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观考古博物馆(1)

无霜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观考古博物馆回来后,想想还有博物馆三楼、四楼的文物精品没看到,欲罢不能,时隔一周,我们第二次又来到了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第二次参观考古博物馆,入馆后,我们就轻车熟路直奔三楼展厅。</p> <p class="ql-block">三楼展出的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的 第二个专题:“宅兹中国”。这也是我们这些喜爱观看青铜、玉器观众大开眼界的一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宅兹中国” 四个字,出自于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当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铭文中的“中国”一词,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来源。</p> <p class="ql-block">“宅兹中国”专题展,荟萃了夏商周三代的文物精品,以实物说话,呈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旺盛活力。</p> <p class="ql-block">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并走向鼎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风格,价值取向和文化格局的形成时期。 </p> <p class="ql-block">夏商周文明的辉煌强盛,离不开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成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汇和辐射到</span>周边众多邦国,中原又能够博采周围各个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中心之中的核心文化。</p> <p class="ql-block">新岩遗址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刘寨镇新寨(原名新岩)村。</p> <p class="ql-block">新岩遗址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洛阳二里头文化,以“最早发现刻在陶片上的龙纹”遗存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柜里,上层就是新岩遗址出土的公元前2050年至公元前1750年的陶器,下层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些器物似乎不大起眼,但看标签,它代表的是中国3800至3500年前漫长的烧造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这件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罐, 我若不看标签,真不知道它是大约4800年前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年代距离今有3800年~3500年。</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上,挖掘出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宫殿的建筑基址、平民的手工业作坊、住址、墓葬和窖穴。</p> <p class="ql-block">这个陶盉,就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作坊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陶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还有这种铜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喝酒用的铜酒杯。</p> <p class="ql-block">盛酒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就是出土了这些青铜冶炼制造的戈、刀、斧等工具和武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不但看到了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史料、模型和图片,还看到了绿松石龙行器原件,作为“超级国宝”,被放置在大厅中央的独立展柜中。</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龙行器原件,由两千多片小绿松石粘嵌而成, 龙的腰部还系有一个铜铃,能对应《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被誉为“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都是出土自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玉礼器。</p> <p class="ql-block">三孔玉刀。</p> <p class="ql-block">玉环、玉钺、玉柄等</p> <p class="ql-block">礼器中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王朝实证:二里头遗址揭露出一个规划有序、布局严谨、功能齐备、等级分明、礼乐初成的华夏王都,标志着东亚地区夏王朝国家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同时期的各文化区中开始居于优势地位,向周围地区施以强大的辐射,在多元一体格局中逐渐成为核心,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墙前,独立展柜里陈列的“玉璋”。玉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是天子诸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有祭祀与宗教寓意,玉璋常用于祭祀活动,象征着与神灵的沟通和对自然神祇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殷墟: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两岸,有一处面积约达30平方千米并载入史册的重大考古发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殷墟为商王朝晚期都城。</span>这是展厅中模拟"殷墟"的沙盘模型。</p> <p class="ql-block">1928年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殷墟进行发掘,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对殷墟的发掘从未间断,堪称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殷墟历经商王盘庚至帝辛八代十二王(公元前14世纪末~公元前11世纪中叶),或武丁至帝辛七代九王(公元前13世纪中叶~公元前11世纪中叶),是一处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密集居民点的特大型都邑。在殷墟发现的遗存极为丰富,有宫殿、宗庙、居址、王陵、中高级贵族墓、大型墓地、车马坑、甲骨坑、手工业作坊等,还有大批甲骨、青钢器、玉器、骨器、石器和马车等。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殷墟的发现始于甲骨文。清朝末年,金石学家王懿荣最早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一种古老文字。之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收集研究,确认这就是商代甲骨文,罗振玉还查访到这些甲骨文源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p> <p class="ql-block">1928年至1937年,以董作宾、李济等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发掘。</p> <p class="ql-block">商朝以甲骨文著称于世,"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块“刻辞卜甲”是商代(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在河南安阳花园庄东地3号甲骨坑出土的</p><p class="ql-block">甲骨文。</p><p class="ql-block">这块卜甲的刻辞内容为:</p><p class="ql-block">(1)辛酉卜:丁先狩,乃又伐?</p><p class="ql-block"> (2)辛酉卜:丁其先又伐,乃出狩?</p><p class="ql-block"> 大意是卜问先狩猎还是先举行伐祭。</p> <p class="ql-block">这块商代“刻辞卜骨”是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地出土的,(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骨正反两面有钻、凿、灼的印记,刻辞内容:</p><p class="ql-block">御员日丙豕,又毁丁妣。又妣戊家。又父乙豚。</p><p class="ql-block">妣是指女性祖先,豕即猪,豚即小猪。这片甲骨占卜用豕祭祀(妣)丙、妣丁、妣戊,用小猪祭祀父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块商代“刻辞卜骨”(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刻辞内容有三组:</p><p class="ql-block">(1)祖庚豚,父乙豚,子豚。</p><p class="ql-block"> (2)御鹰丙鼎犬,丁豚。</p><p class="ql-block"> (3)御臣,父乙豚,子豚,母壬豚。</p> <p class="ql-block">商朝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巅峰, 这个展区的展品,主要来自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墓主人妇好,是商朝时期武丁王的配偶,大名鼎鼎的女将军,她不但能帮助武丁王处理朝政,还有领兵打仗的军事才能,为殷商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武丁王不仅赐封他,而且还让她主持大型的祭祀活动,妇好是及王后、女将军,封地首领和祭司于一身的传奇女性。</p> <p class="ql-block">妇好于武丁中期长辞人世,悲痛的武丁王,没有将妻子葬在王陵区,而是葬在了宫殿区内、池苑之畔,墓上建起享殿,供武丁与后代追思祭拜妇好。这体现了武丁既不忍夫妻阴阳相隔的悲情,又依仗女战神守护社稷的期许。</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铜方鼎,口沿下有一周夔龙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这尊“司母辛”铜方鼎重达117.5公斤,是不多见的商代大型重器,也是考古博物馆的镇馆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过的商代王室墓葬。考古研究所于1976年对妇好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墓中出土铜器、玉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等1928件。</p> <p class="ql-block">其中青铜容器468件,玉器755件,宝石制品47件,骨器564件,另有海贝6800余枚。青铜礼器210件,有妇好铭文的多达109件。</p> <p class="ql-block">丁酉卜,宾贞:妇好有受生?王占曰:吉,其有受生</p><p class="ql-block">这片甲骨,记载了卜卦人问妇好,是否怀孕?武丁占卜的兆相是,妇好已怀孕。武丁为妇好生育之事占卜甚勤,目前所见卜辞多达30余条。占卜内容非常详细,包括是否怀孕、是否为保胎举行祭祀、怀孕是否有生命危险、推算预产期、推测生男生女等。</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出土的玉鸮,呈站立状,尾与足之间有槽,头顶后有一上下对穿的小孔,可插嵌亦可佩戴。</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妇好墓出土的两个铜钺之一,呈长方斧形弧刃,两侧边外侈,并铸有" T "字形凹槽。肩下有两对称长方形穿,其下以云雷纹为地纹,上饰有两条侧身龙纹。其中一侧兽鼻上铸铭文"妇好"二字。(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p> <p class="ql-block">在夏朝,铜钺是军事征伐、刑杀之权的象征, 这是在妇好墓出土的铜<span style="font-size:18px;">钺, 可见妇好这位女将军手中的军权之大。</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个独立展柜里,展示的就是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此杯制作精美,采用了浮雕和透雕的技法,使得象牙的质地和绿松石的色泽相得益彰,杯身上饰有兽面纹、云雷纹等图案,充满了神秘和庄重感,这也是考古博物馆的镇馆国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两把是妇好墓出土的长柄酒勺——挹酒器, 长30cm,宽7cm 看这酒勺这么长,可以想象。盛酒的器皿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酒尊制作得也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出土的铜圆鼎和圈足铜觥。觥是一种盛酒器,这种工艺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反映了商代时期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出土的扁圆铜酒壶、</p> <p class="ql-block">铜方尊。</p> <p class="ql-block">铜方壶、</p> <p class="ql-block">这些盛酒器,壶身都饰有兽面纹和云雷纹,这些纹饰精美且富有神秘感,展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玉柄型器和环形玉龙。</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贝、龟型刻刀、玉鸟刻刀。</p> <p class="ql-block">玉镯型器、玉环和玉璧。</p> <p class="ql-block">玉手环,玉刀、玉匕。</p> <p class="ql-block">玉刀、玉匕首形器、蝉纹玉匕、带齿兽面纹玉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铲、玉韘、玉扳指等玉器。</p> <p class="ql-block">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形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p> <p class="ql-block">玉鸟、玉兽面、玉人、玉虎、玉熊玉羊、玉象、玉鳖等玉器。</p> <p class="ql-block">玉鹦鹉、高冠玉人、玉鹿、玉鱼、玉兔、玉狗、玉熊、玉马等玉器。</p> <p class="ql-block">玉矛、玉戈。</p> <p class="ql-block">铜刀和镶嵌绿松石的铜戈。</p> <p class="ql-block">在殷墟发现之前,商朝只是一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王朝,自从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商代的社会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也证明了商朝是一个确凿无疑存在,且文明高度发达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是位于四川省户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一个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组成的大型遗址群。自1927年发现以来,共计开展了30余次考古发掘,发现宫殿建筑、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象牙等文物,展示了古蜀先民的建筑技术水平和宗教祭祀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86、2020年发掘的8座祭祀坑,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前1000年,相当于商代晚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古蜀人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片装跪坐铜人(公元前1000~公元前1046年)保存完好 ,正脆身姿,阔口,大眼,粗眉,大耳,粗颈,方顾,头戴冠,冠后上卷成角,身穿对襟长袖衣,腰间系带双手,手心向下,正置于腹双腿分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有它的故事和历史渊源,展品太多,不能在此详细表述。</p> <p class="ql-block">“文明起源”的第三个专题“大国一统”的第一部分“礼乐大成”:</p><p class="ql-block">大约公元前12世纪末,或公元前11世纪初,活动于关中一带的周人迁至岐山脚下,在陕西扶风与岐山两县北部的周原兴建都邑,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和社会,此时期称为"先周"。公元前1046年周人挥师东进,灭商后建立西周王朝,以丰镐为都,推行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p> <p class="ql-block">张家坡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马王镇西的张家坡村,坐落在丰京遗址的范围之内,钻探结果表明该墓地有1500多座西周墓葬。1983年-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张家坡西周墓地,共发掘各类西周墓葬390座,包括双墓道大型墓1座、单墓道大型墓3座、竖穴土坑墓340座、洞室墓21座、车马坑3座和马坑22座。墓地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4座带墓道大墓为中心,大墓中出土多件含"井叔"铭文的青铜礼器,显示墓主是西周时期世袭贵族家族的几代族长﹣﹣井叔及其夫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组</span>玉佩,是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的文物,由3件玉瑛、4件五管和148件玛瑙珠等组成的串饰。</p> <p class="ql-block">玉戈、玉环和玛瑙串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玉璜(左),玉龙(右)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的文物,玉龙</span>作蟠龙状,鼻向上翘,张口,"臣"字形眼,头顶有角,腹下有爪,卷尾,背上有状凸棱,身上刻鳞形纹。在背部和腹部各有一个穿孔。</p> <p class="ql-block">东周王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河两岸,是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至周为秦所灭(公元前256年)期间的周代都城。1954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5月前属中国科学院)洛阳工作队对其进行了长期钻探和发掘。</p> <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东周城遗址出土的“石编罄”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这种石编罄由多个石片组成,通过敲击这些石片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宗教仪式、庆典活动或宫廷音乐演奏中。</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钺和马车零件,有铜轴饰、铜軏等。</p> <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东周城遗址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还出土了众多其他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共同构成了东周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化面貌,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此玉琮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周的文物(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玉琮是透闪石软玉,褐色。外方内圆,器作方筒形,中为圆孔,两端有射。器四壁雕刻有相同的鸟纹,玉琮与玉戈同出土于该墓东南隅的棺椁之间。这种四壁刻花纹的球在西周玉琮中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问鼎中原</p><p class="ql-block">鼎是炊器、盛食器,用以烹煮肉类,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知,鼎在周代逐渐形成完备的'使用制度,具体而言可分为四类:正鼎、镁鼎、陪鼎、铡鼎。</p> <p class="ql-block">鼎是商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p> <p class="ql-block">鼎作为炊器、盛食器,是商周时期贵族的日常生活器具,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所谓"间鼎中原",反映了铜鼎作为商周礼器群的核心器类,并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视作王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是中国古代五大铜矿之一,被誉为“江南聚宝盆”。遗址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铜矿遗址。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西周时期的铜人面饰。</p> <p class="ql-block">与铜人面饰一同出土的铜头盔。</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共同构成了东周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化面貌,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这些文物共同构成了东周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化面貌,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文字溯源 赓续文脉</p><p class="ql-block">双墩遗址</p><p class="ql-block">双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吸墩村,年代跨度在公元前5300﹣前5100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发现较多的刻画符号。刻画符号分为单线、双线和多童线三种类型。据形状可分为象形和几何形两大类,象形符号有鱼形、酯形、鹿形、整形、叶脉形、花瓣形等、几何形有三角形、方框形、十"字形、同形、國國形、建筑形等。</p> <p class="ql-block">双墩刻画符号时代早、数量大、种肉多、内容丰富、构成了双墩造存文字起源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铜牺尊是盛酒器,外形</span>为一站立状怪兽,身上附着四只动物,盖把是只凤鸟,顶有柱状双角,兽鼻隆起,耳细长而竖起。腿短而粗壮,短尾兽腹两侧各有一鸟形竖扉,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的国宝级文物,在陕西长安化旗出土。展讯资料的封面就是它,考古博物馆门口的石雕就是以它为原型。</p> <p class="ql-block">  考古博物馆三层的展品最多,内容是最丰富的, 信息量非常大,暂为朋友们介绍到此。</p> <p class="ql-block">展厅三层出口,有个编钟互动体验区,放着一组复制的古编钟。</p> <p class="ql-block">游客用木锤轻敲编钟的鼓边,就可以听到编钟发出清脆的音声。</p><p class="ql-block">至此,博物馆三楼我们走马观花参观完毕,四楼的参观内容,放在下篇,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我的下篇游记《第二次参观考古博物馆(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