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中同华技术课堂】贴士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系列文章为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内部专家原创文章,方便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数据资产特性与价值尺度研究系列之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剑桥——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研究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 林——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伯阳——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董事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本文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尝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数据观,在此基础上开展立足于资产评估专业需要的“数据”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OTY1NTc3OQ==&mid=2247483865&idx=1&sn=6b7185bfdb2dac5efc79a31070487f3b&chksm=c3544055f423c9435b3993578a5a78c2f295a3bc6dc844cdff75eb2b00e2a296eb088d1414c3&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上一篇文章</a>中,我们对广义数据依照运动传播形态加以区分,分别命名为“来源数据”“信息”和“备份数据”,其中狭义数据包括“来源数据”和“备份数据”,归属于物质范畴,“信息”则归属于意识范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主要围绕如何理解狭义数据的客观性进行探讨,重点是希望树立对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以支持构建关于数据资产的认识。我们侧重于从两个方面理解数据的客观性:一是数据传播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本文的主题;二是人与数据的辩证关系,主要在下一篇文章中探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我们的主要观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观点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数据的传播本质上是数据的运动,通常包括“信息化”环节(来源数据——信息)、“备份化”环节(信息——备份数据),以及后续可能存在的信息与备份数据之间的往复转化环节(备份数据——信息——备份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数据的“备份化”需要依托物质载体。成为载体的物质通常具有“物质”和“载体”双重属性,当人抱有传播信息的目的介入数据传播时,该物质通常才被视为“载体”,数据性质为备份数据;否则该物质通常被视为“物质”,数据性质为来源数据。数据利用的目的通常决定了一份数据是由“物质”属性还是“载体”属性呈现为主要属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当人抱有传播信息的目的介入数据传播时,备份数据通常被赋予“其反映的信息应当与其来源数据反映的信息尽可能保持一致”的任务,这种信息上“看齐”的任务要求,是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的辩证关系中联系的一面,即“同一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数据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变化,使备份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产生相对于来源数据所反映信息的差异,这是二者辩证关系中区别的一面,即“差异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同一性”是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备份数据与来源数据所传播信息尽可能保持一致”通常是人所介入的数据传播活动贯穿始终的内在要求。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的同一性以来源数据为标准,以信息为中介;备份数据之间的同一性以上游传播环节为尺度,最终依然以来源数据为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数据变化不否定数据的稳定性。数据的每一份备份都与同一传播链条上的其他备份,以及他们共同的来源数据持续不断地保有着一种“同一”关系。这意味着备份数据既不能凭空出现,也并非孤立存在,具有相对于来源数据的“稳定性”。具有“稳定性”不等同于“完全一致”,数据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变化,人从不同备份数据中获取的信息即使存在差异,这些信息也是对特定来源数据的扭曲反映,而非对其他来源数据的反映。因此,数据产生变化不应当成为否定数据具有稳定性的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备份数据相对于来源数据的差异应视作同一数据的质量缺陷。“数据质量”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数据的特性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备份数据相对于来源数据的偏差的出现,通常与“指定条件”所蕴含的人的目的相违背,可以认为该差异属于一种数据质量缺陷。备份数据相对于来源数据的差异是运动着的数据相对于自身的差异,并非“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这些备份数据之间的这种差异也应当视为“同一数据的备份”在数据质量上的差异,而非“不同数据”的差异——具有同一来源数据的备份数据,连同它们的来源数据,其实是同一份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数据具有树状结构,具有同一来源的数据是树状结构下的同一数据。“从同一来源数据出发的多条数据传播链”形成了树状结构,这些传播链之间的分支处可能位于来源数据节点,也可能位于某个备份数据节点。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是同一份数据,正如“树根”与“树枝”是同一棵树,不能割裂看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对不同备份数据是否为同一数据的认定不需要考虑数据是否发生变化,更不需要考虑变化是随时间推移而自然产生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而是仅应当考虑他们是否拥有相同的来源数据。例如,数据集合α=[1,2,3],当α在传播中损失了“1”,符号表示方案改为了英文字母,传播的结果为α’=[B,C],此时由于α与α’拥有相同的来源数据,它们实际上是同一数据,蕴含反映相同的信息的要求(尽管因α’存在信息损失而难以实现)。再例如,反映某物质第一日运动状况的数据集合α=[1,2,3],反映该物质第二日运动状况的数据集合β=[4,5,6],那么由于二者分别是表示该物质“第一日运动状况”与“第二日运动状况”的符号(如通过视觉传播,两日间作为属性主体的光子通常并非同一批光子,通过听觉或其他渠道传播的情况同理),α与β拥有不同的来源数据,它们实际上是不同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一份来源数据通常可以视为由多个来源数据聚合形成,即多个树状结构构成的数据“森林”。聚合起来的多份数据可以视作一份数据。上例中,α与β可以聚合为数据集合γ=[1,2,3,4,5,6],如果α’是α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备份数据,那么α’也是γ的备份数据,它们是同一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存在两种值得商榷的观点。其一是“不同载体上的数据一定不是同一数据”。该观点是错误的。错误可能源于两种情况,一是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二是否定了“物质具有稳定性”。其二是“占有了(备份)数据的载体,即是占有了数据。”该认识在很多情况下不准确。更为严谨的说法是:占有了备份数据的载体,即是“持有”了来源数据的一份“备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人不能占有来源数据。从“量”的角度看,来源数据是一种非常具体,以至于难以描述的物质属性表示符号。人想要尝试去描述它,仅能做到尽可能详细地概括,而一概括就会产生信息的损失。这种一概括就会产生信息损失的符号不可能为人所占有。从“质”的角度看,来源数据是自然固有的天然符号,并非人的创造,人也不能实施“占有”这种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来源数据与其备份数据是同一数据,人不能占有来源数据,就不能占有数据的整体。人可以做到的是,掌握传播自来源数据的部分信息,并仅针对这些信息制作备份数据,以及“持有”和“利用”备份数据等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查看全文请点击下方</b></p> <h3><strong>阅读原文</strong></h3></br><h3><strong>参考文献</strong></h3></br><h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48-549.</h3></br><h3>[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 数据质量评价指标:GB/T36344-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lK3bysRkT2QxDgC-GUPD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