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达青宝力格牧场乌尤图分场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乃东<br></div><div><div><br></div><div> 作者简介: 王乃东, 男, 北京二中 68 届高中毕业。 1968 年插队到西乌旗草原, 主要从事放羊、 零工。 1973 年长春地院上学, 1976 年到现中国自然资源部航空 物探遥感中心工作, 2010 年退休。 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 5 项, 享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div></div> 一般人印象里的草原是旅游胜地, 辽阔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风 吹草低见牛羊。 在我则是第二故乡, 是确定我一生性格, 奠定我人生 基调的地方, 我忘不了草原。 40 年前, 我是以盲流身份来到草原的, 社会的动荡将我变成了一 个在北京居无住所、 食无着落的流浪儿, 幻想、 信念在一夜之间彻底 破碎。 那时的我, 胳膊似麻秆, 小脑欠发达, 唯有大脑中仅存着党的 教诲, 又全部被无情的现实映照得无比可笑!生存的希望何在?一片 茫然。 孤身一人, 怀揣 10 块钱, 两张糖饼, 一张标明路线的小纸条: 北 京——承德——叶柏寿——赤峰, 一路扒火车北上。 又从赤峰搭汽车 经乌丹、 林西, 到达锡林郭勒盟西乌旗达青宝力格牧场。包括大雪封 山等车在内, 路上整整走了 7 天。 孤身一人, 怀揣 10 块钱, 两张糖饼, 一张标明路线的小纸条: 北 京——承德——叶柏寿——赤峰, 一路扒火车北上。 又从赤峰搭汽车 经乌丹、 林西, 到达锡林郭勒盟西乌旗达青宝力格牧场。包括大雪封 山等车在内, 路上整整走了 7 天。 和单位同事聊天, 谈到每年大年初四我们达青宝力格牧场的知青 都要聚在一起喝酒叙旧, 总有人非常惊奇: 年年如此吗? 对, 年年如此! 其实没什么奇怪, 分析起来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 是当年大家的坎坷磨难, 二是一直坚持到今天的 AA 制。 达青的知青和其他地方知青不一样: 别处的知青都是由学校成建 制地分配过来的, 而我们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跑到内蒙古的, 等于都 是盲流。 正因为此, 每个人的境遇、 背景都不一样。 在当时那个严酷 年代, 达青宝力格牧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不管你是“狗崽子”还是将军的儿女, 大家在这里都是平等的哥们, 想怎样生 活就怎样生活, 没人强制你。 我和燕仁同在一个蒙古包。 我那时体力不济, 小脑欠缺, 尽管岁 数比燕仁大, 但干起活来远不如燕仁, 也正因为如此, 燕仁和我在一 起的时候吃了不少苦。 有一年秋天, 刚刚分完肉食羊, 大车老板帮我 们搬家到了西山, 当时没有拉上牛粪, 说好第二天给我们送来, 可不 巧搬家当晚就下起了大雪。 蒙古包四面透风, 一宿两个人谁也没睡好。 第二天燕仁出去放羊, 我费了好大劲捡来几块牛粪还引不着火, 勉勉 强强烧了一锅不很热的茶; 燕仁回来时清锅冷灶, 毡疙瘩都脱不下来, 只好饿着肚子挺了一夜。还有一次, 夜里狼群卷走了羊, 我们发现时, 羊群只剩下一半, 燕仁什么话没说, 抓上马就冲温都尔湖方向追了去, 好在没走多远就追上了, 尽管咬伤了两只羊, 损失不大。 有这样一起 生活的经历, 同患难, 共挨饿, 坚持每年聚一次还奇怪吗? 我们平时分散在各个蒙古包,生活孤寂。但如遇到剪羊毛、洗羊、 打马鬃、 劁蛋、 配种等活儿的时候, 简直就是节日。 许久不见的知青 们聚在一起, 盘腿坐在草地上抽烟、 聊天、 吹牛、 摔跤、 赛马, 每个 人脸上都是兴奋满足。就连那些坐骑,凑在一起也摩挲交颈,打着响鼻, 抑制不住相逢的冲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乃东当年放牧的羊群</h3> 夏天, 草原像天堂一样的美丽, 牧民们尽情享受着每一个时刻, 每一片美好。 冬日摄氏零下 30 ~ 40 度气温下魔鬼一样的日子好像从 来没发生过。 这就是草原上的生活。 因为职业关系, 我到过不少地方, 也可以说是浪迹天涯吧。 曾经在甘肃玉门白杨河油矿布标, 人在地面追飞机, 累个贼死。 暮色降临的时候, 望着远处的 戈壁滩, 眼前却产生了内蒙古 大草原的幻觉。 曾经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腹 地检查异常, 沙丘连绵起伏无 边无垠, 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手 脚并用, 不由怀念起在达青时 我的黄马和骆驼。 曾经坐车穿越天山, 路过那拉提高山草原。 从山下的草场, 山腰森林草地到山上的雪线, 一路 上风光绚丽, 变化万千。 赞叹的同时脑里浮想出的却是另一番美景的锡林郭勒草原。 曾经在曾母暗沙上低空飞行,眼下是碧蓝碧蓝的南海,浩瀚博大。 坐在飞机前部玻璃钢鼻子里, 想的却是人在地球上的渺小, 而这恰恰 是我坐在达青的山坡上放羊时经常想的问题。 甚至在美国的达拉斯——肯尼迪遭暗杀的地方, 当我在会展中心 花园休憩时, 看到城市标志物是牛, 发现这里也曾经是草原, 瞬时增 加了对这里的感情, 所谓“爱屋及乌”吧。 近些天来暴雪把我闷在室内, 也给了我充裕的时间胡思乱想, 我 发现无论何时何地, 西乌旗草原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 为什么呢?琢 磨起来, 是因为在我们生命最旺盛的时候恰逢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 度过。 而达青宝力格牧场把我们一帮难兄难弟聚合在一起, 培育了我 们独立的性格, 甘于寂寞、 知足、 感恩、 宽容、 坚韧, 这是内蒙古锡 林郭勒草原刻在我们生命上的烙记。靠着这些磨难出来的品性, 我们 每个人走过了风风雨雨, 坎坎坷坷, 直到今天。 多少年过去了, 每个人混到现在, 成功失败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 的是过好自己老百姓的日子, 继续当年下乡时的普通牧人生涯。 一次聚会,老铁跟我提起了当年一段往事: “有天我去老乡家蹭饭, 吃的烙饼, 烙的时候, 小孩拉屎了, 女主人用烙饼的铲子随手把小孩屎铲起来喂狗, 我没吃就跑了。 这事我怎么会忘呢! 只不过不太好意思在众人面前提起, 怕会对 牧民老乡夫妇产生不满。 我一直认为, 牧场 80 多个知识青年每人在牧 场的感受都不一样。 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 自己的苦衷。 在 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 任何人的行为现在看来都可以理解。 那个时候我像一只受伤的羔羊, 对于我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 在 老石家我感到安全、 温馨、 满足。 这个家为我恢复了自尊, 因此我从 心里感觉到他一家 4 口人就是我的亲人, 甚至包括那 3 条狗。 老铁的 回忆我可以更细致的描述一下。 那时候狗能吃小孩屎是一种地位的象 征。 当时家里有班勃勒、 柯斯尔和吉利格 3 条狗。 能够被允许进蒙古 包, 并有吃屎权的只有吉利格。 那天阿嘎铲了一大块黄油, 所谓烙饼 其实就是炸油饼。 生生把没加任何发酵粉的面饼给烙鼓起来, 焦黄喷香, 看了馋涎欲滴。 正在这时, 小孩把屎拉在右边地毡上。 女主人一 边“陶迈, 陶迈” 的埋怨孩子, 一面从面板上拿起铲子, 铲走小孩屎, “吉利格, 吉利格”一叫, 那狗转眼就进了包, 上上下下把铲子上的 小孩屎舔得干干净净, 之后摇着尾巴出去了。 女主人检查了一下铲子, 为保持卫生, 还特意在裤腿上蹭了一下, 才又到锅里接着翻烙饼。 当 时谁在包里, 是否被吓走, 我全忘记了。 不过我真为老铁感到遗憾。 因为那顿黄油烙饼非常好吃, 都是真材实料烙出来的啊。 现在想起这些细节,可能有点好笑。但那时候我真感觉非常享受, 非常幸运, 非常幸福。 当社会不把你当人看待的时候, 能有人尊重你, 给你做人的尊严, 恭恭敬敬为你做饭, 就是对我的最大恩惠。 正是这 种感恩意识, 让我忘不了达青宝力格牧场的牧民, 达青宝力格牧场的 知青。 注:<br> 本文轉載自《情繫烏珠穆沁——西烏珠穆沁旗知青的記憶》西烏珠穆沁旗知青文集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