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和“荷花淀派” ——兼及我的三种《孙犁全集》

沂蒙山人 远

<p class="ql-block"> 孙犁和他的“荷花淀派”</p><p class="ql-block"> ----兼及我的三种《孙犁全集》</p><p class="ql-block"> 周士元</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初(或者是70年代末),单位要给孙犁安装一部电话,而素来不愿意把自己晒在公众视野的孙老不让他们安装,工作人员说,现在家里能公费安装电话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级别的标志。孙犁问是什么级别啊,他们说可能是局(?)级吧,孙犁笑了,“哈哈,我儿子都X级了,我还要这电话干嘛”(大意)。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一个作家,是文字工作者,我不需要用别的向别人证明什么。</p><p class="ql-block"> 是啊,孙犁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作家用作品说话,而不是用别的!虽然他的作品与当下时髦的作家相比并不是很多,但是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比如《荷花淀》《芦苇荡》《嘱咐》《山地回忆》《铁木前传》《“藏”》等等,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孙犁开创了一个流派——“荷花淀派”。</p><p class="ql-block">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22大流派之一。荷花淀派的得名源于孙犁以河北白洋淀地区取材《荷花淀》《芦苇荡》等短篇小说系列。荷花淀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地方,碧绿的湖水,迎风摇曳的芦苇,粉嫩艳丽的荷花,肥美的水产,是大自然的慷慨恩赐,是一个世外小桃源。清新、明丽的自然生活环境造就了湖区人民淳朴、善良的性格,日本鬼子的侵入打破了老百姓平静、安逸的生活,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奋起反击,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把日本鬼子一次次歼灭。</p><p class="ql-block"> 荷花淀派作品以白洋淀地区旖旎、明丽的自然风光和简单、淳朴的民生、民风作背景,把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的日常战斗生活写的清新明丽又不失厚重、沉重,带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流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和“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荷花淀派的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他们是孙犁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发掘、培养的京、津、冀地区的一批文学青年。</p><p class="ql-block"> “荷花淀派”作品主要描写冀中地区人民的战斗、生活故事和民情风俗等,展现了白洋淀地区迷人的的自然风光;作家们用散文化的语言叙述了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朴素、柔美的日常,文字中溢满了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华北平原水乡的特色,就连和敌人的激烈的战斗也写稍显轻松、唯美,特别是作家们在创作时,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小说故事中,同时他们更擅长对环境的描写,通过对故事中如画般美景的渲染、烘托,让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淡淡的风格,而正是这貌似淡淡的描写却更能吸引读者,让读者更好地深入进去。比如《荷花淀》,文章开头:“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p> 接下来,“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br> 丈夫还没有回来,而他干什么去了,这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你不由自主地跟进去了。<p class="ql-block"> 除孙犁的诸多作品外,这个流派中的代表性作品还有刘绍棠的《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记》、从维熙的《鸡鸭委员》和韩映山的《作画》等。这些作品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出了唯美的意境和韵味,在现实主义风格中渗透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专家、学者和读者们的广泛的认可。有评论说“此流派作家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即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荷花淀派’在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南有沈从文,北有孙犁,这是文学界特别是读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孙犁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家,记得读过铁凝主席的一篇文章,她说当年她曾经两次拜访孙犁先生,两次都看见先生两只胳膊都戴着套袖,这给了她很多感想。我曾经去过很多名家、大家们的故居博物馆,一直想去孙犁先生的老家看看,好几次去北京,特别是六次去怀柔区箭扣长城,每一次都在高速路上都会看见指示牌上有保定、白洋淀等等,非常遗憾不能顺道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孙犁故居看看去,去近距离感受一下“卓立清远,山高水长”的孙犁先生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孙犁先生晚年因为一桩公案,因为和也是人们一直尊重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冬天里的春天》的作者李国文先生的论战掀起的轩然大波而愤而搁笔,给我们当代中国文坛留下了莫大的遗憾!曾经有人发文:“孙犁之死给中国文坛造成了天缺一角,而李XX活者,却已经没有人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不这样看,李国文写文章攻击孙犁是事实,孙犁先生也没有示弱连发了8篇文章回击,后来李国文先生也通过各种途径表示了后悔和歉意,虽然这并没有得到孙犁后人及追随者的原谅,但是应该说作家们对文学、文字等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只是李的好多过激的言论让孙犁先生非常愤慨甚至消沉,以至就此搁笔,给我们的文坛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孙犁作品爱好者和孙犁先生的追随者们留下了莫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作家靠作品说话,不能否认李国文的茅奖小说《冬天里的春天》及《花园街五号》《危楼纪事》等等,特别是后期描写“中国文人”的散文随笔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在我眼里,李国文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篇小说《月食》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只是因为和孙犁先生的这个公案,给自己惹上了好多麻烦,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攻讦,一句话,“人一辈子不可能犯错误,不过一次错误就很可能影响你一辈子!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慎而又慎。”</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的三套《孙犁全集》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套《孙犁全集》,是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版本,精装红色的护封,俗称“大红袍”本,全集共11册定价480元。那个时候收入低,一直不舍得买,是2012年女儿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在北京中图大厦给我买的。我怕在路上有损坏没让女儿给我寄回来,是不久后春节回家一块带回来的,用布包了好几层,放在行李箱里,记得当时我摆弄、摸萨了好几天了还不舍得放书柜里,这是当时我的唯一的作家全集。</p><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新编辑出版了修订版的《孙犁全集》,新版的封面用素色的风格,装帧设计正好和老版反过来了,用银灰色的布纹护封,内里红色封面封底,即朴素又典雅,只是定价比老版高了一大截,达780元。去网上看看这个新版没有低于500的,用500多块钱来买一套“复本”感觉有点奢侈,所以犹豫了好久没有下订单。</p><p class="ql-block"> 只是怎么也放不下,想如果买到手,两个版本的共22巨册《孙犁全集》放在一起,真是一件惬意的事,这个念头每每想起来就有点激动、放不下,日思夜想,最终在2018年“六一八”期间终于圆了我的这个梦。</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又是一个六一八,又买到了一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孙犁文集》,装帧排版堪称一流。这样,孙犁先生的全集(文集),我就三套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我在朋友圈里晒出来,有好友喷我,搞笑说我根本就不是读书人,说我缺什么就晒什么等,我当时这样回应他“……顺便说一句,社会上有好多喷子,他们一切都以自己的带着功力目的的眼光看别人,以自己的境界为标准,什么都以金钱利益来衡量,不喜欢就不要喷,还请你们绕道吧……”。</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次我曾经还说过几句话,现在再重申一下:我喜欢读书藏书,我从来没有以读书人自居,我买书藏书就是为了需要时解惑答疑,闲时读读长长学问,受受教育或者不如是享受一下感动,最不抵嗅嗅那好闻的油墨香。实在无聊了拿出一本研究一下他的版本、装帧、版式,以至于版次、印量等等也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都说坐拥书城,坐拥书香,这个感觉是任何事物都给不了你的!</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话,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并且我一直非常享受这个感觉!</p><p class="ql-block">  2018.2.9,2024.10.24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