苦,杀身宁异斩黄袍。</p><p class="ql-block">联中通过“光武”“岑彭”“曹孟德”“典韦”“周宣”“吉甫”这些历史人物典故,表达了陆哀对时局的看法和对英雄的赞美。</p><p class="ql-block">民国的百姓已经认识到“爱国志士用嬉笑怒骂对袁世凯作了无情揭露和反击,正色直言中国已非君权社会……”</p><p class="ql-block">《群强报》对袁世凯与孙中山的时评,踩袁捧孙,反映出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影响着中下层人群。</p><p class="ql-block">在此,咱再说“岁寒三友”陆光熙、王揖唐、徐树铮各自的下场。</p><p class="ql-block">王揖唐与陆光熙是同期1904年进士,王揖唐并经北洋督练公所批准,于1904年9月保送日本,先入东京振武学校习军事,毕业后分配到金泽炮兵第九联队实习。后以不适应军旅生活,而改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陆敬熙与王揖唐成为同校同学。二人并相互借以两层关系而更加亲近。陆哀任上海《新闻报》《神州日报》驻京记者,故此,陆哀受王揖唐之邀赴上海辅佐王揖唐。</p><p class="ql-block">王揖唐。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取得镇压“二次革命”胜利,剪除了政敌,便再次请徐世昌出山,任国务卿之职。徐世昌遂于民国四年(1915年)5月,任北洋政府国务卿,北洋人呼之“徐相国”。而王揖唐已经混到了袁世凯的秘书、顾问。</p><p class="ql-block">民国七年(1918年),法理之急,论及总统与总理谁更有权主旨全国宪法。</p><p class="ql-block">在选举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冯国璋相持不下,一向两面讨好的徐世昌遂作为“理想人选”,得任民国大总统。王揖唐又投靠老乡段祺瑞门下。</p><p class="ql-block">却说民国从开国至此时,罢市罢工罢课,弄得四民失业,全国骚扰不安,由各省长官电报进京。</p><p class="ql-block">正当南北赓续议和,安福部(按:段祺瑞执政北洋政府期间,成立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团体——安福系,或称安福俱乐部、安福部。安福俱乐部表面上奉王揖唐为党魁,而幕后实际操纵者却是徐树铮,骨干人员有曾毓隽、光云锦、刘恩格、郑万瞻、吴文翰等人)人员冷眼旁观,背后更暗暗得意,乃趁徐世昌总统游移不决的时候,用疾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推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王揖唐为议和总代表。</p><p class="ql-block">明令下后,外间都莫明其故,西南更连电拒绝,京津报纸上也都对王揖唐(按:系陆光熙同期进士并一同赴日本陆军学校)冷嘲热骂,意即劝他不必南下。王揖唐偏立定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主义,一味的装聋做哑,终日只忙着调取随员,拨汇经费,并令前站厨役,一批一批的先期出京,在上海静安寺路哈同花园将寓所布署妥贴,然后自己才拥着娇妻美妾,并带了女儿妹子乘坐花车,经津浦、沪宁铁路南下。婢仆如云,行装煊赫。到沪后即嫌前代表朱启钤办事简陋,多赁东西旅社为办公处所,分组文牍、会计、庶务、谍报各科,规模很为阔大。又因为反对人多,不能不格外谨慎,特请长芦缉私统领季光恩充当护卫,每逢出入,不离左右。</p><p class="ql-block">可惜排场虽然阔绰,无奈南总代表唐绍仪因未接到粤省总裁承认的话,自然不肯开议,弄得终日无一事可办。王揖唐却向随员道:“我们既奉命而来,只有老等,一天不开议,一天不离去上海。”偶然拿张报纸来看时,都是指自己为卖国贼,比北方各报还要骂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商学两界,也都指名斥骂,誓不承认卖国代表,集会演说,非常激烈。</p><p class="ql-block">在王揖唐在哈同花杜门不出时,一些外部随员知道和议难成,均纷纷四散,别寻他门而去。只剩了一向厚密的史启藩、光云锦、周秀文、曺曾、张开屏、陆敬熙等二、三十人仍在上海守候不去。</p><p class="ql-block">王揖唐知欲达目的,非收买舆论不可。并托人向各大报馆接洽,说是只要两星期内,对于北方代表不加毁誉,愿出资三千元,各报馆均置不理。</p><p class="ql-block">后来王揖唐又因个人私交,派光云锦、陆敬熙、连文澄诸人,向各报主笔联络。</p><p class="ql-block">陆敬熙碍于王揖唐乃仲兄陆光熙同期进士之情,帮助王揖唐在报界平息舆论。如此,针对王揖唐的论调才和平下来。</p><p class="ql-block">按:王揖唐被世人骂为“卖国贼”。擅长投机的人,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是经受不住考验的。1933年,王揖唐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去东京和日本谈判,却私下里跟日本人勾勾搭搭。日本在华北作恶,王揖唐就是所谓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在日本与蒋介石之间踩鸡蛋跳舞,捞取好处。</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王揖唐公开和日本鬼子站在一起,成为鬼子侵华的帮凶。</p><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扶持了两个伪国民政府:一个是南京的汪(精卫)记,另一个就是北京的王(克敏)记。</p><p class="ql-block">在王记伪政府中,王揖唐就是第二号人物。王克敏在1940年6月被日本人赶下台后,王揖唐就成了一把手。</p><p class="ql-block">(徐树铮)</p><p class="ql-block">徐树铮:陆光熙同期赴日本陆军学校的同学徐树铮在民国也算一号人物。其始终没有背弃过段祺瑞,哪怕在军阀的挤兑下,段祺瑞为了顾全大局迫不得已放逐徐树铮,但徐心中仍然无怨无悔力挺主子。到了1919年5月,由于徐树铮力主推行段祺瑞的武统南北政策,这和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主张“和平统一”相悖,于是被徐世昌解职转任西北筹边使。</p><p class="ql-block">至此,所谓的“岁寒三友”之陆光熙、王揖唐、徐树铮三人,除陆光熙为大清国殉难外,其余二人摇身一变,均在民国而后享官运和福禄。</p><p class="ql-block">虽各安天命,却惟名声各不同罢了。</p><p class="ql-block">按:1925年3月14日,《群强报》在时隔一天就以“紧要新闻”报道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新闻,最早详细地刊登了孙先生的病因和逝世之详细经过。这份报纸还刊登了孙中山葬礼的规模、中山治丧委员会人员名单及孙中山传略等。中共著名领导人李大钊、吴玉章、林伯渠的名字出现在孙中山治丧处工作人员名单上。</p><p class="ql-block">陆敬熙本对民国心灰意冷,却被邀辅佐王揖唐。而王揖唐之所为,以及民国共和之乱世,一切亦令陆敬熙心死,看不到中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而后,陆敬熙(陆哀/瘦郞)前半生风流倜傥,后半生狷介(读音juàn jiè,洁身自好,拘谨小心)傲物,不求仕进,日醉于鸦片烟。于1936年谢世,享年五十七岁。</p><p class="ql-block">欲知纪念陆锺琦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