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通县八里桥

早行君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大好,又是枫叶正红时,趁着秋色的五彩斑斓,我们就又又又去看桥,今天看的桥是距通州城八里地的八里桥。</p> <p class="ql-block">先到八里桥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秋意正浓。</p> <p class="ql-block">公园漫步</p> <p class="ql-block">八里桥,原名永通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曾是通州至北京城区的必经之处。最早建于1446年,为明代三孔石拱桥,由正统皇帝朱祁镇赐名“永通”。</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年八月,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工。”</p><p class="ql-block">《通州志》记载:“八里庄桥即永通桥,在普济闸东。正统十一年敕建,祭酒李时勉作记。”</p> <p class="ql-block">永通桥全石结构,一洞两孔,中间大孔似城门,两边小孔呈半园形,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桥面中部微微突起,好似大象之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永通桥及周边环境鸟瞰图(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历史图绘的八里桥和通行的各种船只。</p> <p class="ql-block">官船</p> <p class="ql-block">民船</p> <p class="ql-block">商船</p> <p class="ql-block">八里桥虽然不长,但桥面非常宽阔,站在桥上有一种广场般的感觉,可以想象出当年车水马龙的场面,一时,桥上桥下相互呼应,反映了当年京城生活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桥两侧护栏精美壮观,每侧望柱各33根,柱顶雕有石狮,个个憨态可掬,为大桥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石狮都是笑模样。</p> <p class="ql-block">正中桥孔东西泊岸雕有镇水兽4头,作伏踞状,造型逼真。</p> <p class="ql-block">桥头戗以石兽,刀工细腻,精致传神。</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p><p class="ql-block">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梁河。</p> <p class="ql-block">桥墩的分水</p> <p class="ql-block">即斩龙剑</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p><p class="ql-block">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p><p class="ql-block">通惠河,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区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千米。</p> <p class="ql-block">八里桥扼京东门户,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1856年,英法两国为了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取得的在华权益,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虏了两广总督叶名琛。</p><p class="ql-block">1858年5月,联军舰队北犯大沽口,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不平等的中英、中法两个《天津条约》。</p><p class="ql-block">贪得无厌的侵略者企图利用换约的机会进行新的勒索 1859年6月25日,英舰突然袭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爱国官兵奋起还击,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无亲自点燃巨炮,击沉联军兵舰十余艘,打死打伤侵略军近五百人,史荣椿等三十六位将士也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兵舰二百余艘、侵略军二万五千人再次犯我大沽口,守将乐善及其部属拼死抵御,全体殉国,大沽失守,天津沦陷。</p><p class="ql-block">9月21日,法国指挥官古赞,蒙多邦率侵略军大举进犯通往北京的战略要地八里桥,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牺牲于敌军枪炮之下者数以百计。</p><p class="ql-block">而守桥主帅郡王僧格林沁,却在激战之际,撤队先逃,致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p><p class="ql-block">10月13日,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城,焚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据说当晚联军的各个帐篷里,到处传来钟表的叮叮当当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当年八里桥激战时的绘图作品。</p><p class="ql-block">当年一个亲自参加战争的英国人,手拿缴获清军的黄龙旗,是这样描写那场战争情景的:"清兵试图将我们英国人和法国人挡在北京城外,这面旗子正好在清军队伍的中间。”他滔滔不绝的讲着。</p><p class="ql-block">法国人在联军队伍的最前头,进发到北京半路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清军摆出古代军队的阵形,最前面的是一排排的蒙古骑兵,后面是步兵,两侧是拿着的弓箭的弓箭手。在白色的大理石桥上(通县八里桥),一个高大的中国勇士站在桥头,手中挥舞着黄色的旗帜。</p><p class="ql-block">法军准备进攻,但中国人却率先采取了行动,一排排整齐密集的蒙古骑兵开始冲锋。但纷纷倒在拿破仑大炮的炮口之下。</p><p class="ql-block">可怕的炮火集中射击桥上中国守军的中央,尽管一发发炮弹在周围爆炸,但那位高大的勇士仍然巍然屹立在他的岗位上,不停挥舞着手中的大旗,我们为他的勇敢感到惊讶,我们希望保着他的性命,命令炮兵停止打炮,但这个命令还没有来得及传下去,一发炮弹把它炸成了重伤。只见他的身体慢慢的倒下去,先是单膝跪地,然后脸朝下,倒在了桥面上。”</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故事,今天站在八里桥上,心情更加不能平静,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强大了,中国人才能不受欺负。</p> <p class="ql-block">快到中午了,八里桥参观结束。</p> <p class="ql-block">回家路上,枫红柳绿,秋叶依旧笑秋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