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鄭州升達藝術館</p> <p class="ql-block">序言
</p><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如何能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书法艺术传承推广工作,助力打造正大气象的隶书书风,彰显书法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需要我们每位书法工作者认真思考和不断深入探索。
</p><p class="ql-block">当代宏富的隶书资源,为传承与转化提供了支撑。数百年来新出土发现的众多隶书资料,为隶书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取法资源。大量出土的多种形式的隶书资源为我们呈现了前人所未见,也不敢想象的宏富的隶书世界。从战国末期到魏晋时期的隶书金石、简牍、摩崖,以至瓦文砖刻等民间书法的不断出土,展现了如此丰富而多样的隶书书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取法,激发了灵感,滋养了审美,这是先前任何时代都无法企及的。隶书资源远远没有被完全开采,可被深入挖掘的空间还非常巨大。
</p><p class="ql-block">隶书金石气与书卷气兼具。隶书的未来发展在碑简结合上有着广阔的传承与转化空间。前贤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隶书的碑简结合,是在审美形态上,法度、气象意韵兼容,金石气与书卷气兼具,诸如汉碑意煮古厚雄健,简牍意趣自然生动,摩崖意象恢弘伟岸,清人隶书笔意深醇。隶书虽然多出于碑 刻,然其外化的金石气中,实则蕴藏着内在的书卷气息,协调气象与意趣于其中,陶铸出人文 精神,给隶书意蕴以更深厚的学养支撑与灵感激发,隶书的传承转化将生发出广阔无尽的艺术空间,把握有度与深层感悟。隶书创作,易失之于两端:一守就僵,一放就野,其中关键是对“度”的把握重在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隶书尚质朴,重平实,在用笔和结体上与其它书体相较往往给人技法简单的印象易失于悉心体察而忽略其精微奥妙之处。隶书之美,其如橄榄,要须久久回味旨在清雅简淡间慢慢品出其中的无穷深婉之意,是所谓“外枯而中膏,似#而实美”
</p><p class="ql-block">艺文兼备,与时代同频共振。从作品的时代精神来讲,隶书书体所展现的正大气象与新时代精神紧密契合。隶书秉承两汉的风骨气象,以其雄强朴厚的点画,方正多变的体势,气象浑穆,博大精深,塑造出阳刚正大的艺术风范,一直绵延至今,浸润成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这种文化精神深深契合当今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背景和时代要求,因此隶书发展正当其时。创作不是一个短时间或者一瞬间就能把作品达到完美呈现的过程,更多的是从作品中解读出作者对传统的挖掘和艺术理念、修为修养等各个方面,它是作者的综合能力的反映。“艺文兼备”就是提高文化修养,将写字上升到书法,关键在有文心。特别是在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要求更加需要有文心的滋养滋润,要有艺术心灵的陶养,生活的率炼,艺术精神的提升。隶书创作发展要逐步深入到意蕴之中,则要沉潜心态,植根传统,多元取法,内化学养,综合提升。
</p><p class="ql-block">面对隶书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深入传统,传承经典,“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要有时代精神的主观参与和观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体悟在全面深入传统中开掘自我新意,形成既有历史渊源,又能独具时代个性的艺术语言,实现经典传承与时代转化。
</p><p class="ql-block">2024.10</p> <p class="ql-block">鄭州技師學院202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