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周六,又是秋高气爽、秋阳高照的秋日。在游览过的同事的怂恿下,挡不住美丽石山、石峰、石头的诱惑,满怀憧憬,参加了龙岩环健户外组织的“云霄乌山龙床石、天池环穿”徒步活动;全程13.5千米、累计爬升850米,最高海拔——龙床石——1109米,是云霄县境内第一高峰。于是,起早,7:08许从龙岩人民广场乘坐大巴,向目的地进发。 10:21许,大巴终于抵达云霄乌山徒步起点。徒步起点边上有一水塘,离公路有四五十米,从公路上看过去,茂密树林围裹下的水塘里,有几只天鹅,要不是时间紧迫,一定走过去观赏一番。今天因为车程长,时间紧,在领队的催促下,大家来不及休整,急急背起行囊,匆匆踏上征程。我们在距离停车点50米左右的左手边,离开水泥公路,沿着黄土山路,其实就是一条古道进入大山。首先,我们在一栋小平房和简易搭盖棚中间穿过,应该是曾经管制人员进出的值班用房,看来以前不能随便进出。经过值班房便没入大山,向山谷深处走去,走在了平坦蜿蜒的细竹林,时而在小溪的叮咚中行进,时而跨越小溪,就这样在领队的带动下,大家迈着急促的步伐,一直向前赶路,我自愿成了第二个收尾人员,走在了最后面,一边走路、一边观赏脚下的风景,还好古道成熟、平缓,尽在能力的掌控中。 10:39许,来到第二条跨溪点,溪流不大,但溪水清澈,水草肥美,特别是小小的白色的水草花,星星点点,把小溪装扮得美丽、可人,清爽之感油然而生。 继续向前,长成手指粗细的竹子,笔直笔直的,高度不一,高的在四米左右,我们老家称它为“石竹子”,意思是说该竹子很硬;竹子空洞很小,外层厚实,所以非常坚硬,被大量用于种植四季豆、豇豆、苦瓜、丝瓜、黄瓜等藤类蔬菜。细竹林越来越茂密,窄小山路两边的细竹林就像两堵墙,竹尾彼此相挨,我们似乎走在了三角形的竹洞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光影打在地上,当我们穿过的时候,稀稀拉拉斑驳的光影就打在我们的身上,形成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br>细竹林里的竹子密密麻麻,在里面穿行,密不透风,甚至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但不会感觉闷热,应该是比较潮湿的缘故。本以为蚊子较多,其实连一只蚊子都没有。看来竹林还是比较干净的,也许细竹林的环境不适合蚊子,也许细竹林的味道不适合蚊子。<br> 一直向前、向前。古道有时是石砌路,有时是泥土路,时不时在跨越小溪或者过小溪桥,古道就这样交替向前延伸,是一条小溪交错的古道。尽管一路上细竹林有疏有密,甚至有的路段,以为走出了细竹林进入了灌木丛,没走几步,细竹林又出现在眼前,细竹林就这样似断非断,一直陪伴着我们左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坐一会,享受一下</p> 10:56许,走在后面的徒友,在一个山路平整开阔一点的地方集中在了一起,殿后的我,没有能知道具体原因,应该是暂停休息一会。稍息完毕,往前几步,一棵从根部分成三叉的老灌木,其中一根从根部长出,便架在一块石头上,然后朝着路面横着生长,其高度就像一张原木板凳,高度适中,坐上休息一会,非常享受。仔细观看树干,光滑铮亮,看来徒步英雄,所见略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次走出深林的围裹</p> 11:03许,第一次短暂走出深林的围裹,看到了一侧的蓝天白云,看到了山沟和山沟外面的风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峰顶上有元宝</p> <p class="ql-block">11:38许,走在了大石横亘的古道,上上下下都要手脚并用,甚至需要彼此帮忙,于是形成了堵塞现象。来到这里,终于第一次看到了美丽的石峰石景,黑灰相间、绿色灌木错落其中,给人一种雄浑之感。山顶上一块突兀的石头,就像一块“金元宝”,暂且称它为:石峰顶上有元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鹰嘴顶石</p> 继续向前,一块巨石在石山中昂立,仔细端详,酷似昂起的鹰嘴,一块扁平的石块压在其坚硬的喙上,石块沉重,但雄鹰神情坚毅、神态自若,好像不费吹毛之力;雄鹰生怕石块掉下,砸伤生灵,勇于担当,硬生生将重石顶起,好一个“鹰嘴顶石”! <p class="ql-block">11:46许,大家先后来到大石古道。放眼四周,都是高大的石山,只不过远近高低各不同。瞧着四周高大挺拔的石山、石峰,成为了第一个公认的打卡点,徒友们纷纷拍照,全队也因此第一次有组织地集合在一起,乘机合影留念。尽管领队不断催促,不少徒友依然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盆景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眼镜蛇石</p> 观赏着石峰、石山、石头,尽可发挥你的想象力,去发现石奇、石美,三角形巨石上长者一棵小灌木的是盆景石,从石堆力探头探脑的是眼镜蛇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包石</p> 离开合影点,刚起步,便走在了大石阻挡的古道,时而从石头缝隙中穿过,时而从大石上爬过,时而从大石上跳下,大家只能依次通过。走着走着,一个圆滚滚的石头,表面被一棵灌木点缀,尽管灌木细长的枝条纵横交错,尽管绿叶稀疏,但给石头带来了勃勃生机,相信不久的将来,彼此成就,灌木将包裹整个圆滚滚的石头,成为一个绿色圆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丝墙石</p> 12:16许,全队经大石阻挡古道,穿过细竹林,钻出细竹林,迎面袭来的是山谷对面巨大的石山。仰望石山,中间高耸,两边渐低,就像一堵石墙横在眼前,石墙水线交错,有浓有淡,给人以细腻之感,又像一块淡墨色的丝巾,暂且称它为“丝巾石”。于是,成了第二个打卡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到拔高三岔路口</p> 在竹木林中继续前行,是一段下坡山路古道,一不小心,容易滑着下去。接着又过溪流,12:42许,到达拔高古道。来到拔高的古道口,是一个三岔路口,路边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攀爬。看来过去有栏杆封挡。 12:47许,上到一块球状大石处,大石一部分着地,其它形成水流通道和上山通道,是一个歇脚、乘凉的好地方。瞧着巨大的球形石头,几个徒友先后站在一块结实的石头上,企图将大石撑起,我忍不住也试了一把,好像有被微微撑起的感觉,这是不可能的,是玩笑话。 走完前面的一段土路,从大石底下穿过,开始走在了石砌古道上,紧接着从几块大石相互支撑形成的缝隙中穿过。 继续拾阶而上,西面的石山渐渐呈现在眼前,还有碧绿蜿蜒的水库,尽管有些逆光,有些朦胧之感,但给人一种“桂林山水”之感。正值大中午时间,秋阳炽热,古道两旁的树越来越少,树越来越稀,树越来越矮,加上古道崎岖窄小,可以乘凉的地方越来越少,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只好走走停停,补充一点水分和零食,因为午餐地点定在即将登顶最高峰的石头大厅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碑石</p> 13:14许,上到顺着石壁铺成的古道上,压根就没有树阴可躲,整个人完全暴露在骄阳下。大家艰难地往上攀登,视野越来越开阔,对面、下面山顶下方一块横竖相连的石头,横的部分颜色黝黑,竖的部分呈烟灰色;竖的看过去像一根三角形的柱子,立在山石中;横的一部分悬在空中,就像一座石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鲸鱼情侣石</p> 13:30许,左手边的石山上,两只鲸鱼相互依偎,向山顶游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鳗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节软体动物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道石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第二道石门回望的风景</p> 13:32许,仰望右手边的大石壁,发现一上一下有两只动物,紧紧地贴在石壁上,游在前面的是一条海鳗,紧随其后的是一只五节软体动物,正在奋力赶往山顶。13:35许,上到三角石门,必须低头弯腰才能过去,要是不放下背包,腰要弯得更低。钻过石门,便是一段径直向上的石阶,大概三十多级台阶,从前方徒友的招呼声看,应该就要登上就餐的石厅。石阶尽头钻过一道低矮的三角石门,便来到石厅,时间已经是13:42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厅吃饭</p> 先行到达的几位徒友,已经开始吃饭,于是赶紧找了一个认为不错的地方,抓紧填饱肚子。14:08许,已经吃饱饭了,打算在石头高低错落的凉爽的石厅里休息一下,没想到领队说:14:30开始下山,继续登顶的徒友,要抓紧时间。<br>于是,起身出厅。没想到一起身左腿大腿抽筋了,只好将左腿伸直,做绷直处理。经过简短处理,症状消失,应该是饥饿和电解质缺失的缘故。<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间的是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高人为峰</p> 走出石厅,上到唯一比邻、仅次于第一高峰的山顶,石山表面水沟的痕迹非常明显,水沟既有其成因,也有后天雨水不断冲刷结果。站在山顶,背靠第一高峰环视四周,石峰、石山、碧水尽收眼底,在石峰上,大家尽情观赏、尽情拍照。 第一高峰,从其最近相差不到百米的脚下峰顶看过去,没有龙床的味道,倒是因为其状圆形,酷似一个大蒸笼,难怪当地人称之为“蒸笼石”。蒸笼石球形的峰顶,除了边缘部分,基本上长满了低矮的草木。担心再次抽筋,没有登上最高峰,不过据登顶的徒友告知,峰顶确实没有像龙床的石头,没有实现躺卧龙床的愿望。俯瞰镶嵌在翠绿山林的一湖碧水,构成一幅蝴蝶图案,可美名其为“蝴蝶湖”;湖心有一较大的岛屿,大岛屿旁边还有两个小岛屿,岛屿苍翠欲滴,时有游船在湖中穿行,拖曳出长长的水波。<br>14:38许,全队陆续下山。刚起步,便碰到一位厦门的“同行”,本以为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没想到也是一个三十多人的队伍,和我们上爬时一样,三五成群,稀稀拉拉,整个队伍拉得很长,落后的才刚刚上到五分之一左右。从队伍人员看,女生多于男生,而且队伍成员很年轻,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落后的三五个徒友,特别是携带一位五六岁的小朋友,听说拔高艰难,路途尚长,立马调转方向,跟着我们一起下山,决定在山下三岔路口等待。<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冬蛇菰</p> 15:19许,下到三岔路口,然后沿着原路往回走。15:26许,身边的一位徒友眼疾手快,发现并挖下两朵戴着一顶红帽子的红菇,第一次见识,甚是好看,根部长成一坨一坨米黄色的根茎,长度在5厘米左右。起初,我以为是类似于含苞待放的红姑之类,经徒友介绍才知道,其学名叫“红冬蛇菰”,是一种名贵药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人头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星人头石</p> 15:40许,离开来时的路,从左手边过小溪,进入另一条上行古道。从另一个方向观看丝巾大石壁,细细观赏其脚下的大石堆,可谓惊喜连连,美人头石、外星人头石栩栩如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妞石</p> 15:47许,从右手边的开阔处望去,对面石山,既是浓淡相宜的墨色石头点缀绿色山头,又是翠绿的山林点缀墨色的石头,组合成一幅秀丽的山石画。“画”中下方中间的图案,长发、眼睛、嘴巴,酷似一位可爱的小妞,姑且称它为“小妞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知名的小花</p> 15:54许,走着走着,发现山路的边沿有三朵中间粉红、外围白色的小花,其中一朵含苞待放,边上还有前面徒友发现的红冬蛇菰,于是将它们一起挖出带走,到时候问问知晓的徒友叫什么花?(后来才知道,它也是红冬蛇菰,红冬蛇菰有雌雄之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先头分队第一次休息</p> 16:08许,先头小分队在茂密的细竹林进行了下山后的第一次稍息,我也就赶上了一直走在最前面的小朋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企鹅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恩爱峰(桃园峰)</p> 16:21许,来到万绿丛中一巨石的观景点,看来看去,感觉更像一只体型硕大的企鹅,姑且称它为“企鹅石”。紧接着便来到观赏雕塑般石山的观景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高高矗立的石峰,就像一对恩爱夫妻,相互依偎,栉风沐雨,风雨同舟,暂且趁他为“恩爱峰”。再一看一想,又像桃园结义中的刘关张三人,可称为“桃园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次稍息等待</p> 16:39许,先头小分队在原汁原味的石头路上第二次稍息等待。说是古道,真很难分辨,唯有看到一处不起眼的手工开凿痕迹,才能确定是一条古道。 16:42许,继续赶路。刚起步,便过一座三根木棍桥(本来是四根,有一根已经腐朽不能使用)。大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屁股朝外、双手摸着石壁,一个一个慢慢通过,紧接着借助一根木棍,爬上上面的路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陡坡</p> 紧接着再爬高坎石头路,便转入一段细竹林陡峭下坡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出细竹林</p> 17:33许,终于走出细竹林,走在了机耕道上。走在队伍前面的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认为天黑前到达乘车点是妥妥的。但,徒程依然遥远,于是大家继续向下赶路。其实,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山雾渐起,天空阴沉,山色暗淡,大家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到水泥机耕道</p> <p class="ql-block">夜幕渐渐降临,17:44许,我们下到了水泥机耕道,转眼间便进入了枇杷园路段。枇杷园里的枇杷树很有特色,应该是一种矮脚枇杷树,枇杷树不是往上长的,而是横着长的,高度不到一米。枇杷树开满了花朵,应该是无用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马和海狮石</p> 17:50许,右手边橘子园山坡上的三个石头,两边大、中间小,下方大的像一匹放在南山的肥硕黑马,中间的小石头像一头昂首表演的海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拱路入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上公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续部队先后到达</p> 17:55许,离开水泥机耕道,从左手边过铁栏杆便桥进入枇杷园,然后沿着机耕道一路向上。18:05许,上到新开垦的枇杷园最高点,没有找到进入山林继续上行的山路,于是打开轨迹,改道向下寻找上山的山路。山路很不明显,应该很久没有人走过,只好找准一个入口向上硬拱。有的戴着头灯,有的持着手电筒,一个挨着一个走走停停、艰难向上,尽管有不少徒友信心不足,但都没有动摇领队的坚定信心,18:32许,先头分队的13位徒友终于登上路灯明亮的公路,坐在公路靠山一侧的水沟边沿休整等待。<br>17:02许,后续部队先后到达公路,大家长松了一口气,总算全员安全到达。对于绝大多数徒友来说,都是第一次经历,都说是最艰难的一次,都说购买多年的头灯、手电终于用上了。其实,对于我们这群徒步人来说,既观赏了乌山优美的细竹林、桂林山水般的石山碧水、奇峰异石,又多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经历,真是一举两得,收获倍增。<br>19:47许,从乌山景区的红军饭店吃完饭乘车返回,回到龙岩人民广场已经23:23许。<br>(据介绍,漳州大乌山景区位于云霄、诏安、常山等三县区的交界处,其中位于常山开发区的乌山天池景区,属于核心区。大乌山景区正在打造成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使之成为海西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据介绍才知道,在攀登蒸笼石看到的湖水,名叫天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