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9

风儿

在尼玛县城住宿一晚,第二天清晨离开县城,一路继续向西,目的地改则县。地图上看尼玛至改则就是一条直线,走317国道就如走康庄大道般,会按时轻松抵达。然而老司机们不这么想,要走不寻常路。<div><br></div><div><br> 我们选择拐弯南下,去往傍依在当惹雍措边的文部南村。它的人文意义在于,这里曾是是古老的象雄王国故地,也是苯教的发祥地。它就深藏在藏北高原的深处。<br><br> 手指在地图上点对点一比,不过分寸间,看似轻松。但是踏上路程,却千里险途。 </div> 我们在离尼玛县30来公里处的317国道旁,看到了神奇的天空之树。其实,眼见所处,就是路旁的泥土呈现许多的沟沟壑壑,假如没有指示牌,车子都会一晃而过。只有无人机的天空之眼,才发现如此惊诧的地貌。<br><br>  大树的纹理由粗到细,颜色由深到浅,向四处张开,那么的天赋自然,犹如一幅人工巧做的油画。是风雨和岁月造就了美妙的大地图案,这自然界的杰作真的让人折服。<br> 我们离开317国道,开始转入了205省道,往当惹雍措、文布南村的方向行驶。快乐与艰辛并存着,自驾游的乐趣就在此。<br><br><br> 车子在高原群山中行驶,非铺装的土坷垃的路,让车颠簸震荡。依然是一路尘土。<br><br> 这里的海拔几乎都在4500米以上,虽然我没有高原反应,但是脸面浮肿,仿佛长胖了的胖子,然而精神仍然高涨。<br><br> 车轮就在平淡无奇的土山和黄褐色的泥土上快速的碾过,时间也在视觉有些疲劳中逝过。海拔还在升高。偶尔出现的野鹿激起我们的关注兴奋。<br><br>  一处山体突然变了风格,都是圆石,绵延十来公里。画风如南方。<br><br> 当车子转过一个5000多米的山口时,眼前突然出现一抹蓝色,像一片天幕飘落在被山环绕的的盆地上,静静的躺着。这就是当惹雍措了。<br><br>  当惹庸措就像被山捧护着,那么的静谧神秘。我们在山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它,蓝色摄人心。当身处恒古的藏北高原,会时不时的令人产生心动。<br> 我们往湖的东南岸驶去,要去探寻有着古象雄遗踪的苯教寺院遇彭寺。<br><br> 遇彭寺并不如人们所想象那样山中靓丽,而是暗淡无华。走向它的山路是盘旋曲折,狭窄陡直,只见有些凌乱的房屋,看不到寺院的影子。<br><br> 颠簸着爬上好多的陡弯,再上一个大坡,才见一处比较平整的空地,大家停好车略作休息后,便去寻找玉彭寺。<br><br>  在一条土坷垃的路穿行,路边杂物随处挡路,还是杂乱无章的景象,最后在一处山的崖壁前才找到这座寺庙。是寺前的一座很高大的经幡点明了寺庙的所处。<br><br><br> 可惜这里正在施工维修,建筑材料随处摆放,有些凌乱。我们没有进去,大家就笑听何先生的介绍。玉彭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里面的古老寺庙,据传为象雄雍仲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已有3000年的历史。<br><br>  数千年以前,一位苯教修行者来到当惹雍措圣湖。在湖东岸陡峭的山崖上,他发现了一处溶洞,面朝圣湖,是个与世隔绝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他把自己隔绝在洞中,开始参悟苯教法。后来,更多的修行者陆续来到这个溶洞,洞中开始有了苯教的经卷,石壁上也有了壁画。这里也有了“遇彭”,意思是青色的云雾烟雨笼罩的地方。<br><br><br> 站在这寺庙洞前,我们面对着就是当惹雍错,那蔚蓝色的湖水,深厚稳重。我们用思绪来认知古老的象雄王国的点滴文脉。<br> 继续探寻古象雄遗址。沿着当惹雍措边的一条山路行驶,我们看到了遗址的标志。但环绕四周,眼见得就是一些土山包包,在这里没有见到类似遗址的建筑,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遗迹的说明或者历史介绍。<br><br>  百度资料说,在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它曾统一了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古象雄王国。它不仅拥有古老的文字——象雄文,而且还是“雍仲本教”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但象雄文化至今仍表现在西藏的一些方面。如祭山神、转山等都源自象雄文化。<br> 文部南村坐落在当热雍错的东北岸,想不到在这个高海拔的不毛之地竟发现了一片绿意,原来是当地村民开种的田地。在这里居然还能种植农作物,着实令人惊奇。村民在这里生活得原汁原味,古老而淳朴。<br><br> 这晚,天上的晚霞这么美,我们入住文部南村。海拔4600米,有点高,好在入住的酒店房间都提供着氧气。<br><br><div> 在这个神秘并充满探究的古象雄文化的当惹雍措旁的小村庄里,我们安然地入睡了。<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