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看书,一直是我这几十年来的生命底色。这一习惯一直沿袭到今天。尽管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但只要有片刻闲暇时间,我也会挤出时间来看书,比如上厕所。</p><p class="ql-block">细细思想起来,十几岁的时候也就是读初中、高中的时候看书既繁冗,看的书也杂芜,什么书只要到手便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下去。</p><p class="ql-block">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湘阴县一中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荣幸地认识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一是他的名字很有些特别且好记,他叫陈抗,姓陈的人千千万,但用“抗”字取名的却是我当时那个年纪知晓的第一个;二是除了他的个头大(他身高估摸有一米八几,清灈消瘦的面容难见血色,总是一身铁灰色的中式衣襟着装罩在那一付略显单薄的身子骨上),他的来头也不小,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正儿八经的高材生,而且他是北京人。至于他一个北京人怎么到了我们这样一个湘北小县城的中学当老师,其中的缘由至今我是一点都没弄懂。是不是与当时WG时期火烧火燎的政治环境相关,我也不得而知。但此刻我想得比较多的是流放或发配这样的字眼。</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对他的记忆却清晰如昨,好些旧事仍如放电影一样清晰。</p><p class="ql-block">那个年龄段,我不知道被哪个文曲星诱惑,迷上了看小说,不但在家里看,有时也带到学校来看。</p><p class="ql-block">一次上他的语文课,坐在教室中间的我又开始走神,一边听站在讲台上的陈老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一边将课桌盖板掰开一条缝,目光在讲台和课桌间游离巡逡,偷偷地看从家里带到学校来的小说。</p><p class="ql-block">一次被陈老师抓了现场。他先是突然袭击,叫了我的名字让我站起来,然后让我回答问题。我因看小说一时走神,听课不认真,结果可想而知,我啥也答不上来。他让我坐下,然后开始一通奚落加数落起我来。事隔多年,他都批评了我一些什么我已经忘到了炭湾里,但他有几句话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心二用在上甲课干乙事,但从你的目光一直紧盯着课桌里看,我就知道你上课不认真不专心……有一点我至今仍然疑惑的是,他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悄无声息地走到我的课桌前,乘我不备将课桌里的小说没收或暂且收了,然后等我写完了检讨书再还给我。</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在上课时偷偷看小说了。后来他还请我去过一次他住的教工宿舍玩。宿舍离我们的教室不远,也是平房,一人独间,只够住宿,不能做饭,吃饭得上教职员工食堂。当时正是寒气逼人的深冬时节,我和他一起对坐在他家里的一个烧得通红的木炭火盆边,他拿出家里从北京寄过来的糖果给我吃,边烤火边聊天,演绎出一个师生围炉聚话的温馨场景,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有余温暖及全身。这样的少时求学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爱和不舍。</p><p class="ql-block">他只教了我们一年的语文课,他的那一手版书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那一手粉笔字写得真的是绝了,潇洒且飘逸,隽秀且灵动,每一个字都像是字帖上搬下来的,一笔一划,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从无潦草,像极了我印象中当时的大文豪茅盾的手书体,现在想起来那就是字如其人的生动诠释,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当着他的面诘问他,是不是年轻时候专门学临过茅盾先生的字体。自此之后我再没见过有第二个人写得出那样漂亮的一笔粉笔字。高二便换了另一个语文老师。虽与陈抗老师相处的时间不长,但陈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一辈子的,深刻且隽永。</p><p class="ql-block">后来我高中没念完便毕了业、离校后下放三年,直至在农村被推荐选录在离家很远的常德津市读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上班……我再也没有与老师有过一面之缘。但我内心里面一直有他这么一位很有亲近感的老师,没事的时候,心里总觉得有他的高大伟岸的身影子在,多年以后我只是从别的渠道知道一些他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印象中他一直体弱多病,高大威猛的身躯却没有让我感觉得到他身上该有的英武阳刚之气,衣裤穿在身上总觉得晃荡得很。我不知道他得的什么病,只记得曾见到过他耳朵两边背后有许多细小的、泛暗红色的扎针灸留下来的针孔疤痕。听说后来他与他的一个女学生有过一段短暂的感情经历,不知何故,最终没有修成正果,那段感情亦便无疾而终。再后来听说他被调到了岳阳师专任教,不久便不幸因病去世,其迷一样的离奇际遇和略有些凄凉的身世让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去年,听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很火,我周围的好些人都在追剧,有朋友推荐给我看,我未置可否。几个月前,我从网上看到有长篇小说版《繁花》出售,好奇心驱使我在网上下单买来一读。起先还是对其抱有相当高的期待,总觉得一个堂堂正正的、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东西应该不会忽悠我,因此给予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去看这部小说。</p><p class="ql-block">作者全程采取上海方言、口语化写作,我想一般外地读者很难完全看得懂,顶多只能看个囫囵,更别说去感悟到小说带给读者的独特文字美感。而我得益于语言方面的某些天赋,读起来还不是那么感困难,字面意思我还是没有多少阅读障碍,但读起来有点生涩别扭是明摆着的事实。</p><p class="ql-block">刚开始对他的新颖写法(另一种流水账式的写法)还觉得有一点新鲜感,但越往后看越没有了感觉,完全融入不了小说的情境和意境,越看越觉得小说味同嚼蜡,像一堆拖把上的散乱抹布,看了三分之一不到,我便没有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干脆弃之不看,束之高阁。</p><p class="ql-block">我搞不懂的是,像这样的一本字拗句滞、晦涩难懂的小说,是怎么被评选为茅盾文学奖的。我想我其实就是被这些个头冠着著名学者、专家名号的那帮家伙给误导了,才想起来花钱从网上买来看的。很显然,这次我是马失前蹄,上了人家一个不大不小的当,最后买了一个教训:不是每一个获奖作品都是货真价实的。</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看书经过于我几十年的读书经历是不多见的。今天看到网上新闻,最近在长沙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电视金鹰节上,电视剧《繁花》颗粒无收。我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我的审美出现了疲劳才导致我对长篇小说《繁花》的微词或不感冒……事实上,电视剧在金鹰节上颗粒无收和铩羽而归与小说本身质量可能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但应该不是绝对的关系,电视剧的问题症结应该是出在王家卫导演这个人的身上。这个黑锅不应该由小说原著作者金澄宇来背。</p>