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秀今黑唱大戏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酌秀——张嵩——鸣珂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嵩族谱二序:“酌者,张之土音;秀者,相之雅音,因唐时出过一门三宰相;后人为避祖宗名讳又称酌秀”。后两个名子穿插使用,直到解放后确定为张嵩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张嵩村,一个北方黄土高原的普通乡村,坐落于山西最大盆地暨运城盆地中部的一条土岗上。蜿蜒的涑水像一条白色的飘带,从土岗的斜坡下流过,注入西南的洼地。蒲州府西八县通往运城的官道,从村中迤逦穿过,至今村民还习惯性地把此道称为“庙道”。官道把全村分为三社:西社地势最高为龙头,北社次之为龙身,南社较低为龙尾。全村南望中条山,北倚峨嵋岭,虎踞龙盘,得天独厚。建国前涑水改道,后人民政府又大兴水利,先后修建了夹马口、尊村北南两处引黄工程。张嵩村在涑水改道后依然田连阡陌,沃野万亩,旱涝保收,物产富庶。</p><p class="ql-block"> 按照建制管辖是蒲州管猗氏,猗氏管盐池,这就是县志中有记载的“猗氏盐池”之来历。而在盐池的管理中,历朝历代都在严格把控客水不能进主水。就是说从中条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泉水,自北而南的汾河、涑水河、白沙河等等支流须绕过盐池,为此盐池四周建有七十二道堰,意在挡阻挡客水侵入盐池。为了有效排泄洪水,在盐池东端建有鸭子池,西端建有北门滩、硝池滩,北边建有姚暹渠。为有效缓解水患压力,又建有苦池滩、樊村滩、王见滩、黄仪南滩、太后滩,这些滩地都是从东而来,在张嵩村北仅一公里的地方绕道向西南而泄。究其原因就是张嵩村选址是建在周边地势的最高处,因为管理盐池的行政机构必须设于能有效避免水患的高台之地。其地势之优现在站在原鸣珂里冢原址就可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令郇伯封国,猗顿富兴;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张嵩本是一个人名。据《张姓起源》《张姓的来历》等史书和张嵩村志、张嵩族谱记载:张嵩村共使用过三个村名:第一个叫做鸣珂里,第二个叫酌秀,第三个叫张嵩。</p><p class="ql-block"> 鸣珂里为夏朝村名,因当时为夏朝管理猗氏盐池的盐官鸣珂里而得名,其驻扎在猗氏(猗氏古城)县南15里,北临涑水,在此地居住管理盐池,一直沿用为村名。商朝初年,朝庭派遣济国公、御驾将军张嵩(张氏第29代祖),镇守晋宝——“猗氏盐池”。张嵩系尹城派台骀张氏后裔,举家从太原晋祠王郭(大的城廓)迁徙至河东鸣珂里。</p><p class="ql-block"> 唐朝中叶张氏后裔中出了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一门三代在朝中为宰相,史称张三相,成为名门望族,后人为避讳祖先人名,遂将张嵩村改名为酌秀村。张嵩族谱二序:“酌者,张之土音;秀者,相之雅音,因唐时出过一门三宰相;后人为避祖宗名讳又称酌秀”。后两个名子穿插使用,直到解放后确定为张嵩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里倒是鸣珂里无人知晓了,甚至连县志也没有记载。临猗县原县志办主任宁新杰曾在30多年前就牛杜镇原西城门外一幅楹联“牛尚书兴大业首出鸣珂里,杜相国佐贞观人迷风丽村”写了一篇文章刊于运城日报求解“鸣珂里”三字。直到看到张家族谱序上的鸣珂里及张嵩村的鸣珂里冢坟等记载,方才解开了他对鸣珂里三字的迷茫。</p><p class="ql-block"> 由于鸣珂里只是在民间资料中出现过,以至于一些权威书藉也以讹传讹,《辞海》:“皇帝、贵族所骑之马笼头皮件相连所用的高级玉石,碰撞时所发出的阅耳声响,谓之鸣珂里。”其实鸣珂里就是一个人名后来演变为地名。时任唐朝宰相张嘉贞在中原怀念其家乡故居,将在洛阳思顺坊的宅氐街道命名为“鸣珂里巷”。张嵩村正东有一高大冢坟曰“张嵩冢”,距此1.5公里的村西北有一高大冢坟曰“鸣珂里冢”,无论是衣冠冢还是遗(衣)物冢,充分说明是一个人的存在。解放后这些遗迹都在,文革中平田整地,连同乔阁老占地十余亩的陵园墓地被掘,墓地10余座坟茔棺材板散落遍布,骨殖也四处抛撒,乔阁老家族有皇家风格的陵墓建筑而惨遭毁灭。族中年长者连夜将几筒墓碑推倒,拖拉到低凹沟内用土填埋,才使部分文物得以保存,前十多年又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张嵩村现常住人口4000人,现有土地9600多亩;村庄呈南北狭长偏西丁字状,全村共有13个居民组,具体为南社、北社、西社和小南村(自然村庄组成)。分别居住着乔、路、张、景、荆、孙、王、陈、咸、令狐等十余个姓氏村民。其中乔、路、张、景、荆等为人口多的大姓,均为元朝中叶、明代初期以前迁居张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张嵩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谱写了张嵩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乡村的戏台对于老人们来说,戏曲是他们青春的记忆,是情感的寄托,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是新奇而有趣的文化探索。得知村里要唱大戏,村里的村民早早就对邻村的七大姑、八大姨地广而告知,盛情邀约亲朋好友相聚看大戏,早早放下手中的活计,开着三轮电动车,来到现场“抢占”看戏的绝佳位置。</p><p class="ql-block"> 演出现场,伴随着一阵激昂蒲州梆子的锣鼓,演出正式拉开帷幕。万荣蒲剧团演员们字正腔圆,唱念做打,韵味十足,一颦一笑传递戏曲神韵。用深厚的唱功、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赞扬,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大家时不时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方寸舞台、精彩表演,台下观众喜笑颜开。</p><p class="ql-block"> 乡村唱大戏,“唱”响了民族团结新赞歌,“演”出了乡村振兴新时代。戏台下村民们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戏曲表演,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描绘出了乡风文明、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p><p class="ql-block"> 坐在台下的观众,盼望的其实不是听戏,而是因为唱大戏的这几天,很多美食小摊贩也会在这个时候出来摆摊,这个,今天就来近百十个地方名吃滩点。</p><p class="ql-block"> 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台下热热闹闹地吃,煞是好生热闹的场面。请大家跟随着挂一漏万的镜头,一起来到酌秀村感受这实实在在的乡村戏曲的魅力所在…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制作:张杰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音乐选编:谷金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