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之养云轩:云影徘徊处,古韵悠然生

雷雨虹(王洪)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养云轩建筑本体及院落系统保护修缮工作完成后,于2024 年 10 月 16 号修葺一新并重新开放。多年未开放的颐和园隐秘皇家四合院,此次重新开放,可以感受这座乾隆时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养云轩大门为钟式门,石制门楼的形状像一台座钟。门楼题额“川泳云飞”,两侧镌刻乾隆御笔楹联。</p> <p class="ql-block">  自颐和园东宫门进入看到慈禧太后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臣金碧辉煌的“仁寿殿”向长廊方向沿昆明湖畔前行。</p> <p class="ql-block">站在昆明湖边,仰望佛香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  路过“水木自亲”码头金光闪闪“探海神杆”,用于悬挂汽灯,作为慈禧太后莅临颐和园的信号灯。</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长廊的东入口——邀月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名句孤独寂寞意境命名的光绪御笔邀月门,如今游客像是一片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摩肩接踵,如潮水一般汇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正对养云轩的门,是一座精致的小石拱桥,纵跨湖面,而拱桥的位置正处在葫芦的束腰上,东部是葫芦的大头,西部是葫芦嘴的上部,构思巧妙。湖内又有荷花、睡莲等水生观赏植物,沿岸是葱郁的古柏,浓阴被覆湖上,水中倒影参差,将养云轩衬托出来,这座湖被称作葫芦河。</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沿线的四合院,不少在门前或院内有小的湖泊,这些水面都通过湖底的涵洞与昆明湖相通连,以保持水源和与昆明湖同样的水位。</p> <p class="ql-block">  养云轩的大门似钟形,两重平顶上有九个宝瓶。门上方镌刻石额“川泳云飞”,外侧石刻楹联“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惺,香雨霏微”。内侧石刻楹联“群玉为峰楼台移海上,众香是国花木秀人寰”。均为乾隆御笔。前、后檐正中八边形门,四角有卷叶砖雕,两侧石门框,安两扇屏门。</p> <p class="ql-block">  正殿养云轩,坐北朝南,硬山顶,过垄脊,八擦大木,木方格吊顶天花,绘苏式彩画,金砖地面。悬挂“养云轩”匾。</p> <p class="ql-block">  养云轩名既为“养云”,自然要有朦胧、飘逸的云。此“云”何来?乾隆在他的“咏养云轩”诗中写道:“水云养以湖,山云养以室。居山复近水,云相兹合一”。养云轩位居山脚,面湖隔廊,山上松烟石瘴汇成山岚,顺着山势灌入轩中;而水中的雾气,在晨曦暮霭中生成,向岸边涌送,于是,山与水的灵魂在流动的云霭雾气中交汇、融合。而游人走进这灵秀的“云”浸漫过的长廊,便进入了“仙境”。</p> <p class="ql-block">  养云轩是一所四合院式的建筑,除正殿五楹外,东厢房名叫“随香”,西厢房名为“含缘”,自成一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一直对各地旱涝和收成情况很关注。清漪园时期,乾隆帝求雨时常到养云轩吟咏、歇息。</p> <p class="ql-block">  养云轩正殿前有一个“露陈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露陈座的高束腰部位由数道莲花瓣叠涩组成。</p> <p class="ql-block">  慈禧时,养云轩是嫔妃、格格休息处,慈禧喜欢的四格格、御用女画师缪素筠和德龄、容龄姐妹也曾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  慈禧喜欢的四格格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四格格名载抒,生母是大侧福晋合佳氏,是乾隆的后代。她的父亲奕劻是晚清宗室重臣,后来成为铁帽子王。奕劻为了自己的仕途,将女儿送进宫中侍奉慈禧。四格格相貌出众,号称晚清第一美女。</p> <p class="ql-block">  曾住养云轩画师缪素筠,曾用名缪嘉蕙,1841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她自幼习书画,年轻时她便小有名气。缪素筠入宫后,是慈禧绘画的最重要代笔者。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p> <p class="ql-block">  据说民国时期画家张大千曾经在颐和园养云轩过两年,这两年对大千先生的画风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清帝乾隆给颐和园的一座院落题名为“养云轩”。意为“养蓄云气之轩”。《咏养云轩》诗中写道:“水云养以湖,水云养以室。居山复近水,云相兹合一。”云气就是放眼远望,上瞰云青青兮欲雨,下俯水澹澹兮生烟。晴川松云交汇,芳坡枕溪凝碧,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史籍记录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火烧清漪园中,养云轩未被烧毁,幸而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佛香阁矗立在万寿山之巅,那雄伟的身姿仿佛是历史的脊梁,是岁月沉淀的瑰宝。养云轩,一处充满诗意与宁静的所在。这里是心灵的栖息地,让人远离喧嚣,沉浸在宁静与美好之中。养云轩,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颐和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文字、历史图片来自颐和园展板介绍和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