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据榜罗镇会议作出的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的新的战略决策,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约6000人,分三路纵队北上。他们穿越通渭地区,翻越六盘山,向陕北挺进。尽管沿途遭遇敌军阻击,但他们为了早日到达陕北根据地,对小股敌军选择了避而不战,保持急行军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经过宁夏彭阳县孟塬乡和甘肃境内的镇原县三岔镇,他们北上绕过环县,到达环县洪德乡后,转向东北方向于1935年10月18日分两路进入陕北吴起县境。一路是从陕甘交界的铁角城进入的,另一路则是陕甘支队一纵队,经过陕西定边县张崾崄到达铁边城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铁边城这个甘肃和陕西交界的地方,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博古等人,以及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会上,张闻天指出关于在陕北建立苏区的问题,政治局同志无一异议。毛主席在上次榜罗镇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此外,会议还讨论了红军入陕后的作战方针、同西北红军会合的方向和解决战略方针的问题,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群众工作、解决物资和冬衣等问题。这些问题被认为是迫切需要中央迅速作出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 10月19日,曙光初现,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从铁兵城张湾子村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穿过了80多里的崎岖山路,终于在下午4时抵达了陕北苏区的大门——吴起镇。这一刻,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跨越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在这里找到了坚实的立足点,完成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p> <p class="ql-block"> 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吴起县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因此而得名。当时的吴起镇,地广人稀,十里八里难见人家,镇上仅住着十一户人家。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匪军的骚扰和迫害,老百姓一见到军队就躲得远远的。然而,当中央红军来到这里时,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逃离,而是选择了留下来。这些红军战士虽然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仅不住民房,不吃老百姓的一碗饭,还主动帮助老百姓担水、打扫院子,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信任。</p> <p class="ql-block"> 尽管红军战士们的语言与当地老百姓不同,但他们的和气与善良却深深打动了人们。看到这一切,群众开始猜测:莫非这就是老刘(刘志丹)常讲的毛主席领导的红军?于是,躲藏在山上的老百姓也陆续回来了。消息传得飞快,洛河川上下一片欢腾,“咱们的红军来了!我们盼望的救星来了!”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前来迎接中央红军。</p> <p class="ql-block"> 当地党支部书记和乡主席迅速组织召开赤卫军干部紧急会议,宣传动员群众,为迎接中央红军积极行动起来。他们送军粮、组织担架队等,全力支持红军。其中有一个赤卫队员外号叫“跑烂鞋”的,更是连夜跑遍了六区几十个庄户宣传动员。</p> <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红军刚刚停脚之际,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一路尾随而来的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和原东北军白凤翔部的骑兵已经赶到了附近,共有2000多人,对我红军形成了夹击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主席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并召集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人商量作战方案。毛主席坚定地说:“我们疲劳,敌人也疲劳,利用吴起多山的地形,打它个胜仗,作为‘礼物’送给陕北人民。”</p> <p class="ql-block"> 夜已经很深了,但毛主席窑洞的灯光仍然亮着。这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最后一役,也是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第一场战斗。毛主席和彭德怀仔细抠着战斗部署的每一个细节,设想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突发情况。这场“以疲待疲”的战斗,不仅是血与火的较量,更是意志与体力的较量。</p> <p class="ql-block"> 在10月21日的清晨,红军战士们在吴起镇头道川两侧的山岭与沟壑中悄然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敌人骑兵的到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毛主席的身体虽然疲惫不堪,但他的精神依旧矍铄。他登上吴起镇四面的平台山(即今胜利山),与彭德怀并肩作战,指挥这场关键的“切尾巴”战斗。</p> <p class="ql-block"> 战斗开始前,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现在让我稍作休息,待枪声激烈时勿需唤醒我,待敌人松懈时再唤我。”红军将士们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长征中,毛主席的智慧与谋略早已让众人折服,他们深信,有毛主席和彭德怀的指挥,这场战斗的胜利已经在望。</p> <p class="ql-block"> 果然,马鸿宾的第35师骑兵团如同嚣张的猛虎一般走了过来。然而,他们并未料到红军已经设下了埋伏。当敌人进入红军的埋伏圈时,彭德怀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四射,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落马逃窜。紧接着,东北军白凤翔的骑兵先遣团也匆匆赶来,却同样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而逃。红军乘胜追击,利用地形优势将敌人分割包围。与此同时,敌另外三个骑兵团也被一一击溃。</p> <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敌一个团,击垮了三个多团,俘虏了700余名敌军,还缴获了一批轻重武器和战马。其中还包括了马术教官、兽医以及擅长钉马掌、修马鞍子的工兵,这些都为红军新建的骑兵队注入了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陕北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毛主席在吴起镇简陋的窑洞里心中激荡着诗意。他想到了彭德怀在历次战斗中展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和屡建奇功的英勇事迹,不禁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来到毛主席的住处,看到了桌子上放着的这首诗。他惊讶地发现诗的第一句正是他和毛主席在战前签发的作战命令中的一句话只是毛主席把其中“路险”写成了“路远”把“沟深”写成了“坑深”。当他读到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时心中一动觉得胜利不应该只归功于他一个人于是拿起笔来将“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毛主席的诗中没有自夸彭德怀的功绩也不居功自傲这种胸襟与气度让人敬佩不已。这段改诗的佳话在全党全军中传颂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了永恒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出席此次盛会的,是张闻天、博古、毛主席等党的卓越领导人,以及周恩来、邓发、李富春、聂荣臻、刘少奇、叶剑英、凯丰、贾拓夫、彭德怀等红军的杰出将领。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规划新形势下的陕甘支队行动方针。</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毛主席以高瞻远瞩的视角,首先报告了俄界会议以来的形势与陕甘支队的任务。他铿锵有力地宣布,中央红军已圆满完成一年来的长途行军,新的历史使命是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此引领全国革命走向胜利。他详细阐述了红军当前的作战方针和中心工作,强调必须继续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同时重视与西北同志的团结,共同谱写革命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讨论中,邓发、李富春、聂荣臻等将领纷纷发言,他们围绕会议主题,就如何粉碎敌人围剿、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拥护榜罗镇会议决定、打通国际路线、加强与西北红军联系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他们的发言充满智慧和激情,为会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强调,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已经完成了长达一年的长征,如今将开始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他指出,要实现正确的方针,需要全体同志的一致努力,首先要解决统一领导问题,由政治局委托常委去担当这一重任。吴起镇会议不仅是榜罗镇会议和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更是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批准了哈达铺团以上干部会议提出、榜罗镇会议重申的战略决策,决定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明确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这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的圆满结束,也宣告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在陕北的崭新篇章的开启。会议为1935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的顺利会师作了充分准备,对团结和汇聚西北革命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次会议对我们党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以及党在西北地区开始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重要准备,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陕甘支队发表了一篇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这篇宣言犹如一颗明亮的火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引领着红二十五、二十六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宣言中明确指出,陕甘支队与红二十五、二十六军的会合,是为了“开创西北苏维埃运动的新纪元,为中国苏维埃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迅速赤化全中国。”这一目标的提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全体指战员心中的希望之火,激励着他们为之奋斗。</p><p class="ql-block"> 宣言还强调,“我们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火索。”这一胜利不仅意味着力量的汇聚,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全体指战员要团结一心,为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保卫苏联而斗争。</p><p class="ql-block"> 这篇宣言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激励着全体指战员勇往直前,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而拼搏。</p> <p class="ql-block"> 说明:</p><p class="ql-block"> 1、查阅了大量资料,部分文章把红军到达吴起镇写为“吴起镇会师",据有关资料介绍,实际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并没有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吴起镇只来了几个陝北游击队员,向叶剑英要走30条枪,而刘志丹当时由于王明路线被捕入狱。除会宁会师外,这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只是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因而本文标题采用《到达吴起镇》。</p><p class="ql-block"> 2、本文参考引用了部分网络党史资料和《回顾历史:吴镇会师》一文中的部分內容,图片来自网络,感谢!</p><p class="ql-block"> 3、长征系列美篇共23篇,到吴起镇宣告长征结束,本篇为最后一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