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人活着的意义

伏羲师范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熊老师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峡江的转弯处》心得:</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很薄,看起来很快。只用了两天晚上的时间,就一口气全看完了。上一次有如此阅读快感的书还是《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这一晃就隔了一年了。成年人培养阅读习惯很难,尹烨在接受俞敏洪访谈的时候说,如果一天只看两页书,就劝你不要看书了。他看书是得一口气看完,会给自己腾出专门的四五个小时来看书。他说这样看书逻辑才会连贯,也才可能引发“心流”。我虽对“心流”的体会并不那么深,但是看陈行甲的这本自传,内心确实会感觉到一阵阵暖流。有一种舍不得放下的感觉,以至第一天晚上看到了凌晨两点还没有睡意。我能感受到陈行甲是在用他的生命写书,当然前提是他无论对母亲的爱,妻子的爱,百姓的爱,都是在用生命去践行。《大学》里说正心诚意,《中庸》讲“至诚如神”,也许就是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才让他的运气如此之好!有最慈爱的母亲的教导,有最声明大义的妻子辅佐,有巴东的老百姓的支持,在人生下半场刚开始做公益的时候,就有中兴的董事长侯总赞助……人生真的跟开了挂一样。</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的运气之所以如此之好,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品行端正,踏实勤奋,甚至是他只讲耕耘,不图回报才真正有了最大的回报。他从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急流勇退,变成了到处求人的高级“叫花子”;年近五十的“成功人士”,为了给贫病的儿童省50块钱打车费,在凌晨的深圳街头拼命奔跑,追赶最后一班公交车,不但不觉得“苦”,反而每每回忆起来,那奔跑时呼呼的风声都仿佛还在耳边,还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时候内心充盈着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中庸》说:“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陈行甲在投身公益四年后,回应一位长者叮嘱他“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我们要做这个时代的信者!”时说“我仍然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对弱势者的悲悯是人活着的意义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本好书看完之后确实感觉浑身有力量,跟充了电一样。大概书的内容也是有频率的,跟自己的频率对上了,才真正能够感受到“心流”。这两个月连续看了《我的二本学生》《大众哲学》《县中的孩子》《向光而行》《陈行甲人生笔记》五本书,最有感觉的还是这本书。《大众哲学》有很多启发和思考,但是看得断断续续的,加上内容稍微难一些,还不是太能把握整体。以前看书总是贪难,文学类的作品基本不看,当代人写的书也基本不看,现在看来还是太局限了一些,最重要的是难的书看得太慢了,很难有成就感。与其总是徘徊在哲学的大门外逡巡不前,还不如浸淫在文学的殿堂里多多充电!</p> 摘抄原文 <p class="ql-block">摘抄一:曾有一个好朋友跟我说,看到我在一个被邀请参加活动午宴的场合,主桌上没有我的名字,附桌上也没有我的名字,我仍然坚持没走自己搬了一个凳子在附桌上挤着坐下的情景,他说他看到这个情景特别难受,说如果你还在继续当书记何至于被人冷落成这样。我当时笑着跟他说可是我已经不是书记了呀,为什么我必须一直享受书记的荣耀尊重呢。我在决定转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有可能面对的这些落差,事实的发展也大概如我所料,曾有多年很关心支持我的朋友,慢慢就联系不上了,发微信不回复,约见面不再理会。我知道的原因大概是一些人对我辞官不做有些失望,也有的可能觉得我成了一个"高级叫花子",对我敬而远之。面对这种状况,我也并不难过。就算被当作"高级叫花子",也不是一件令人羞愧难过的事情,要知道有些极端弱势群体,弱到连乞讨的声音都发不出来,我愿意帮他们发声。虽然平台变了,我还是我,"天空海阔,要做坚强的泡沫"。我感激那些与我同行的人,感谢那些为我鼓掌的路人。而与我渐行渐远的朋友,我也微笑作别,尊重彼此的选择,不道德绑架。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我对我的选择很坦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抄二:窦窦也曾打趣我:"行甲大哥,我墙都不扶,就服你!好多我看来好一般的事,甚至扯蛋的事,怎么在你眼里都能看出那么多的好来……"小伙伴和窦窦的感慨,我仔细琢磨了一下,现在看来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我是一个外行一脚踏进公益领域来的,是新兵,所以每一点点收获和进展我都会很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抄三:回看我的人生上半场,我有一种迈过南天门之后回头看着自己的躯体留在云中的感觉,既真实又恍然◇平静中有一点淡淡的幸福感。我想起刚到深圳不久,我租住在罗湖一次应邀到南山参加一个企业家的活动,因为那个企业家曾透露出对我的公益项目感兴趣的意向,为争取到他可能的支持◇我一直待到深夜11点他的活动结束。走到大街上,我用手机地图一搜◇发现附近最后一趟回罗湖的公交车十分钟后抵达◇但是公交站离我1200米。坐公交回家2.5元◇打的回家这个距离约50元。我背着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撒腿就跑,快到公交站台的时候,刚好公交车徐徐进站。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夜在南山的路灯下奔跑时耳边的风声,记得赶上车后擦汗时的喜悦。虽然那个南山的企业家最终并没有支持我的公益项目,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想起那个奔跑的夜晚时的喜悦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