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唱起《勘探队员之歌》

暮雨(张晶晶)

<p class="ql-block">“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一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小时候,每当听父亲唱起这首昂扬的《勘探队员之歌》,我会为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地质勘探队员。</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大学,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他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大山的怀抱,当上了一名地质队勘探队员,从此也与崇山峻岭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父亲工作的地方在云南与四川交汇处的小凉山山区,那里高山连绵起伏,悬崖绝壁峥嵘险峻,父亲长年如一日在那里翻山越岭,勘探矿藏,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危险。</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父亲在大渡河沿岸树木茂密的峻岭中勘察,经过一片竹海时,一条躲藏着的青竹标蛇忽然向他窜来,父亲用地质锥猛一敲,结果没敲中,它窜到父亲手臂上狠咬了一嘴,父亲再次举锥还击,这才把那条毒蛇砸死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急忙用鞋带把手臂上段扎紧,让带毒的血液回流慢一些,然后想法尽快下山。如果按原路返回,时间太长,父亲的生命将难以保全,于是父亲和队友们选择从陡峭的悬崖攀附着古老的藤蔓慢慢地下去,才下到一半,父亲的脸已经开始浮肿,生命危在旦夕。</p><p class="ql-block">队友们喊着吼着鼓励父亲,父亲顽强地咬牙坚持着。最后,他们终于来到大渡河著名的铁索桥边,幸亏那里有一所医院,父亲这才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说起往事,有一件事是父亲最疼心的。那年,雅砻江上的一条渡船被江水冲走了,船上有十几个乘客,其中一位是父亲的战友,他渡江去办事,也被一起冲走了。江水里有滚动的石头,整条江搜寻不到一具尸体,石头磨碎了一切。父亲他们不甘心,专门到雅砻江流入金沙江的入水口守了好几天,还是踪影全无。</p><p class="ql-block">每当说起这事,父亲的脸上总是流出痛惜的神色。 </p> <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被调回城里地矿科研所搞研究,他大学主攻的是俄语,而写论文要用英语,那时已经三十多岁的父亲,不得不从英语字母学起。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晨曦中的父亲轻微地晃着头专注地读背英语的样子。就这样,父亲凭着勤奋好学不肯服输的精神,仅仅两年的时间,父亲就已经能用英语写论文和翻译英文版的科学文献了,并且完成了不少科研课题。</p> <p class="ql-block">父亲经常去野外考察,一去就是两三个月,回来的时候,他的头发总是很长,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p><p class="ql-block">父亲有两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是父亲站在吊桥上,满脸胡子,花白的头发被风吹乱,腰上挂着地质锥与罗盘,脚上穿着翻毛皮鞋,他身后的吊桥周围用粗绳结成网子围着,有些地方绳已经断了,而下面就是极深的河谷,河谷里的浪花有十几米高。</p><p class="ql-block">另外一张照片是父亲被挂在溜索上,只能模糊地看到他的一个身影,下面是深邃的峡谷,父亲被云雾围绕着,如同空中飞人,太阳就在他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我常问父亲,当时怕不?父亲总是笑而不答。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唱那首《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p><p class="ql-block">父亲每次唱这首歌时,脸上总是流露出激动的神色。我仿佛又看到父亲身穿灰色的工作服,腰里挂着地质锤与罗盘,脚蹬棕色的翻毛皮鞋,正在攀登险峻的陡崖,飒飒的山风吹起了他的头发……于是,我童年的许多疑问,都在父亲的歌声中找到了答案:“为祖国寻找宝藏”是父亲的人生理想,为此,他不惧狂风暴雨,不怕疲劳寒冷,总是一次次满怀希望地背起行装出发,再出发!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父亲,因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遇到困难绝不服输的精神,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