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纪行

踏遍青山

《石钟山记》可追忆到少年时,其实早已淡忘。没想到近日竟有机会登临石钟山,才依稀想起东坡先生表达的意思是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不一定就能知道其真相。<br>  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一座集山、水、石为一体的袖珍园林。据查阅资料得知,其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font color="#ff8a00">石钟山秋色</font><div> 我们到了石钟山景区游客中心,发现这里没有其它景区的热闹和嘈杂,放眼四望,碧绿中透出几许橙黄,显得安静祥和。<br> 进入景区,秀美的江南园林景象映入了眼帘,苏文忠公亭里,东坡先生面带微笑像是在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亭子很小,好像一个乡村幼儿园的保安室,其正面刻着苏轼像,背面刻着《石钟山记》全文。亭子旁边有一棵百年紫檀,似乎见证着石钟山的风云变幻。穿过紫云厅大门,沿着碑廊前行,瞬间就穿越了许多朝代,若有时间和兴趣,也可以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对话,去感受那悠悠的秋月春风。<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font color="#ff8a00">苏文忠公亭</font><div> 石钟山不大,甚至都称不上山,但深入其中却处处养眼,显得灵珑精致。缓步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鄱阳湖和长江几乎都离不开视线。来到江天一览亭,眼前一片开阔,举目远眺,看长江涛涛,一泻千里;观鄱湖浩渺,万川归一。湖水的汇合处,江湖两色、截然不同。凝神思之,仿佛看到了周公瑾百万大军过境的威武雄姿、朱元璋大败陈友谅的惨烈悲壮,此情此景,让人唏嘘不已。<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font color="#ff8a00">  苏轼《石钟山记》</fon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紫云厅与紫檀树</span></p><p class="ql-block"> 沿着迂回曲折的石级小道,只见茂林垂荫,修竹掩映。拾级跨桥、穿亭过榭,沿途可见怀苏亭、半山亭、梅花厅、昭忠祠、江天一览亭、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石钟洞等古雅园林建筑,这些风格各异的景点之间,明暗相映,高低不同,藏露结合,虚实相间,别有洞天,令人回味。</p><p class="ql-block"> 梅花厅的回行走廊两旁石壁上介绍了许多历史名人,忠烈祠是奉祀楚军阵亡将士的建筑,上渝亭是乾隆年间由张作霖建立的,亭中立上渝碑。还有紫云廊、石钟缘、太平楼等,在这座小山上蕴含着许多令人怀想的故事,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有所收获。</p> <font color="#ff8a00">长江畔楼外楼</font> <font color="#ff8a00">小桥流水梅花厅</font><div> 来到了江边,希望寻觅钟鸣,静心倾听也只有微微涛声而没有钟声的感觉,也许是我修炼不高,而不能顿悟矣。请来万能的度娘,竟然发现关于石钟山的得名,一直争论不休:郦道元认为是水波浪拍打着石壁,发出洪钟般的响声;李渤敲击石钟山上南、北两块石头,响声不同,好像编钟奏乐;苏东坡在绝壁下夜游时发现在江水发出的钟鼓般声音的同时,大石头上的石洞不断地吞吐着江水,发出了如同奏乐一般的声音;而曾国藩到此一游后,却认为石钟山是以形状而不是以声音命名的……<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font color="#ff8a00">石钟山景区大门</font> <font color="#ff8a00">江天一览亭</font><div> 我想这种争论无非是表达各自对此的想法,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石钟山这个称呼,它的名字和人名一样,仅是一个符号。至于考察当初为什么这样命名,对这座小山来说已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名人的见解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font color="#ff8a00">江豚恋家园</fon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长江大桥与游轮</span></p><p class="ql-block"> 石钟山精妙的声音经过时光的打磨,已经演变成了一部活的历史,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