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适合拍照,按计划打车去了普陀宗承之庙 俗称小布达拉宫,离上次来承德已经是七年的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承德小布达拉宫是普陀宗乘之庙,正式名称为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p>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藏式三券门白台之上,有清式城楼 <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进入藏式山门,便见黄琉璃瓦覆顶的红墙碑亭。碑亭正面券门左右各有金色转轮装饰。亭内立有三通石碑,中间为乾隆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缘由。东侧《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以及西侧《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记述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及清廷对该部的抚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帝御笔。</p> 香炉与红墙碑亭 <p class="ql-block">红墙碑亭内立有三通石碑,记述了普陀宗乘之庙的建造缘由及历史背景,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p> <p class="ql-block">庙内共有6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高大的藏式建筑,门额为乾隆帝御题“广圆妙觉”</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高10多米,正中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帝题额“广圆妙觉”,白色墙上设有三层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代表藏传佛教五个教派,</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五塔门前置有一对石雕跪象,石象雕刻精美,身披二龙戏珠披挂,显得高贵华丽。象在古代是太平盛世的产物,它安详端庄,柔顺性灵,魁梧力大,被人尊为瑞兽</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式形制,正面镌刻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p> <p class="ql-block">远观大红台,西藏达赖喇嘛到避暑山庄觐见皇上时多居住在这,这儿便是普陀宗乘庙的主体建筑。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依山就势,自由布置了众多的红白台和塔门,主体建筑下边是18米高的大白台,拾级而上就是这高25米的大红台了</p> <p class="ql-block">庙内共有6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是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p> 通往大红台的台阶。 从大白台前的东西两侧,沿着石阶登道可来到白台顶部,共有104级台阶,代表着消除108种苦难中生、老、病、死以外的104种苦难 正好遇到旅拍的游客,蹭拍了几张,感觉穿着藏袍在这里拍照还挺应景的。 远观棒槌山。 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垂直琉璃佛龛六个,供着六尊无量寿佛。据说是为庆贺乾隆六十华诞而设,黄绿相间,极具装饰作用 在大白台顶大红台前耸立着四根高大的经幡杆,经杆上挂满了五色经幡。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西藏的宗教习俗,据说经幡之上印有佛经、咒语或吉祥图案,随风飘动,象征着诵经和祈福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共有三层。大红台内部结构复杂,包含五至七层的三层阁楼,每层有44间,四面合围,称为“群楼” 光影不错,拍了几张。 万法归一殿<br>为整个寺庙的主殿。通过东红台御座楼登踏道向上,为第三个平面——万法归一殿。这是万法归一殿的大金顶 万法归一殿的大金顶 坐南朝北,位于大红台群楼平台西北的最高端,有一座铜鎏金鱼鳞瓦覆顶的重檐六角亭。殿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上层檐下悬有乾隆帝御题“慈航普渡”云龙匾。 大红台二层上超广角拍了几张。 大红台二层上拍的大金顶 在大红台的二层拍了一些玻璃上的影子。 一上午随走随拍,和七年前比对普陀宗乘之庙的了解更深入了一些。 第二天我又二进避暑山庄,这次是坐观光车游避暑山庄的另一部分,在二号观景台拍了一张普陀宗乘之庙的全景,这次的承德之行算是对七年前的补充与完善,知足了。 明天的计划是二进避暑山庄坐车游览避暑山庄的另外一些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