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到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导游最懂中国人,让司机直接将大巴车停到了“音乐之友协会大楼”——金色大厅所在地——的门口。但是,只能在外面瞧瞧,进入参观需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p> <p class="ql-block"> 下午安排逛街购物。周六的克恩滕步行街,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里汇集了各种国际大牌,以及当地著名的蛋糕店、咖啡厅等。一款奥地利国宝级甜品“萨赫蛋糕”店,人气最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想买什么,也不想吃什么,就只是走一走,逛一逛,看看商品,看看建筑,看看街景,看看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看不出是哪国的人,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里面套许多小圆圈,小圆圈里是各国的国旗。第一次走过时,不解其意,只道是看了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走过,发现国旗多了很多,一些国旗的上面摆上了硬币,原来是一种乞讨方式。费好大劲,找到了“一点儿也不像”的🇨🇳,大姐也留下了硬币。</p> <p class="ql-block"> 施华洛世奇,奥地利本土水晶制品品牌,旗舰店足足有三层楼。据说来这里买水晶制品,中国人爱买首饰,欧洲人爱买摆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存在于你想象不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古斯塔夫·克林姆是奥地利本土画家,他的代表画作被制成各种纪念品,《吻》是他在黄金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出镜率最高。</p> <p class="ql-block"> 在街边,常常看见不少店铺门前排着队,导游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咖啡馆”,“在维也纳,只有两种地方排队,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奥地利诗人和作家彼得·艾顿博格的名言,后来成为世界咖啡业界最著名的一句广告词。</p><p class="ql-block">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仅仅老城区就有数百家咖啡馆,维也纳人将咖啡馆作为社交场所,和文化和艺术交流的中心,他们在这里会友、下棋、看书、读报……。“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在维也纳,参观了一个小众景点——百水公寓。</p><p class="ql-block"> 百水公寓是维也纳政府在1985年为低收入的居民修建的廉租房。</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百水公寓火起来的是它的建筑设计师——奥地利著名艺术家、建筑鬼才、“动画之神”宫崎骏的偶像——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p><p class="ql-block"> 百水先生的母亲是犹太人,出生在动荡年代的他,从小深受纳粹规则的束缚,工厂区里的黑灰色调围绕着他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一生排斥直线和刻板,厌恶对称和规则。</p><p class="ql-block"> 它设计的公寓大楼,外立面上红、黄、蓝、紫、桔红,大块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所有的线条都是弯曲的、随意的。窗户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没有一扇是相同的。地面是起伏的,不是平的。房间也不是方方正正的,甚至墙角也不是垂直的。连楼梯都是歪歪斜斜的。整栋房子里里外外找不到一条直线,看不到一个水平的平面。</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游客不能进入公寓楼内部参观,百水先生特意在公寓对面打造了一个样板间。地面、墙面、楼梯、立柱,都是曲线形的,走在里面,高一脚低一脚的。</p> <p class="ql-block"> 样板间里,有大量他的画作。画风奇特,用色大胆。流畅可爱的曲线和明快鲜艳的颜色,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百水先生一生的作品,都是对童年的治愈。</p> <p class="ql-block"> 在维也纳街头,一个公园的铁栅栏上,有两个挂着的牌子,上面各有一个小的投币箱,面上印着“€2”。投币箱的下面,有一个带盖的塑料袋,里面装有报纸。导游让我们猜这是干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卖报纸的?”我们不确定地回答。正是卖报纸的。自觉投币€2,取走一份报纸。</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媒体冲击等原因,报刊亭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自动卖报的方式,简单,方便,成本低,效用高。当然,它存在的前提拿取报纸的人都能自觉投币。</p> <p class="ql-block"> 还是在维也纳,我们吃了一顿最“奇葩”的晚餐。</p><p class="ql-block"> 说它奇葩,不是菜品有多么奇葩,经典的“三道式”,味道不错。</p><p class="ql-block"> 奇葩在于它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大巴车载着我们驶离市区,30分钟车程,越走越荒凉,感觉像是到了农村,该不是什么“农家乐”吧?</p><p class="ql-block"> 车子停在一处门面装饰夸张的建筑前,到站了。</p><p class="ql-block"> 这家飘扬着奥地利国旗的餐厅外观为巴洛克式,外壁为黄色,是特蕾莎女皇最喜欢的颜色,所以也称为特蕾莎黄。1843的数字告诉人们,它已经有181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边忙着拍照,店员那边也在忙。忙着拉红绳,托盘里放上剪刀,地上铺开红地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欢迎我们到来?</p> <p class="ql-block"> 还真是欢迎我们到来,在乐曲声中,我们的团友“剪了彩”,然后大家排队踩着红毯步入餐厅。这仪式感,杠杠的!</p> <p class="ql-block"> 一进门我们就有些懵,确定这是餐馆,不是古董店吗或小型博物馆吗?</p><p class="ql-block"> 头顶上灯光璀璨,四周围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 照片墙不是一面墙,而是整个楼道。这家MARCHFELDERHOF“红顶商人餐厅”,是维也纳最顶级、最具知名度的餐厅之一,近200年来,接待过无数名人政要,法国第一皇帝拿破仑、茜茜公主的夫君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希腊皇帝、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泰国国王、伊丽莎白泰勒、克拉克盖博、卡拉扬、基辛格等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照片墙“带拐弯”自然是“有料”的。</p> <p class="ql-block"> 除了照片,墙壁上还挂有乐器、锅具、老式桌椅、图书、熨斗、标本、油画。就连楼梯都不放过,摆满了东西,主人大概是发誓要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走道上还有乐队演出,估计迎宾曲之类的曲目。</p> <p class="ql-block"> 餐厅很大,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主题,有航海主题,乐器主题,木偶娃娃,中国陶瓷,花园装饰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视觉、听觉的共同刺激下来到“乐器主题”区。房顶上除了吊灯,还吊有小提琴、手风琴、大号、芭蕾舞鞋等,布满了整个房顶。</p> <p class="ql-block"> 餐桌上摆着印有创始人头像的菜单、彩页以及印有多种文字菜单的餐巾纸。</p> <p class="ql-block"> 菜品还是应该提一下的。餐前开胃蒜香面包和第二道维也纳烤排骨,都非常适合“中国胃”。餐后甜点软糯香甜,口感细腻。</p> <p class="ql-block"> 手风琴、小提琴、吉他三人乐队在为隔壁桌演奏后,来到了我们的桌前。音乐响起,“月亮代表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触碰到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听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问我爱你有多深,</p><p class="ql-block">爱你有几分,</p><p class="ql-block">我的情也真,</p><p class="ql-block">我的爱也真,</p><p class="ql-block">月亮代表我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问我爱你有多深,</p><p class="ql-block">爱你有几分,</p><p class="ql-block">我的情不移,</p><p class="ql-block">我的爱不变,</p><p class="ql-block">月亮代表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你”早已具象化为两个字——祖国。这首歌,唱过几十、上百遍,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动情。</p><p class="ql-block"> 随后是“茉莉花”、“童年”。团友们也都深深地共情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唱,或者随着乐曲打拍子,互动气氛极为热烈。最后一曲《哆来咪》,虽不是中国歌,但也人人会唱,直接把气氛推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 卫生间,正是最奇葩所在。大红的墙面,吊灯,油画,和走廊一样。</p> <p class="ql-block">女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女卫生间隔间外门</p> <p class="ql-block">女卫生间化妆区域</p> <p class="ql-block">男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男卫生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隔间的三面墙贴满了照片。这次可不是“嘉宾”的照片,男卫生间是性感美女,女卫生间是肌肉型男,实在辣眼睛。我有些是困惑:把卫生间装修成这样,是想让人“方便”呢还是不想?</p> <p class="ql-block"> 这餐饭着实让我大大地开了一回眼,长了一次见识!</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人评论说:“来这里,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文艺感’”。“一半是餐厅,一半是博物馆”。如果不算上卫生间,上面的评论我都同意;如果算上卫生间,我的评价就只有两个字:奇葩!</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卫生间也是一种文化。好吧,我勉强同意。</p> <p class="ql-block"> 来到维也纳,怎么能不听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金色大厅是别想了,退而求其次,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在美泉宫的橙厅听了一场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导游要求我们尽量“着正装”,并特意留出时间让我们回宾馆“换装”。但是,出门旅行,谁还带着“正装”?登山鞋换成休闲鞋,冲锋衣换成薄羽绒服,算是我们对音乐会最大的尊重了。</p><p class="ql-block"> 橙厅,因外墙为橙色而得名,曾是皇家沙龙聚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晚8:30,排队进入。</p> <p class="ql-block"> 以为厅不大,实际并不小。狭长而高挑,空间宽敞、明亮,提供了清晰的视觉享受。音效和舞台也都做得不错。水晶吊灯彰显富丽堂皇,于灯光的明暗和色彩变换间,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效果。唯一的槽点是椅子,既不显档次,又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演出方是维也纳美泉管弦乐队。在业界的名气不得而知。指挥形象和姿势俱佳,乐队技艺精湛,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从他们的指尖流淌而出。</p><p class="ql-block"> 上半场,6首曲目,其中两个是《费加罗的婚礼》片段,男女高音分别出场。没看见他们戴着麦克风,声音却极高、极响。可怜的我,一首也没听过,一首也听不懂。</p><p class="ql-block"> 下半场,8首曲目,能听得懂的只有“蓝色的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曲”。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拉德斯基进行曲”奏响时,指挥转身,面向观众,示意大家可以一起互动。在他的指挥下,全场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击掌,该起的时候起,该停的时候停;该大的时候大,还小的时候小,好像事先排练过一样。音乐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现场听乐队演奏《蓝色的多瑙河》,第一次和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节拍击掌,体验很美妙!</p><p class="ql-block"> 来到音乐之都,在美泉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和一群比</p><p class="ql-block">我懂音乐人一起,聆听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此行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2024-1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