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帝王庙 忆女三中

郝斌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1日,董马宁发表了美篇文章“广济寺与历代帝王庙”。此文启犮了我——回帝王庙看看。</p> <p class="ql-block">  帝王庙是我初中母校——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旧址。我于1962年9月至1965年7月在北京女三中初中就读三年。</p> <p class="ql-block">  自1965年7月毕业以后,就再也未踏回女三中,算算已阔别女三中旧校址近六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阳光明媚,温度宜人。我拉着老伴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校园旧址之旅——参观北京市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之行。</p> <p class="ql-block">  首先,学校对面是一面很长的影壁墙。现在是一面砖红色的影壁墙。我记得当年是镶有黄綠琉璃瓦,类似北海九龙壁的一面墙。不知我的记忆对不对?</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电影演员谢芳到我们学校去,最后在影壁墙这儿,她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我们觉得她唱得好听极了!</p> <p class="ql-block">  回过头,就是现在“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的大门,也是当年女三中的大门。大门没什么变化,只不过现在比原来更繁杂了:多了一道铁栅栏,有了售票处及各种说明牌,有了保安把守。</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到大门里回望的博物馆〈学校〉的大门。)</p> (一)东、西小院 <p class="ql-block">  进到大门里,我首先直奔我初一教室所在地——东小院而去。</p> <p class="ql-block">  不巧,正遇东小院正在修缮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正在遗憾之际,恰有一工作人员从东小院出来。我立刻请求她能打开大门,让我在门口这儿拍一下院里,留个纪念。我告诉她我曾在这儿上过学。她问我:“你是女三中的?”并给我打开了大门。我站在门口,把正对面的古建房拍了一张,因为这排房的南半部就是我初一时的教室。又用手机录像扫了东小院从南到北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排房当年被隔成两个教室。我所在的初一〈3〉班的教室就在该房的南半部。我们的教室是方形的,里面有几根大柱子,这么奇特的教室使我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院的每一座建筑都承担了教室的功能。小小的院子竟排滿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教室。记得每天天黑后,一群群的乌鸦啊啊地蜂拥而至,经常辟里巴拉地从天降许多鸟屎。)</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小院模型。标注“红心”处即初一〈3〉班教室。)</p> <p class="ql-block">  拍完东小院,我掉头向西走向西小院。</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西小院不是古建院落和房屋,而是几排普通平房排列在西小院的位置上。我的初二、初三都是在西小院上的,只记得那时的教室已经是正常的长方形教室了,教室里也没有了奇怪的大柱子。</p> <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在的西小院变成了和东小院一样的色彩艳丽的的古建院落和房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小院现在格局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我只能在西小院范围内大概判断出我们原来教室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站的位置大概就是我初二和初三教室的大致位置,我们的教室与现“关羽身首魂尊专题展”展室方位一致。)</p> <p class="ql-block">  (这个位置很奇特——照片后排的灰房是卫生间。当年的卫生间也大约在这个位置。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初二、初三时几乎每个课间我都会去厕所,当时的厕所还是很简陋的。我只记得每次下课我都会随着人流从教室向南走一段距离去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西小院模型中标有枫叶的房屋,应该就是当时全校的食堂。女三中只有厨房,没有餐厅;不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但提供给学生带饭加热的服务;唯一提供三餐服务的是针对几名住校印尼华侨学生。我曾经进去送取过饭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