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秋爽朗满收获 , 岁月沉香悦时光 。10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第三实验小学全体五年级语文组教师聆听了五九班张田老师执教的《示儿》一课。这节古诗教学,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张田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p><p class="ql-block">1.熟读成诵,以读促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示儿》的教学中,张老师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做到了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的读。教学伊始,张老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这个阶段学生要把一首古诗中要求读准字音。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更好地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古诗优美的意境,流畅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只有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的体会才会深化。</p><p class="ql-block">2.利用资源,辅助教学。教学一首诗词,就是走进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一段历史:张老师形成了开放的语文教学观,深入解读文本,细读文本,大量地收集与陆游、与文本相关的信息。</p><p class="ql-block">3.紧抓诗眼,感悟情怀。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或是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在《示儿》这首诗中,张老师紧抓“悲”这个字,陆游为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而悲,为北方流离失所的不幸遭遇而悲,为自己看不到中原统一而悲,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言语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p> <p class="ql-block">五九班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时,学生们各抒己见,不同观点的碰撞能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相比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学生更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p> <p class="ql-block">在本次活动中,全体五年级语文组教师积极听课学习,认真总结,潜心反思,深度交流,共同进步,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余欲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育桃李满庭,唯勤学修己是道也。在教学改革的创新时代,奋楫前行,共同提升是所有老师的必经之道。相信一场场研讨活动,定会让老师对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趋势,对自身的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一定能让教师在成长的道路更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