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1日,董马宁发表了美篇文章“广济寺与历代帝王庙”。此文启犮了我——回帝王庙看看。</p> <p class="ql-block"> 帝王庙是我初中母校——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旧址。我于1962年9月至1965年7月在北京女三中初中就读三年。</p> <p class="ql-block"> 自1965年7月毕业以后,就再也未踏回女三中,算算已阔别女三中旧校址近六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阳光明媚,温度宜人。我拉着老伴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校园旧址之旅——参观北京市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之行。</p> <p class="ql-block"> 首先,学校对面是一面很长的影壁墙。现在是一面砖红色的影壁墙。我记得当年是镶有黄綠琉璃瓦,类似北海九龙壁的一面墙。不知我的记忆对不对?</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电影演员谢芳到我们学校去,最后在影壁墙这儿,她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我们觉得她唱得好听极了!</p> <p class="ql-block"> 回过头,就是现在“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的大门,也是当年女三中的大门。大门没什么变化,只不过现在比原来更繁杂了:多了一道铁栅栏,有了售票处及各种说明牌,有了保安把守。</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到大门里回望的博物馆〈学校〉的大门。)</p> (一)东、西小院 <p class="ql-block"> 进到大门里,我首先直奔我初一教室所在地——东小院而去。</p> <p class="ql-block"> 不巧,正遇东小院正在修缮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正在遗憾之际,恰有一工作人员从东小院出来。我立刻请求她能打开大门,让我在门口这儿拍一下院里,留个纪念。我告诉她我曾在这儿上过学。她问我:“你是女三中的?”并给我打开了大门。我站在门口,把正对面的古建房拍了一张,因为这排房的南半部就是我初一时的教室。又用手机录像扫了东小院从南到北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排房当年被隔成两个教室。我所在的初一〈3〉班的教室就在该房的南半部。我们的教室是方形的,里面有几根大柱子,这么奇特的教室使我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院的每一座建筑都承担了教室的功能。小小的院子竟排滿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教室。记得每天天黑后,一群群的乌鸦啊啊地蜂拥而至,经常辟里巴拉地从天降许多鸟屎。)</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小院模型。标注“红心”处即初一〈3〉班教室。)</p> <p class="ql-block"> 拍完东小院,我掉头向西走向西小院。</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西小院不是古建院落和房屋,而是几排普通平房排列在西小院的位置上。我的初二、初三都是在西小院上的,只记得那时的教室已经是正常的长方形教室了,教室里也没有了奇怪的大柱子。</p> <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在的西小院变成了和东小院一样的色彩艳丽的的古建院落和房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小院现在格局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我只能在西小院范围内大概判断出我们原来教室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站的位置大概就是我初二和初三教室的大致位置,我们的教室与现“关羽身首魂尊专题展”展室方位一致。)</p> <p class="ql-block"> (这个位置很奇特——照片后排的灰房是卫生间。当年的卫生间也大约在这个位置。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初二、初三时几乎每个课间我都会去厕所,当时的厕所还是很简陋的。我只记得每次下课我都会随着人流从教室向南走一段距离去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西小院模型中标有枫叶的房屋,应该就是当时全校的食堂。女三中只有厨房,没有餐厅;不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但提供给学生带饭加热的服务;唯一提供三餐服务的是针对几名住校印尼华侨学生。我曾经进去送取过饭盒。)</p> (二)正殿 <p class="ql-block"> 帝王庙的主体建筑应该就是景德崇聖殿。当年我们叫做正殿或大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殿当年是我们学校的大礼堂。学校有什么大会,就会把全体学生集中到大殿里,按班级、年级就地坐下听学校领导讲话。</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殿最经常的功能就是充当学校的体育场馆。体育教硏室就在大殿北侧隔起来的房间里。我们体育课的垫上运动、跳马(箱)、高低杠等都设在大殿里,上这些项目课程时完全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大殿后面有一条走道,外墙有半人高。这就是我们每天上课间操时,体育老师带操的高台狭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女三中同学在大殿前上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 现在,旧貌换新颜,完全一幅崭新的气象。</p> <p class="ql-block"> 与我上学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原来在大殿的东边有一个高台,就象现在的礼堂舞台一样。凡学校开大会,学校领导就会在这个高台前方讲话。</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这个高台的后半部杂乱地堆放着许多木牌位。有一次我上去翻看过一次,牌位就象乱劈柴似地胡乱地架着,象一座小山似的,滿眼灰尘;我翻看了几个牌位,应该是原来供奉的历代帝王的牌位,很破旧很脏。我还想,当年那么神圣的帝王牌位,就这么乱扔着,怎么没有收起来呢?这要是丢几个完全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初一上劳动课时,劳动老师给我们讲,帝王庙的琉璃瓦烧制方法已经失传,所以我们劳动课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破损的琉璃瓦收集起来,码放好,上交文物有关部门。老师讲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箭头所指位置就是我上初一劳动课时堆放残破琉璃瓦处。)</p> (三)操场 <p class="ql-block"> 说起女三中的操场,其实挺尴尬的。严格地说,女三中没有操场,有的只是一条长走道。这次重返帝王庙,非常想重看一下这条全校做操的长走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从大殿东侧绕过去,看到的景像与我的记忆太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首先,大殿后面映入我眼帘的是多出来一座建筑物。这么一个厐然大物我竟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吗?走近看,也不象是新修的建筑物。心存一个大大的疑问?</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没有记忆的一个殿堂。)</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中当年我们全校学生就在这条长走道上上课间操。当年我就想,这真够憋屈的。</p> <p class="ql-block"> 走道东侧,我记得我们在这儿上过棒球课。一个同学在甩棒时,把棒甩到了后面一位同学的鼻梁骨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从“操场”东头走到西头,看到了篮球场,一下就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体育课经常在这儿打篮球。我们班有一个小个子同学范凌,打球非常灵活,如今想起来还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走到西半部熟悉的操场时,忍不住想起一件不能忘怀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日本女排风靡世界,日本女排的魔鬼训练法传到中国,女三中的体育教研室贯彻得非常彻底。我记得有一堂体育课老师让大家做蛙跳,我跳完了以后,两眼什么都看不见了,眼前漆黑一片。老师又要求大家列队到另一个场地,我就这样象盲人一样深一腿浅一脚地跟着队伍穿梭在校园碑亭间的小路上,很长时间才恢复了视力。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 回望女三中的操场,忽然想起原来操场北面靠校园北墙有一排平房,原来是华侨生的宿舍,现在已然全无了。</p> <p class="ql-block"> (没有记忆的正殿后面的一座殿堂;拆了平房露出后墙的院墙;西侧的篮球、排球场;从球场通过碑亭通道走向大殿的“黑暗”之路……)</p> (四)其他 <p class="ql-block"> 校园西北角应是高中楼。那是一座坐北朝南、东西向青灰砖的三层楼房。这次站在西球场,一时还没看到它。仔细一找,果然还有这座楼,但它已深入到隔墙而邻的人民医院内。不知现在归属谁?想想我在女三中上学三年,竟然没有走进过高中楼。</p> <p class="ql-block"> 从帝王庙大殿后面绕行西侧,在正殿两侧各有东西配殿。我对这两个配殿在我上学时是做什么用的,完全没有印象了。分析起来,应该是做教硏室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两个配殿做了展室,展览了帝王庙里供奉的各位历代帝王的生平等,还有历朝历代的朝廷重臣简介。内容很丰富,布展手段很现代化。我参观这两个展室用了很长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