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庆龙美术馆是由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民营美术馆。由三个分馆组成:上海浦东馆和西岸馆及重庆的重庆馆(位于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1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美术馆是目前国内颇具规模和相当收藏实力的非盈利性民办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花天花地一一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呈现了70位艺术家的佳作,分别从静物花卉、花卉与风景、花卉与肖像的关系出发,不同国家和时代的艺术家对花在上述三类主题中的描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分四个篇章展开对“花”的叙述:一、无尽之花,二、繁花似锦,三、幽色在野,四、百卉含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美术馆进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美术馆大厅可遙望千厮门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观赏绘画作品《完美,从头到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无尽之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尽之花”主要呈现了21世纪以来,“花”在全球艺术作品中的多元发展,从具体到抽象,从卡通到观念,“花”作为美好的意向和哲学的思辨之物,在艺术表达中的无尽延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村上隆 ,《怪怪奇奇》,2002年 , 布面丙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上隆出生于1962年,是日本当代艺术界的标志性人物。这幅作品色彩鲜艳,搭配漫画风格的笑脸赋予了作品强烈的冲击力和辨识度,将通俗文化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融入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草间弥生,《帽子》,2004年, 布面丙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草间弥生,生于1929年,日本国宝级艺术家。他开创了一种使有限的平面空间无限延伸,深入心理的艺术风格。在这帽子的画中,红色的帽子系着饰以粉紅花朵的绿色蝴蝶结,占据着画面的中心。包覆着帽子的蓝白圆点和背景交织的黄线编织出了一片无限大的网,蔓延出2D的画框,伸向意识的终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瑀(1981年出生),《复活一一一切都是崭新的》,2012年,布面乙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出生于贵州的高瑀,是中国“卡通一代”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创作主题来自中国古代典籍,画面的处理受到漫画影响。这幅作品描绘了哪吒削肉剔骨后,由莲花化身成人的一刻。抛却肉身凡胎的哪吒伸着懒腰从莲花中苏醒,绽放的莲花花瓣释放出一股新生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飞(1983年出生),《今夜突然下起小雪一一致可爱的老汉史崔特》, 2008年 , 布面丙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名80后的中国艺术家,陈飞的整体美学受到了漫画和动画影响,相对于宏大的叙事。其作品更加围绕自我和现实生活。电影定格般的画面充满了奇幻色彩和黑色幽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一个女孩驾驶着货车经过种满向日葵的田野。一瞥之下,这是一幅美好乡村生活的图景,可定睛一看,宁静之下透露着隐隐的不安和龌龊:隐藏在花丛中的毒蘑菇、车后被车轮压扁的青蛙、女孩满是血迹的手,车厢帘下的残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繁花似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精选了20余件以花卉为描绘对象的静物题材作品。呈现艺术家对静物花卉多样的观看视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潘玉良(1895一1977),《青瓶红菊》 , 1950年代晚期 , 纸本彩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著名油画家、雕塑家。1921年赴法国留学,与徐悲鸿同学。潘玉良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潘玉良的《青瓶红菊》,瓶中的朵朵紅菊明媚柔丽、饱满生动、自然抒情,伫立画前,仿佛看到了梵高画作的影子。然而,画中的青瓶,傲霜而开的菊花,不正是典型的中国元素吗?这位命运多舛的女画家,用她的笔触画出了中国文人的诗情画意和顽强生长的灼灼风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大羽(1903一1988),《春在》,1982年 , 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3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2年赴法留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27年归国后在多所院校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在》这幅作品,从标题就可以感受到它所蕴含的诗意和哲学思考。“春在”不仅是对画面内容的描述,更是对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吴大羽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值中国社会经历变革的时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对社会变迁的感知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画中的色彩和构图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正如标题所表达的那样,即使是在寒冬之后,春天总会到来,象征着希望和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艺术风格和技巧上看,《春在》展现了吴大羽对色彩的丰富运用,以及对画面空间的独特处理,这些都使得《春在》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杰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君璧(1898一1986),《繁花似锦》,20世纪 , 纸本彩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8年生于福建福州,1912年赴法国巴黎留学。1920年毕业后返回中国在大学任教。1949年返回巴黎,1957年定居美国波士顿,1983年搬往瑞士日内瓦,1986年因病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多慈(1913一1975),《蝶恋花情》, 20世纪 , 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多慈1913年生于安徽省寿县。1931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受教于徐悲鸿。1949年随丈夫许绍棣前往台湾,日益精研绘画,成为知名画家。这幅《蝶恋花情》迫卖成交价为138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时期有六大被誉为“新女性”画家: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和孙多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贺慕群(1924一2012),《水果花》,2002年 ,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4年生于浙江宁波,先后于台湾、巴西和西班牙等地居住。1965年,贺慕群远赴法国巴黎,并定居于此创作生活了37年。在巴黎作画生涯中,她受到西方后印象派、尤其是塞尚、高更等大师的影响。她的作品内容多是些寻常生活景物,其创作,从油画到版画,再到素描、蜡笔、墨彩这些纸上小品,都游刃得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卫天霖(1898一1977),《白芍药》, 1976年 , 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8年生于山西汾阳。1920年赴日留学。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多所大学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芍药》是卫天霖晚年静物画的代表作之一。画幅入眼便是他酷爱一生的白色芍药,在他早年的画中婀娜、舒展的花朵已被挤压成紧密的浑融整体,占据了画面上方三分之二的空间,厚重的色彩,老辣的笔触,大起大落的笔势,每一笔的厚薄体积皆有不同,叶、瓣、蕊都暴露着斑驳浑厚的光彩。白芍药兀自怒放,色彩华丽可照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丘堤(1906一1958),《幽色在野》,1930年代初,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丘堤是福建霞浦人,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女性艺术家的优秀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幽色在野》展示了丘堤在西方油画的三度空间与造型上的深入研究,同时体现了她在抽象性绘画上的探索及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11月16日,嘉德2013秋拍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正式举槌。《幽色在野》以465万元落槌,刷新了该场艺术家的拍卖纪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庞薰琹(1906一1985),《瓶菊》,1974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庞薰琹:“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发泄情感的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菊是隐士文人的象征,而瓶中菊则道尽了画家的孤独心声,那如花朵失根的漂泊情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幽色在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花卉不仅是静物画中常取材之物,也多见于风景画中。本板块选取了描绘花卉的风景画作品10余件,呈现了四季有花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颜文樑(1893一1988),《春(中山公园梨花)》,1965年,木板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画运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上海中山公园内梨花桃花争相盛开以及游客们赏花休憩的场景,笼罩着一种和谐的清新自然,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生动体现了人物与风景之间和谐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作色调明亮华美,明净微蓝的苍穹,花鸟氤氲。人影隐没在花潮中,花色又映衬出人的喜悦。叶尖点点斑驳的反光,树端被阳光涂抹出的轮廓,林荫路上光影的变化,都表现得极为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幅作品保有其秀丽精致的风格,细微至树枝人群、旷阔至蓝天白云,其色调层次变化精心绘制,从中亦可见艺术家对此画极具匠心。让人如临其境,陶醉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强(1962年出生),《校园2018No.1》,2018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在校园发现一片荒草地,这些衰败又顽强的野花乱草引起了他的兴趣。回到工作室,他以此作为素材,进行油画创作。他从这些荒蛮衰败的场景中感知到了新的东西,一种真切、苍莽的生命气息,也激发了自身的生命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廖新学(1903一1958),《花间小憩》,1940年代,绢本水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3年廖新学赴法留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这幅《花间小憩》是在巴黎所作,在学习西画和雕塑之余,尝试结合中国传统绘画风貌的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眉孙(1894一1973),《栽花》,1958年,纸本水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眉孙,浙江海宁人,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超士(1893一1971),《大明湖风景(七曲亭)》,1964年,纸本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超士,广东梅县人,著名粉画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色粉画第一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善馀(1909一1993),《江南景色》,20世纪,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善馀,广东开平人,1929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得林风眠大师亲授,1932年留学法国巴黎,师从法国当代著名画家西蒙教授。长年来,胡善馀潜心研究西欧油画艺术,并着意结合东方特色艺术手法和民族审美观来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洁,色彩丰富明快,意境隽永典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南春色》是胡善馀成交最贵的十幅书画作品之一,成交价115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达川(1912一1985),《三味书屋》,1981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达川,广东新会人,著名油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就是鲁迅在《三味书屋》里对私塾的描述。林达川的油画重现了三味书屋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云台(1913一2005),《向日葵》,1995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云台是著名油画家,山东烟台人,是第一代留学俄罗斯的艺术家。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教授曾对前辈孙云台的风格做过精当的概括,那就是“质朴而灿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天赐(1922一2006),《启园》,1996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2年苏天赐出生于广东阳江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以油画闻名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启园》作品画面视线开阔,疏朗淡泊,别有一股东方人情怀,让人感到亲切。画面色彩不温不火,看似轻淡,实则内涵醇厚、沉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启园》极具东方人的理想境界,静远空灵,一山一水皆为风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是美景的心灵之和谐。景致陶冶人心,是江南山清水秀的图画,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由繁趋简,由简而透露出诗情画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百卉含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花美似人,美人如花,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映照,肖像绘画中,尤其是刻画女性形象的肖像画,常以花伴人一一瓶花、盆花、捧花或自然生态中的花伴随各式人物形象出现。本版块以20余件作品展现了静物花卉与肖像之间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逸飞(1946一2005),《弹奏吉他的女子》, 1988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创作于艺术家留美期间,女子与花卉为画面主体,展现了极其细腻的优雅感。额前的发丝、衣物的绒毛、丰盈的肤质、鞋底的斑驳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人物整体,在这似起似无的吟唱中给人一种含蓄有节的感受。花卉的斑斓光影点缀丰富了画面,以大气沉稳的用色,更加凸显了女子的古典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风眠(1900一1991),《读书仕女》,20世纪,纸本设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倚风长眠,极静极美,正如林风眠本人的名字,其画作体现出其清丽诗意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风眠借鉴西方绘画方法,再通过对中国戏曲旦角独特韵味的深层挖掘,画出瓜子形、椭圆形的俊秀面容来展现东方女性的韵味与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中除了插花,不经意的花瓶也具有特色,艺术家将瓷器的透亮、光泽、纯净、典雅尽显,与花一起,形成对人像的呼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色彩运用上,林风眠将水彩、水粉同墨一同使用,独创出有较强色彩感、色调和谐且沉稳的风格,利用这种如陶瓷艺术般的色彩体现了侍女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君璧(1898一1986),《恂恂》,1925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恂恂》绘有一位在荷花漆屏前席地盘坐的短发女孩,她身着红色中式长袍,手持花篮,天真烂漫,一只小脚丫露在袍外,更显俏皮。屏风中的莲花让画面充满了清净、圣洁之感,加之小孩的单纯虔诚,体现了方君璧对艺术的纯静追求之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冠余(1945年出生),《七月》,1978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画作在80年代初有着相当的知名度,曾刊登在当时的《文艺报》上,也曾被《人民画报》和《北京文艺》用作封面、封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12月北京,清丽的白裙少女低头认真阅读书籍,她的身边环绕着初夏的繁花、绽放着绚烂的向日葵……这是画家黄冠余在1978年创作的油画《七月》中营造的美好画面,曾为当时的中国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次在苏富比北京“现当代中国艺术”专场上,这幅“小清新”的画作拍出了145万元的好成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君璧《桃衣少女》,1926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桃衣少女》,女子身着桃色立领斜襟上装,回眸另处,带着浅浅笑靥,目光中藏着浅浅的乡愁。背景中朵朵盛开的菊花也尽显雅致,很好地衬托出画中女子娴雅大气,端庄美丽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采菊东篱,暗香盈袖。”“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与桃皆是很重要的中国元素,人面桃花与菊花的暗香共处于同一画面中,体现出浓郁的东方风格与细腻的中国文化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技法方面,方君璧借西方之笔,画东方之韵,结合西方油画的真实感与中国画的神韵,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与无尽的回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紫兰(1903一1985),《少女》,1930年,布面油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以一位面容优柔的少女肖像以及色彩品类多样的花卉作为画面主体,相互呼应,画面用色浓郁、大胆、对比鲜明,充满着浪漫色彩,又以平面化的处理手段画与自己相似的容貌,繁复的装饰符号与之形成反差,突显女子内心与外在的强烈矛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技法上,画家将东方的含蓄优雅与西方野兽派的热情奔放完美结合(画家是最早接触野兽派的中国女画家),同时她也以东方的精神来指导西方的绘画技巧,巧妙地将西方画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与中国绘画中对线的交织,完美结合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关紫兰通过这幅画向观者展现,虽“为人幽秀端庄,有闺秀之气”,但仍有对艺术不流时俗的纯洁性以及自己独立人格的坚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时期,能在才貌上和陆小曼相提并论的女性画家,大概只有关紫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国时期的美女画家关紫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工柳(1916一2004),《穿红裙子的女孩》,1956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作品描绘了一位身穿苏联特色红花裙子、头扎紅头绳与麻花辫、脸颊微红望着另处的苏联女孩。背景中粉色小花加以点缀。呼应着女孩的灵动与美丽,也体现了当时中国与苏联深厚的友谊。该画作十分具有罗工柳作品中亲切富有感染力的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旭辉(1956年出生),《紅土的恩赐,夏天的声音》,1987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作尺幅颇为壮观,达到了170x169厘米,场景丰富,描绘细腻,展现了艺术家的深厚创作功底,是作者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整个画面弥漫着夏加尔式的梦幻感和卢梭式的原始主义色彩,这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代表了“大地”、“田园牧歌”,真实地展现出一种本真的生存方式。画面上的艺术表现力和细腻的油画技巧令人印象深刻。这幅画曾在多个重要展览中展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春芽(1955年出生),《大乔,小乔》,2010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以强烈的色彩,极具张力的构图,表现性的笔触,刻画出怒放张扬的桃花,也构建出艺术家所追求的桃花林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乔、小乔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艺术家却将富有当代女性特色的人物放入其中,体现出极具个人风格,以及东方式的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束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中的评论文字均取自网络,感谢各位专家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论,使我们能去领会画作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龙美术馆”的创办者,前有樊建川创建博物馆,后有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建美术馆,他们为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值得人们敬仰,值得大大的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2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