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白求恩大夫》那永恒瞬间和往事

李洪瑞

<p class="ql-block">文字/林胜 林巩</p><p class="ql-block">编辑/李洪瑞</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5355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幅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经典摄影作品,就是已故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名誉主席吴印咸,于1939年10月29日,在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小庙,用德国产“伊可弗莱斯”120双镜头相机拍摄的照片《白求恩大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求恩(右一)在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村外小庙手术,右三为林金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今天为大家展示的这张微泛旧黄的照片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一,它是父亲林金亮留给我们后人的遗物,作为照片中人物之一,父亲生前将其视为珍贵物品精心珍藏:其二,它是拍摄者吴印咸赠给父亲的纪念物,1978年6月,两人分别39年后于北京再次见面时,吴老亲自洗印并签名。其三,75年后的今天,它再次见证了那段历史,它再现了白求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死扶伤的场景,其中透出的紧张庄重气氛,仍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1939年10月下旬,驻华北日军调集两万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和装甲车,在“杀人魔王”阿部规秀中将指挥下,穷凶极恶地对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27日晚,白求恩率军区卫生巡视团在一分区后方医院检查工作时,得知摩天岭战斗中受伤的40余名伤员正在往后方转移途中,为使伤员尽早得到救治,白求恩随即决定组成临时医疗队赶赴前线,并迅速做好出发的各种准备。前不久,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纪录片的吴印咸等人,也要求随医疗队一起行动,他们一行连夜行军,翻山越岭70多里路,于天明前赶到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与前沿部队联络人员接上了头,这里距王安镇日军据点仅五六里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小庙紧张地布置手术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村内没有合适的手术地点,医疗队只好将手术室设在村外的小庙里。处于战乱中的小庙,神像已无踪影,但雕梁画栋和墙上残留的彩图仍依稀可见。不多时,送伤员的担架陆续赶到。伤员被一个接一个抬上手术台,手术之后又一个接一个被转送后方,小庙内外这时充溢着紧张而有节奏的气氛,所有人都在忙碌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全然忘记山区深秋的寒气,而随同医疗队一起行动的摄影师吴印咸也为此情此景所感动,他赶拍了包括这张照片在内的许多镜头,也因此为我们留下这永恒的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求恩查看八路军伤员的下肢伤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伤员手术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下午,时近黄昏,医疗队突然接到司令部紧急指示:日军正向以孙家庄为中心的地区靠近,请迅速转移。山谷中也骤然响起一阵枪声,仿佛就在小庙附近。在此危急时刻,白求恩仍泰然自若地工作,直到最后一名伤员做完手术才转移,所幸日军先头部队冲进村庄时,医疗队已乘着暮色消失于大山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求恩为伤员做胸部手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不幸的是,白求恩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划破,在返回一分区后方医院时,他的伤指开始局部发炎,由于忙于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仅做了简单处理,仍然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几天后,白求恩又亲自为一名患颈部丹毒症、合并头部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做手术,致使伤指又受到致命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7日,是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的日子,著名的黄土岭战斗也在当天打响,而白求恩却依然拖着病躯率医疗队赶赴前线。由于病情拖延日久,又因医药条件的限制,他的脓毒败血症无法得到足量抗菌药物的控制,其病情渐趋恶化。生命垂危的他依然牵挂着工作和伤员:“我十二分忧虑的就是前方流血的伤员,假如我还有一点支持的力量,我一定留在前方……但是我已经站不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手术中白求恩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划破感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求恩病危时,父亲奉命由唐县花盆村后方医院,骑马冒雪赶往黄石口村参加抢救工作,但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不幸以身殉职,在将届50周岁的天命英年,长眠于他曾魂牵梦萦的这块土地,聊以告慰白求恩在天之灵的是,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在黄土岭战斗中被我军击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对白求恩精神作了精辟论述和高度概括。“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求恩带领助手们一直在手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求恩在小庙手术这张珍贵照片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它真实记录了那些峥嵘岁月,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再次审视照片那瞬间定格的艺术魅力时,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历史场景,古老小庙和简陋的手术台,医务人员们特定的神态以及外科手术所特有的庄重气氛,都使我们能够立即意会、体味而又留下深刻印象,而作为一个外国人和国际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脚蹬草鞋、身着八路军战地医生白围裙且全神专注手术的高大形象,更使我们的视觉和内心深处感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求恩在晋察冀那些日日夜夜,表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哪里有枪声就到哪里去,救死于枪林之下,扶伤于炮火之中,他先后直接参加了11次战役战斗的救治工作,亲自为1290余名伤员施行外科手术,接受过他诊疗的根据地军民数以万计。他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中国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建设,亲自倡导创建了八路军“模范医院”,并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建起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特种外科医院”,同时配合战地救护倡导组建了“志愿献血队”,使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设更加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特定环境。他还指导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为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许多超常的业绩和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78年,林金亮(左)与当年的战地摄影师吴印咸(右)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十五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难忘那永恒的瞬间,更难以忘却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85周年。也是毛主席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85周年。特发此稿,以铭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注1:作者系原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之子;</p><p class="ql-block">注2:文内照片均由吴印咸拍摄;</p><p class="ql-block">注3:作者授权编辑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