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2班第7讲 爱自发于意识深处

春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前两讲,我们讲了爱的一个间性问题,爱要高于个人,这是马丁布伯的理论,爱是超越个人情感的,情感寓于人,而人寓于爱,爱是在我们之上的。也是西方人说的上帝之爱,他是超越人的一个存在,或者一个对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我们讲了爱如果有生命力,他亘古不绝,除了有间性,他必须有自否性。爱本身内部包含了矛盾,他有这样反身的特点,我是我,我又不是我,他在这个矛盾里才能发展,才能永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爱高于个人的情感,他没有办法为人情感所规定,根据个人的好恶来。爱又具有生命力,他不会被时间、时代所局限,他自身是有生命力的,爱的这种生命力能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历史。他的生命力怎么样才能保持住?不会因为时间空间变了,他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人是有限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爱是永恒的,爱作为一个精神形象是不会变的,是永恒的。我们就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相信爱吗?因为爱没有办法寓于人,是我们寓于爱,他是我们自身之外的某种形象。那么你相信爱吗?这是我们今天早上抛出来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每个人都会笃信我们相信爱,爱是自发于我们意识深处的东西,就像杜甫刚到成都第二年写的那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他的这种爱满人间的情境就是花重锦官城的这种感觉。爱是自发于意识深处的这样一种情感,一旦他有自发性了,爱满人间也就指日可待了。问题是,我们必须得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就是我相信爱吗?他有这种自发性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旦讲到爱的自发性,讲到信仰问题,它有很深的历史性,必须从历史的、文化的视域去考证它。比如就跟一条河一样,我们是河里的一条鱼,你自身是黄河鲤鱼,还是长江鲤鱼?我们是河中某个阶段的鱼,你说我是长江里的,还是黄河里的呢?得需要对这条鱼自身进行考证,我是处在长江?还是处在黄河?他只是说鱼具有这样的特点,他是从哪儿来的?你信的是长江?还是黄河?还是长江以外的东西呢?需要去梳理和考证。爱已经很古老了,他有上千岁的年龄,你要说他年轻,他确实在当下就像一个不老的神一样,他永远就是那样了,具有一定的永恒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们意识深处的东西需要考证一下,他隐藏在意识深处,隐藏在历史深处。爱自发于意识深处,他的自发性,他的启蒙性,他的引领性,就像我才问的问题,你相信爱吗?如果相信了,他就当春乃发生了。如果我们相信的爱可能是别的东西,那么我们出来的信念,我们所信仰的东西就跟播种下来的种子一样,我们从结果上很难收获到别的以外的东西。如果是这样,他就是当春乃发生,如果不是,结果上需要我们去重构。在我的意识深处,这个信念曾经被触动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遇到不同的孩子,有的让你感觉有爱,有的让你感觉没有爱,这是令人恐慌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你不用很费劲就能爱上?而有的孩子,你觉得费劲也很难爱上。再往下问,让人更恐慌。如果你爱了,它没什么用,或者你已付出了全部的情感去爱他了,但是他并没有像你期望的那样上学了,开始懂得感恩了,承你的情,知道你的好,爱能回流。你还相信爱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如说爱没有啥用,那我还能爱吗?我还相信爱吗?去触碰意识深处的东西会羞愧的。你种了一棵种子,我认为它是爱,它从一颗种子透射出来的生命力,它长出来的东西,它结出来的果实不是我期望的那样的时候,你去质疑这颗种子的时候,这个是容易让人羞愧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小时候,他们说我是小白孩儿,脸皮薄,一逗就哭,但是在这件事上我脸皮最不薄,虽然很羞愧,但是往下追问,他动摇了我信念的根基,动摇了我意识深处最深的东西,在爱到问题上,他又是一件让人很羞愧的事。我第一次触碰到这样的窘迫的时候,是在十年前去带那些不上学的孩子,让人害怕恐惧,又羞愧。我原来是跟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在走,从来没有超越我自身,我是这么俗不可耐。爱具有精神性,但是我从来没有超越功利物质的东西。我发现,我活了二三十年了,我居然没有真正的信仰,这就太吓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属于信仰层面上一个对象、一个意动,他有别于你,而且具有精神性,是独立于我们之外高于我们的东西,他并不世俗。如果你希望真正的有信仰,你必须去反思这个事儿,为什么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信仰?从个人情感上来反思,发现你在个人情感上会有好恶、会有倾向。会发现自己的情感是被价值观规定的。你的价值观又是哪儿来的?价值观是被一种群体的秩序规定的。但是情感本来是不能被规定的,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例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但事实上不见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有的人恨自己的父母。你要考察具体的情况,为什么会恨呢?这种恨是不是也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呢?其实我们就把这个路给堵死了。怎么堵上了呢?他是你的父母,你就应该爱,你不爱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前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的人从小被他的杀父仇人收养了,到了20多岁,突然发现真相,他的养父就是他的仇人,几十年的感情一下子就崩溃了,没有了,马上要找养了他20多年的养父报仇,20几年的情感瞬间就没有了。在《雪山飞狐中》苗大侠对胡斐有多么照顾,他们中间发生了情感,有一天胡斐突然发现苗大侠是他的杀父仇人,很痛苦,因为他的情感是被规定的,他是你的杀父仇人,你就得报仇。我很早的时候看《雪山飞狐》很纠结,很痛苦,我不想让胡斐和苗大侠打的你死我活。苗大侠帮了胡斐那么多,给了他那么多,支持这么多年,突然说反目就反目,你也不问,是不是真的是他杀了你的父亲?你也不问他杀你父亲的原因是什么?也不去了解他杀你父亲到底该不该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道德感,没有正义感,这些都不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在古代,我们个人的情感是被某种伦理观规定好了的,你不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我们个人的情感,个人的价值观是被群体规定的。我爱哪个学生,不爱哪个学生,会有一堆东西规定了对孩子情感的倾向。哪样的孩子是值得被爱的,什么样的孩子不值得被爱,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自然而然的喜欢?孩子在这个规定里就不费劲。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经历冲突?孩子冲突的是群体的伦理或者价值观,一旦碰着这个了,就很难爱上这个孩子了。如果你真的相信爱的话,爱是无分别的,但是我们是有分别的。爱是高于群体意志的,实际上我们的爱却受限于群体里的伦理规则。我把爱变成一种信仰的话,爱是超越群体的一个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你相信爱,你有这个信仰的话,我们又受限于他,又会很矛盾。究其原因,我反思到一个事儿,我们没有独立的个人,我们是群体的个体。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名分上的情感,它不是一种真正的、独立的、个体的、自然的情感。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重感情,但它是名分上的一些东西。伦理是有等级秩序的,比如君君臣臣,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才有情感,在这些秩序里的表达。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爱,在爱上,我们是有信仰的。我是因为相信爱,我才相信你,就像《风中的羽翼》唱的那一句:“相信你,因为相信爱。”我希望通过这一讲触碰一下我们信念的地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我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个体意识,你就没有内心独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我们从小生活在群体当中,我们的意识还没有从群体当中分裂出来,还处在这种群体意识里,我们也很自觉的把自己沉没于群体当中。我们讲的是群体精神,不是超越群体之外个体的精神生活。你相信上帝,你相信爱,信仰属于一种个体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是超越群体的。再往前到原始社会,是群体意识,他没有个体意识。原始人是天人合一的,知行合一,原始人并不是形而上很高深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到了孔子,到了儒家,天人有了分别,孔子第一次天人有了分别,而且他破除了迷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儒家思想并没有破除群体意识,我们是跟着群体利益一起走的。比如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变了,整个群体的规则就变了,我们的信仰就变了。这一群人又变了,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规则又变了,完全是跟着群体的规则走,跟着群体的价值观走。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过去了,一群人又一群人过去了,整个东西都会变来变去,无论他怎么变来变去,我们有没有一种超越群体的东西呢?不管哪一朝哪一代,我都相信爱,不会跟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群体规则这个东西走。我的个体生活、个体需要是建立在一种更稳定的基础上。一旦我们没有从群体意识里把个体意识里分离出来,他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我们现实具体生活里,会遇到很多孩子、很多家长,如果还在群体秩序里,没事儿,我们一般不会触碰和追问到意识深处的这些东西。一旦孩子出问题了、我们的生活出问题了、两性之间出问题了,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该相信谁,病急乱投医,但是你又不知道该相信谁,我们整个的精神生活又坍塌了。塌了之后怎么办呢?我们容易原形毕露,容易牢牢的抓住物质的功利的东西不放走,到了这个极端上。因为你不知道该信谁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越容易胡思乱想,越容易恐惧,越容易把事情变得更加功利,越容易在物质上去寻找可靠性,我们整个个体的精神性就会越来越弱。导致我们更加没有信仰,不知道该信什么,或者是逮啥信啥,就很麻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说你真的相信爱吗?如果真的相信爱,他就是一种稳定的东西,他非常稳定。我们就需要有个人独立的精神需求、有独立的精神生活。爱他是精神性的,不是物质性的,他是非功利的,不是功利的,他不会跟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群体规则的改变而改变,他是永恒的。当我们迷失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他是不会变的,这是真正的有信仰。所以会触碰到这些问题,引起人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重构这样一个很坚实的地基,我们的信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一碰就垮,一垮就原形毕露。我们爱的信念是建立在群体规则之上的,如果哪个孩子表现的不是这个群体规则里所认可的东西,我们的爱就没有了,我们爱他就变得很困难了;还有就是我们建立在自己身上,一旦连自己都不相信了,这个人就垮塌了;还有一个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一旦我们没有办法在世俗功利的基础上实现某种成功的时候,我们的信念就垮塌了,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爱的信念就垮塌了。就很容易让我们思考一个事儿,你真的相信爱吗?我们对这样一个具有精神性的独立个体---爱是有独立人格的,你相信他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跟儿子在聊一个事,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是集中在这个事儿以外的。比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多注意力焦点是放在学习以外的,会不会考不好?考砸了咋办呢?会不会考不上大学?会不会违反纪律?好不好会不会对不起这个人?对不起那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家长遇到教育问题、很多的行为其实都是教育以外的,我们的注意力焦点都在教育本身以外,而不是还原到教育本身上面。比如说你成绩不好,成绩不好,你得回到学习本身上来,通过学习本身来解决学习的问题。教育不好女子,则抱怨批评,得回到教育本身上来解决教育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一旦我们学习不好就游离于学习以外了?家长经常在干游离于教育以外的事儿,我们很热衷于教育以外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孩子成绩不好,你还能相信他吗?我们一般是用群体的东西去套,一旦套不住,我们就没法爱了,而不是因为相信爱而还能继续相信这个孩子。一旦你因为相信爱而继续相信了这个人,我们就能探讨在教育上怎么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好了,假如说你是因为相信爸爸妈妈还能信任你,老师还能信任你,别人还能信任你,你进而相信了自己。当别人还没有办法能信任你的时候,别人还没有办法去爱你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因为(你的学习成绩、你的表现、你的行为)----很多世俗功利价值去体现你爱的价值的时候,值得被爱的时候,他就垮塌了。我们不是因为说我坚定的信仰爱,相信爱,我有这么个信仰,我进而相信了自己,我依然相信我周围的人是善的,我依然相信周围的人还可以去合作的。我是配得上被爱的,即使我成绩不好,即使那么多人可能不喜欢我,但是我依然配得上拥有爱,因为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爱本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之我们的意识焦点就放到了寻寻觅觅去寻找爱。到底谁能相信我?到底我如何才能继续融入到群体的价值标准里去?融入到群体规定的爱的标准里去。所以我们就痛苦纠结,整个意识焦点就是散的,一个学生就无法回到学习本身上来解决问题,而一个教育者很难回到教育本身上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地基,种的那颗种子轻易的被解构掉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所以从根儿上来讲,我们讲的精神是群体的精神,我们只有把自己沉默在群体当中我们才能够赋予某种精神性,我们是这么来的,我们没有个体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讲,虽然我的手机设备不断的出问题,它自反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不断的去审视一下这个问题。爱是自发于意识深处的,他是人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念结出来的果实。如果它没有结出来那样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去检索一下我们意识深处的东西。检索的目的是听过这一讲有的人突然触碰到这个东西,会像我十年前一样痛苦、迷茫、恐惧、害怕、惭愧,但是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就能更好的重构我们的信念系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直接的事儿是,你会发现他会自然而然的结出了爱的果实,最实用的东西是教育者能在教育本身上来解决问题,解决世俗生活的问题。一个学生学不好了,不是天天有游离于学习以外,天天关心学习以外的事,寻找学习以外的道路。而是就学习本身来解决问题,你不是大量的时间游离在学习以外,他是整个的信念地基受到了拷问。只有有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你信仰的是爱本身,而不是爱以外别的东西,我们才能真的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们才能真的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回到这个事儿本身上来,我们才能真的很诚实的去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事,而不是用了大量的时间去不接受它。比如说孩子不上学了,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有的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还不能接受这个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个过程我们是在重建自己信念的地基。孩子不上学,他不能符合群体标准,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老违反纪律,他不能符合群体标准,他没有办法融入群体,他的这个信念受到了冲击了,在这里我们去重建爱的路就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我们从主流价值观里被踢出来,或者我们的行为没有办法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认可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该信什么,而且我们的信仰是多元的,有的信这个,有的信那个,要么什么都信,要么什么都不信。要么我们的意向性指向了无数个对象,这种意向性指向了爱以外的别处。然后我们去重构你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又离不开他。我们再花N多年的时间去重构他很困难。如果你想真的重构的话,你得需要重新去审视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给大家放了一个很疗愈的音乐,如果你真的去面对它的时候会很痛的,但是你不面对它又不行,它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因为我们几千年来不断的在改变,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后天信那个,有没有一种不改变的东西呢?比如说爱是不改变的东西,它是一种永恒的信仰,它属于超越世俗价值的东西,它能够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宁静,让我们真的拥有自己,有这样一种独立精神生活,让我们回到这个事本身上来,让我们能够有力量,能够诚实的去面对自己。如果我们真的要找到这样一种信仰,我们必须拥有独立的精神,你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得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一个大前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这一讲我们的重建之路,我们真的能够重建起来这样一种坚定的、恒定的信仰,让我们人唰的一下能够静下来。谁没遇到点困难挫折失败?这儿错了,再回来就行了。但是你得沉到这个事上来,人得静下来。否则我们静不下来,人会躁,就会焦虑恐惧,不知道该信谁。不至于孩子遇到问题了、我们家庭生活遇到问题了,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永远游离在生活以外,在生活以外去寻找幸福,我们在教育以外去获得成功,我们在学习以外希望去提升成绩、去实现梦想。所以回到生活本身上来,回到这个事儿本身上来,回到两性关系本身上来,回到教育本身上来。用董老师的话说“干点正事”,而不是大量的时间没干正事。都源于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整个信念的地基一旦垮塌了,它一直是在变。信念的地基一旦垮塌了,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重建这个地基。而我们要想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坚实的地基,能经得起岁月变迁,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更可靠的信仰,就是你真的能信仰爱本身。我们就得有独立的个体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12班结束、深研班结束,在我们教育者眼里、在我们的眼睛里,不再有抑郁症,不再有心理疾病,不再有什么问题孩子,不再有这些条条框框。你的眼睛里只有孩子,回到教育本身,只有孩子。老师眼里只有学生,没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他只有学生。我们回到这样一个干干净净,简简单单,非常宁静而又有力量的,单纯的教育本身上来、学习本身上来、生活本身上来。我们能专注在当下有效的行为上,不是一直在过去或者是未来去寻找答案,在事情以外去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时候我们一定是真的相信了爱。爱是我以外的一个东西,我们真的拥有了独立的个体意识和自己的精神生活,人能静下来,我不需要再耗费大量的力气去重建垮塌的地基,不知道该信谁了,或者什么都信,或者什么都不信,或者很偏执的信一个东西不改变。孩子已经整成那样了,还很偏执的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还偏执的相信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生活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真心的希望我们的深耕班深研班能够跟大家一起去面对这样深层意识的东西,能够在这个深层意识里找到一个可靠的答案。我们能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爱满人间。它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景,不管是理想的,还是一个个人不切实际的东西,总是还得有人愿意去这样想一想,有一群人愿意这样去痛一痛,愿意去这么做一下,我觉得他是有意义的。他是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他是真正跟幸福有关的东西,他是真正有力量的,他是真正能够让我们诚实的,能够知行合一的。我们已经回不到原始社会了,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还能做到知行合一、内心宁静一致,这个是值得有意义的。所以我有这么个愿望,奔着这个愿望能够跟大家一起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手机出现了好几个“00”的逆反,我觉得是好事,零也能促进我们的反思,这是一个有个体意识的录音设备,我相信它有自己的信仰了,什么时候给你上传,什么时候不上传,自己说了算。在这条路上,我们有了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它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工具了,说整零就给你整上零了,有了个体的独立人格,有了自己个体独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从上一讲到现在,我的录音设备一直在配合我们的课程,自发于意识深处,看来我的录音设备开始真的相信爱了,在重建爱。感谢我的录音设备配合完成了今天的课程,它做的比我讲的更好。这是我们成长成功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愿意陪大家干着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