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div> 2024年10月11日我们和同学一家共4人来到了美丽的桂林,在这里了游览了桂林山水,拍下了这些美丽的照片。</div> 广西自古属于中国汉地十八省之一,桂林是原广西省省会,自广西建省800年以来为广西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桂林在民国新桂系统治时期是全国模范省的省会,抗战时期作为中国抗战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div> 这张照片是我们下塌的酒店从19楼的窗户拍摄的桂林城貌。</div>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匈牙利的Attraction舞团在创意舞蹈《符号中国》里将象鼻山作为桂林山水的代表在春晚舞台上展示出来,这是第一次由外国演艺团体利用特殊舞蹈形式进行表现。2013及2014年象山景点两次获得央视新闻频道网络评选的“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 <p class="ql-block"> 象鼻山不仅是桂林的城徽、山水的代表,更成为了中国山水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符号。</p>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一片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宜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体现了桂林的历史文脉。 东西巷早在明清时期就盛极一时,鼎盛时还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美誉。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地标之作。 <p class="ql-block"> 王城正阳门最早叫端礼门。城门外原本建有宗庙、社稷坛。明末清初,宗庙、社稷坛毁于战火。清代,王城改为贡院,端礼门也随之更名为正贡门。从这时起,一些达官贵人开始在正贡门两侧建造自己的宅院,平民百姓们也随之而来,紧临王城城墙搭建住房。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临桂县志》中,开始出现了“东巷”“西巷”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王城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门,东门称体仁门;南门称端礼门;西门称遵义门;北门称广智门。王城因有作为贡院的历史,故在东、南、西三门上都嵌有和科举考试有关的石刻匾额。东门体仁门上的匾额为“状元及第”。该匾额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桂林籍新科状元龙启瑞刻造。龙启瑞初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江西布政使。</p> <p class="ql-block"> 1841年,在靖江王城东华门上,清廷为新科状元龙启瑞建造了一座状元及第坊。后来,张建勋、刘福姚登上殿试第一榜首。在此后4年的两科中,桂林继唐赵观文和陈继昌、龙启瑞之后,一连出两名状元,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传为佳话,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的名字被并列在坊前。</p><p class="ql-block"> 状元及第的左侧清晰可见状元名单。</p> <p class="ql-block">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由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靖江王城规模宏大,门深城坚,殿堂巍峨,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王城院内的一颗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 入端礼门后,沿正阳路北行约100米,即达承运门。承运门以“奉天承运”之意而得名,是王府的正门,现在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王府校区的正门。现在所见到的承运门为抗战胜利后建造,为中西合璧样式,屋顶为传统式样,门及墙体更具西洋风采。</p> <p class="ql-block"> 承运门内是一条石板铺就的石道,石面已经被岁月磨蚀得非常光滑。这段石道据说是王城仅存的最早遗迹之一,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这条石板路是明代藩王与王妃的专用道。</p> 石板路的尽头就是原来承运殿所在的位置。承运殿是王府的主殿,是靖江王处理政务的地方。该殿在民国初年新建,为广西省政府办公大楼。楼前的宽大月台、雕栏和台阶中间的丹陛石均为王府原物,其中丹陛石以桂林当地出产的灰白石雕成,历经近5个多世纪的风雨,云纹图案依然清晰可辨。 承运殿面阔九间,单檐歇山顶,为两层楼阁,前立面有6根贯穿两层楼的红色梁柱。明间梁柱上有联“三百载明代江山自度岭南底定边境咸宁遂昭新盛世河清海晏;十四传靖王藩府全凭桂郡安居城池永固乃坐享荣华燕舞莺歌”。上联是说靖江王府存在了差不多300年,下联是说明代靖江王前后共传了12代14位。 <p class="ql-block"> 国学堂在承运殿后面,是当年靖江王的寝殿。</p> 朱守谦(腊像),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皇侄朱文正之子,幼时父亲去世,后被朱元璋接入宫中抚育。洪武三年,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朱守谦启程到桂林靖江王府就藩。朱守谦是明王朝开国分封的第一批藩王之一,他作为第一代靖江王,是广西靖江王族的开创者,为他就藩而建造的靖江王府是广西乃至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后人追缅和探究明朝历史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p class="ql-block"> 图中第一个福字是由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设计的,此“福”字左侧是一只绶鸟,代表长寿,又像一个凤头,嘴里衔着灵芝,代表吉祥如意。右侧是一条盘踞的神龙,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合在一起就是龙凤呈祥,太平如意。</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福字是吕洞宾所写,左边像一对亲密的爱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右上面有一个小孩,中间是一个元宝,下面的田字像个粮仓。此“福”字能聚仙人福气,保佑全家和谐美满、富足安乐。一个家庭夫妻和睦,有子、有田还有钱,就是有福之家,所以就把这个福称为“全家福(符)”。</p> 在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舞台上,16幅不同形态的“福”字彩色拓片寄托着桂林人民的美好心愿,向全球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这些拓片的正式名称叫做“桂林彩色拓印”,又称为“王府秘拓” 1921年,孙中山先生曾驻节于此,设立北伐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省政府,是广西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中心。 广西贡院,清顺治年间,王城被废,朝廷在此建立了广西贡院,以利八桂学子应试科举、求官报国。 贡院规模最大时,共有5000余间号舍,可见广西虽地处偏远,但很重视教育。整个清朝,一共开考了正科恩科112科,广西因为先有南明抗清,后有太平天国的战乱影响,只开考了100科,却考取了590余名进士(298名桂林人)、4名状元(都是桂林人),考取的状元数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有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陈继昌。从这里走出的举子中有陈宏谋、岑春煊等人。 这就是科考的单独教室。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古代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后考试的地方,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场所。当你拿起毛笔体验一把古代科举考试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学子们一同经历那段难忘的科考岁月。</p> 监考老师的办公室。 <p class="ql-block"> 状原及第后,颁布圣旨,从此步入官家。这个也是自古以来读书可以作官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独秀峰是桂林市的标志之一。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誉,史称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围众山环绕,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登山306级可达峰顶,是鸟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观景台。</p> 独秀峰远近诸山环绕,犹如群臣朝拜,形成“孤峰不与众山俦”之王者气象,笑傲群山,被称为“群山之首,众山之王”。 独秀峰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其中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于此。更有太平岩内的世界文化奇观——“太岁”摩崖石刻。南麓南朝文学家颜延之的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 蹬上独秀峰,远眺桂林城。 <p class="ql-block"> 独秀峰顶留个影。</p> 桂林日月双塔,又称金塔银塔、情侣塔,坐落在桂林市美丽的杉湖中,是桂林旅游的一个绝美夜景观赏地。日月双塔由日塔和月塔组成,日塔高41米,共9层,通体为纯铜装饰,而月塔高35米,共7层,为琉璃塔。两塔之间通过湖底一条10米长的隧道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日月双塔不仅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标,也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们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和月塔。两座塔均为楼阁式山水塔,错落有致。 日月双塔还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成为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日月双塔的可以在杉湖沿岸观看,观看最佳时间是晚上,每晚双塔的灯光会打亮,一座为金黄色灯光,另一座为银白色灯光。 夜游两江四湖,灯光美景尽收眼底。灯火辉煌中打渔人表演渔鹰捕鱼。 帆船点点,再现当年江上漕运繁忙。 一曲古筝,荡气回肠。 莺歌燕舞,一派和谐吉祥。 夜色更浓了,灯火通明。 <p class="ql-block"> 桂林七星(岩)景区位于漓江东岸,因七座山峰的分列恰如苍穹高悬的北斗七星而得名,汇聚了桂林的“休闲(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浪漫、激情”,是桂林文化山水的坐标、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区、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七星山,是桂林东面的气象屏障,梳理着云雾的流动升腾,有地阔万虚、包容万象之气概。</p> 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桥梁建筑奇葩”的桂林最古老的多孔薄墩连拱石桥,古称“花桥虹影”是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花桥。桥面有风雨长廊,桥亭覆绿色琉璃瓦,桥身为磐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每年春夏,花开烂漫,桥畔繁花似锦,桥两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桥掩隐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桥因此而得名。</p> 以下雕塑体现了古代桂林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场景。 <p class="ql-block"> 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有一奇石,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魁星塑像。“魁星”为北斗七星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是主宰文运兴衰的星。对于追求功名的读书人来说,魁星是他们崇敬的对象,因为人们相信他能保佑考运亨通。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清两代,各地出现了诸如“魁星塔”、“魁星阁”、“魁星楼”等建筑,以表达对魁星的敬仰。</p> 月牙楼是桂林名楼,它坐落在月牙山的玉衡峰北麓,整个建筑由楼、亭、廊组成,飞燕敞阁, 错落有致,古色古香, 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月牙楼以其传统素食著名,有桂林素食第一楼之美誉。这里的素食有100多年的历史, 独具一格。 骆驼山(驼峰山)位于普陀山后,其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又因其像一只古代的酒壶,又称它作壶山或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 遂名之。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隐居于此,遍种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开如红霞一片,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称之为"驼峰赤霞"的景观。<br><br> 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山旁的盆景艺苑内与中国民间人士举行环保座谈会后,在骆驼山前的草坪上,发表了环保演说,他当时一边手摇一把桂林的折扇一边说,并诙谐地称之为"节能空调"。他当时就在这块石头后面。 <p class="ql-block"> 七星公园不仅自然风光迷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瞩目。公园内遍布着众多古迹遗址,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游客们可以在此感受到桂林悠久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领略到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p> 七星公园,作为桂林市区内最为宏伟的综合性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成为了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是自然美景的集大成者,更是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的完美融合。 <p class="ql-block"> 伏波山位于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唐代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米芾自画像、试剑石、珊瑚岩、千佛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乃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p> <p class="ql-block"> 伏波山又因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有“伏波胜景”之美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援将军的塑像。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征交趾(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必须解决粮饷的运输问题,曾重修灵渠以保证粮饷的接济,同时也惠及民生。马援在南征交趾中立下赫赫战功,人们怀念马援,就在伏波山上建祠塑像。至今伏波山上还有多处与马援相关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伏波将军马援为边境安宁所做出贡献的怀念之心。</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园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第二级平台上“u”形的临江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档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还珠洞入口处左侧的古钟为定粤寺的法器。古铁钟高2.5米,直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清代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定粤寺建于1651年,用于宣扬明朝叛将孔有德协助清朝平定两广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 千人锅以前都是放在叠彩山下定粤寺里的,原是定粤寺僧众用的锅。抗日战争时期,定粤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大铁钟和千人锅才移至这里安放。这口锅很大,口径5尺,深2尺,据说能够煮三担大米,供1000人食用,故得名“千人锅”。它铸于清康熙五年(1663年),也是在广东佛山铸造的。</p> <p class="ql-block"> 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古时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洞中最显弥足珍贵的遗迹,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神态自若,风度潇洒。</p> <p class="ql-block"> 试剑石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退一箭之地!"马援轿钉截铁地回答。对方自以为得计,二话没说便表示同意,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山,直飞到作乱犯境者出发的地界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p> <p class="ql-block"> 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 爬上了伏波山的山顶,你就会发现,漓江水在蓝天的照映下呈现出一片蔚蓝,而江边高低不一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红顶白墙、蓝顶白墙现代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 伏波山自古就有“伏波胜景”之美称,是个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一体的文化公园,也是桂林山水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杨向东:原国家税务总局四子王旗税务局工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四子王旗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